APP下载

特色小镇建筑组群中公共空间的艺术性研究

2018-07-23吴祥忠汪亮

艺术科技 2018年8期
关键词:公共空间特色小镇特征

吴祥忠 汪亮

摘 要:公共空间作为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建筑组群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不同性质功能之间的相互转化价值明显。特色小镇的室内外建筑空间环境强调在地域文化、自然环境和功能目标上的唯一性,因此公共空间也相应表达了特色背景下的艺术性。从特色小镇建筑组群中的庭院、街巷和绿地三种公共空间类型切入,通过对其艺术特征的微观分析,总结提出了特色小镇建筑组群中公共空间艺术设计策略的4个具体层面,为相关的规划设计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特色小镇;公共空间;特征;艺术设计策略

特色小镇在全国范围内成了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环节,其特点在于依赖某一特色产业和特色环境,如地域、生态、文化等因素,规划建设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征和一定社区功能的综合开发体系。[1]在特色小镇的建筑组群中,公共空间的营造具有综合性和特殊性,尤其是公共空间对特色性质的艺术性表达。本文以特色小镇中3种典型的公共空间为对象,重点分析其能够承载特殊艺术形式的空间特征,根据特色小镇公共空间特征的特殊性,综合多样的实际案例,形成强化公共空间艺术设计的4个层面。

1 公共空间的类型

1.1 庭院空间

特色小镇建筑组群中的庭院空间不同于一般的围合性庭院,院落组织依据建筑布局分散形成,同时生成一组或几组庭院,形态各异,但是每个庭院之间具有很强的联系,同一组景观要素、建筑界面和路径交通可能共同构成多组庭院。庭院的形成包含了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的回应,追求将地方特色以最有利的方式展示出来。这种相对自由无序的空间形态为艺术形式的植入提供了有利条件。

1.2 街巷空间

传统街巷空间的形成主要依靠街道两边的建筑或景观组织,是一种在地面上组织的平面化空间,主要承担对两侧建筑人流交通的疏散作用。但是特色小镇建筑组群内部的街巷空间除一般功能外,还要实现多层地表的复合街巷,在沿街建筑开发强度不同的情况下,通过不同功能空间的立体混合,借助地上地下空间的一体化,使得小镇街巷空间呈现立体模式,在界面上存在由不同功能空间混合主导的多维视角,这也为不同艺术的具体表达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1.3 绿地空间

狭义的绿地空间是指在建筑自身及周边被绿植覆盖的空间,特色小镇建筑组群中的绿地空间包含了绿植覆盖空间、滨水空间以及人工制造的各类室内外景观场所。一般绿地空间作为对建筑室外环境的补充,营造舒适的活动场地,而特色小镇中的绿地空间表现出了对自然环境的充分尊重,小镇内具体的建筑规划设计是以周边自然环境为先决条件,因此建筑对于绿地空间是后置的,这就要求在后期的绿地空间设计中将艺术性和自然充分融合,同时还要凭借植入的艺术要素提升原有的不足,使其与小镇主题高度契合,成为独一无二的空间环境。

2 公共空间的艺术特征

2.1 界面风格统一

界面作为公共空间最直观的组成部分,对公共空间艺术内容的表达有面积大、直观、视点连续等特征,而这些界面由建筑组群的外立面和地面构成。在特色小镇建设中,所有的建筑均受到统一风格的限制,注重“一镇一品一面”,因此公共空间的艺术表达也具有统一特征。这些特征源自对当地既有风格的借鉴和建筑文化的再现,包括对建筑形体的塑造、建筑材料的选择、建筑装饰的刻画等。

2.2 空间尺度均衡

特色小镇建筑组群的规划设计强调人在室内外空间环境中的舒适体验,建筑布局相对容积率较低,对土地的使用量的开发要求不高,因此建筑高度、建筑距离、建筑体量不存在超人尺度,形成的公共空间尺度宜人亲和。以青浦某小镇为例,其庭院空间的面积基本保持在100m2以内,围合边界的高度在15m以内,而街巷长度基本保持在100~200m之间,这也使得大部分公共空间尺度相对均衡,对一组艺术主题的设计再现提供了便利。

2.3 表达主题明确

特色小镇的“特色”主要体现在拥有一个唯一的主题,在产业、文化、自然条件、旅游资源方面表现出唯一性,[2]往往是四者相互依托形成鲜明的主题,艺术设计作为对特色小镇公共空间品质的营造和主题的展示,在艺术内容和设计方法上同样要契合小镇主题。艺术的表现元素也是当地文化的再现,如四川藏区某旅游小镇公共空间的艺术主题设计,在建筑立面上引用了藏区文化符号和当地石材,城市家具造型选择藏区传统油灯为原型,整个表达一气呵成,突出主题。

2.4 自然景观融合

特色小镇的建设初衷便是与当地自然环境、气候水文条件相适应,因此公共空间的艺术性必然与自然景观高度融合。小镇建筑组群中的自然景观包括滨水空间、山林田地空间、绿化种植空间、露台空间等。这些空间与艺术性的关系在于相互之间的渗透、过渡、引导,利用丰富的植被物种、地景构筑、交错的天际线等达到表达目的。例如,在青浦某小镇规划设计中将小镇周边的山体景观、田园风貌和水体作为大自然的艺术装置,成了小镇公共空间重要的艺术形式。

3 公共空间的艺术设计策略

3.1 强调艺术重点

在特色小镇的建筑组群中,公共空间虽然总体上可以分为三类,但是形态大小各异,在总体的建筑空间布局中,由于所处位置的不同,其重要性也各有差异,因此相应的艺术设计必然存在差异,不同的艺术设计会造成人的不同的环境心理,[3]应该依据小镇总体的规划目标,在人流密集或视野开阔的空间节点进行艺术重点设计,这样可以加深行人对环境的心理感知,同时也提升了艺术的表达效果。小镇场地的入口广场、内部中心广场、主要步行街道、水体景观等处可以通过主题雕塑、拼装艺术、装置等实现重要节点的艺术化,在强调公共空间艺术重点的同时需要以点带面,线面结合,将局部的艺术感染力衍生到整个小镇建筑组群中。

3.2 强调氛围多样

公共空间的氛围与功能、使用对象、性质有关,公共空间的艺术创作需要有助于营造适应需求的氛围。[4]特色小镇一般具有科研、旅游、生产等功能,相应的公共空間氛围需要适应交流洽谈、娱乐休憩、实验训练等行为,因此公共空间的艺术设计应该借助不同的艺术内容创造不同的艺术感染力。不同氛围的艺术设计可以通过点缀、暗示、联动等方式将水体、雕塑、小品、设施等元素组织起来,以丰富的材料质感、色彩差异、光线等达到效果。

3.3 强调路径灵活

路径是艺术体验的重要载体,在特色小镇公共空间的艺术设计中,灵活的路径能够引导大众在各个艺术氛围内交叉体验,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特点有选择性地完成体验。例如,在广西某小镇规划设计中,围绕一片湿地通过浮桥、驳岸、绿廊、跑道等路径,为体验者提供了慢行、运动、亲子、文教等场所,而这些不同性质的路径自身在造型、色彩、质感、距离等艺术性上各不相同,更加提升了公共空间的多维体验。

3.4 强调环境生态

特色小镇本身拥有优厚的自然条件,在进行公共空间的艺术设计时需要强调设计策略与自然环境的友好生态关系,一方面表现为充分利用资源,扩大生态优势,另一方面表现为通过适当的设计弥补原有环境的缺陷。[5]例如,广西某小镇设计中在不同形态的庭院中用绿轴、中心绿地作为共享的生态节点,在街道动线设计中串联水体、绿植、花卉灯,为艺术设计提供了独有的生态基地。

4 结语

特色小镇建筑组群的公共空间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艺术性设计同样具有较高的可塑性。本文在大量的成熟案例中剖析了特色小镇建筑组群中公共空间的类型和相应的艺术特征,并从艺术重点、路径、氛围、生态性4个方面讨论了相应的设计策略,为具体的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案例支撑。

参考文献:

[1] 张银银,丁元.国外特色小镇对浙江特色小镇建设的借鉴[J].小城镇建设,2016(10):29-36.

[2] 高天.浙江特色小镇公共开放空间设计实践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8.

[3] 王博.建筑环境心理学在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应用[J].建筑技术,2015(A1):153-155.

[4] 侯飞.浅析公共空间设计中的趣味营造[J].设计,2014(07):65-66.

[5] 陈佳雨.在“地方重塑”理念下公共艺术在特色小镇中的运用[J].艺术品鉴,2018(06):106-107.

作者简介:吴祥忠(1972—),男,安徽池州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建筑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公共空间特色小镇特征
如何表达“特征”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抓住特征巧观察
发展“特色小镇”,核心在哪
与特色小镇文化共建: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新途径
线性代数的应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