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细读《江雪》

2018-07-23王天歌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新批评转喻江雪

王天歌

摘要:文学批评的方法是帮助读者了解文本意图的手段而不是制定框架,细读文本的目的也是为了回归文本,置于文学的传统中观照其价值。所以新批评提倡立足文本语义的分析方法仍不失为当今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之一,尤其对古典诗歌的批评细读,发现其中微言大义,在今天依然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新批评;隐喻;转喻;形式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15-0012-01

一、“新批评”的提出

“新批评”这一概念源于美国批评家兰色姆1941年出版的《新批评》一书,但作为一个流派的“新批评”则发端于20世纪20年代的英国,于30年代在美国形成。“新批评”是语言学转向的一种形式,它与之前的批评视角不同,和其它学科有一种互文性的关系,抑或是一种跨学科的参照。克莱夫·贝尔认为艺术作品的性质就在于它是“有意味的形式”,主张从作品文本内部进行解读。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也曾言“美是一种艺术,是一种直觉,是孤立的欣赏”。形式主义对作品语言分析、组织结构、意图挖掘的注重,到“新批评”对作品比喻、朦胧、张力等语义显示的转向,甚至之后的结构主义分析中,都有细读方法的应用。

二、《江雪》之细读批评

细读法主要分析词语和修辞手段所形成的对应意义,及如何支撑诗歌的语境。五言绝句是唐代具有代表性的诗歌类型之一。清朝文论家张谦宜对此以“短而味长,入妙尤难”八字评价,意指欲通过短短二十字来表达完整意境尤其困难,容不得一字多余,因此五言绝句于短章中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和意境。

江雪——柳宗元(唐)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一)词与言的阐释

语词是思想的符号化,思想直接或间接指涉事物,故语词和事物之间就有一种转嫁关系。《江雪》仅用二十个字,便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寒江独钓的图画,传达出一种真切的意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中“千山”与“万径”为一组隐喻,渲染一种广大浩瀚的意境。有“山”和“径”做陪衬,惆怅寥廓,无边无垠的视觉图景便被描绘出来。“千山”“万径”看似同一范畴的平常意象,但“山”和“径”却是两个对立的不同范畴。望见山时一定能见小径,但寻到小径时却不一定能看到山的全貌,是一种视觉由远及近的转换。目的则是为颈联和尾联的“孤舟”、“独钓”做铺垫。没有了“千山”和“万径”的烘托,那么一叶扁舟寒江上,身披蓑衣孤垂钓的意境表达便会大打折扣。

“鸟”与“人”本身是两种不相关的事物,但在诗中由于“山”和“径”的开篇使其两者有了转喻联系。“山”代表自然,“径”代表人工。山上的鸟飞和路上的人踪被诗人置于“千山”、“万径”之后,使得“鸟”和“人”都带有了一种空间感。空间相同,天与地的相对让飞鸟与行人遥遥相望,却不得相逢。所以“鸟飞”与“人踪”亦可是一组转喻,来表现人物与环境的关系,创造一种缥缈感。

“绝”与“灭”在首联和颔联各自的结尾处,此组隐喻将本是动态的场景瞬间定格,变成绝对的寂静与沉默。清林嗣怀于《口技》一文中,有“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与此亦有相同之写照,仅存“寂”而形成一突兀的景象,但又却是如此自然。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本是静的状态,但在前两联的动静极端的反差之中却又有了一丝灵动。从“孤”与“独”的隐喻之中可以看到一个极静的空间,但又一次静动反差让“舟”与“钓”成为一组带有意蕴的隐喻,“舟”在这里可理解为动词“泛舟”,而“钓”这一动作瞬间将我们从宽广宏远的“千山万径”拉到了小舟之上。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中一位老翁于孤舟之上执竿垂钓,身着蓑笠以背示人,予以画面清寒独苦之感。而正是“舟”和“钓”的动作将这种“空寒”传引给了读者。“蓑笠”与“寒江”本关联不大。在本诗中,大雪籠罩一切,才有了“鸟飞绝”和“人踪灭”之景。但前两联对雪只字未提,用蓑笠暗喻了雨雪天气,又在最后一联中用“江雪”代替了无垠大雪,故“蓑笠”和“江雪”也是一组隐喻体。此时又从舟上拉回到了远景视角,雪入江中成水,毫无痕迹的描绘出苍苍茫茫的视象。更有“寒”做补笔,突出了远方山路皆白、迩景幽僻;身下江水寥寥、凄寂孤冷。

(二)语词的思想表达

修辞是语言“诗化”的重要艺术手段,所以文本的修辞分析十分必要。同时在思想层面,语词作为思想符号,既可以代表或指称某个对象,也可以传达或唤起某种感情。《江雪》中最突出的是作者欲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孤傲。渔夫形象自古以来便被赋予了出世的象征,和陶渊明“采菊东篱”及孟浩然“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一样,隐士们高洁傲岸的情操,安贫乐道的情趣在柳宗元这坐是以“冷”和“寒”示人。不着一字的孤舟上钓翁不惧严寒的行为,映射出了自身的坚定凛然,自虽孤独,但留身后天地长清。宗白华先生所言“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与此中之美无二,《江雪》是一种极饰反素之美。无论是马远的《寒江独钓图》还是柳宗元的《江雪》都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展现无限的意境,文本和韵律既相互钩嵌又各自成趣,得意忘言,不落言筌。

三、结语

新批评的文学研究方法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了作品本身,尽可能的从文本本体分析。和形式主义类似,虽然前者是以“文本细读”为手段,后者以“变形”、“陌生化”等为手段,但两者都强调了文学研究的本体意识。但注重文本分析,忽略对社会背景的考虑是细读批评的一大弊端,不能知人论世便不能以意逆志,不明作者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个人性格爱好便无法将其作品说清说透。所以用形式来规定作品本质,或是从既定意图出发去解读,反而丧失了“文本细读”的自显性魅力。

猜你喜欢

新批评转喻江雪
江雪
江雪
江雪
江雪
多模态隐喻视角下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的幸福的认知解读
原型范畴理论视角下的汉语转喻分类研究
转喻视角下汉语中人体习语的研究
基于原型范畴和隐喻转喻认知的大学英语多义词教学的研究
古风流行歌曲歌词的艺术特点
细读《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