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首期军转干部进高校培训班的教学探索与启示
2018-07-23简仕宏毛健宝
简仕宏 毛健宝
摘 要:军队转业干部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做好军转干部的转岗安置工作是国家大事,关系到军队建设与社会和谐稳定。为了让军转干部能够尽快地适应新的岗位,军转培训是重要环节,也是必经之路。军队转业干部进高校专项培训是国家推行的新政,依托高校的优势资源,进行系统化、专业化、科学化的转岗培训和继续教育是一项重要课题。江西省在部分地区、部分高校先期试点开展这项工作,旨在积累经验,逐步推广。
关键词:军转干部;进高校培训;探索;启示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军转干部已经成为地方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服务地方经济的重要力量。多年以来,各地各部门对军转干部的培训做了大量的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军转干部的转型培养与继续教育,日前,国务院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小组等六部门下发了《关于探索开展军队转业干部进高等学校专项培训的指导意见》(国转联[2017]1号)文件,将军转干部培训工作的重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江西省委、省政府、省军区认真贯彻落实文件及有关会议精神,先期在南昌市、新余市试点,选择二所高校做为承办单位,新余学院是承办高校之一。接到任务后,学校党委高度重视,与地方政府多次沟通,多次召开协调会,并制定实施方案,指定新余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具体负责此项工作。军转干部进高校专项培训在我省是首次,没有经验可循,全国有个别省份在试点,考虑到省情、地域的差异性,不能照抄。如何探索我省军转干部进高校专项培训的有效途径,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需要我们创新思维、积极探索、仔细分析、认真总结。
一、背景
军转干部的安置工作关系到我国军队建设和社会和谐稳定,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军队,要重点关注并落实好这项工作。而军转干部培训工作,对下一步的安置有着关键的影响。因此探索采取哪些方式来优化军转干部的知识结构,尽快适应新岗位要求具有很大的意义。2017年全国共接收安置8万余名军队转业干部。各级党委、政府和军队各级组织积极克服困难,认真落实计划,做到“讲政治、讲政策、讲责任、讲感情”,军转工作形成良好态势。2018年全国两两会期间提出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新组建了“退役军人事务部”,体现党中央对退役军人的重视与关怀,更加有效保障了军人权益,解除了军人的后顾之忧,对进一步推进改革强军战略,进一步增强军人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增强凝聚力、战斗力和军人职业吸引力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江西是革命老区和军旗升起的地方,做好军转安置工作有著特别的意义。十二五期间,江西省累计接收安置军转干部3414名,2017年我省的军转安置有较大幅度增加,按照中央新要求、积极推进阳光安置工程,认真做好军转干部的教育培训,努力打造军转安置工作“江西品牌”。
新余市在军转政策上坚持“学用结合、按需施教、注重实效”和“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进一步拓宽培养渠道,克服以往针对性不强、系统性不够等不足,利用高校资源和市场机制,综合实施岗前适应和进高校专项培训,增强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培训质量,使这一人才资源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高校培训以推动军转干部的转型发展为目标,以需求为导向,以提升专业素质和岗位能力为重点,以有利于军转干部人才作用的充分发挥和推动军转安置工作的改革创新为出发点。通过选送计划分配军转干部到高校进行为期一年的融入式、带薪脱产专业培训,帮助他们提升岗位适应能力和发展本领,实现从军队人才向地方人才的转变。
二、探索
军队转业干部转岗培训和继续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何推进军转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科学化、正规化、专业化,构建军转干部素质能力可持续提升的教育培训体系,是当前军转安置工作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当前,军转干部培训在全国各地区的教育资源与培训力度不均衡,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分析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组织功能比较薄弱。以江西省为例,没有专门的军转干部培训机构,一般挂靠在设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下属的人才培训中心,另悉有的地区还没有类似的培训中心,常常是委托当地党校或其他单位来进行培训。组织机构不健全,培训效果很难保证。
二是课程体系缺乏系统性。培训周期短,多则二、三个月,少则几周,时间上难以保证。培训课程设置不合理、不规范、不科学,缺乏学科系统性,课程孤立、分散,缺少关联度和有机融合,存在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
三是培训岗位针对性不强。学员在部队期间的职务、学历、服役年限以及转业后从事的岗位均不相同,对培训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不能把军转干部培训等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和社会职业教育。多数培训还处于大班化、粗放式的状态,“转角色、提技能、升素质”的方向还不够突出。培训时重理论、轻实践,重大众、轻特色,知识陈旧、前沿的新知识不多,存在着一锅煮、大杂烩的现象。
四是培训方式方法单一。当前开展的军转干部培训,大多采取理论讲授、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问题引导式、小组讨论式、案例分析式的方法使用的不多,大多拘泥于课堂,走出去进行社会实践的机会很少,请进来的专家讲座也不多。培训方法单一、形式枯燥乏味,学员兴趣不高,收效不大。
针对目前军转干部培训中存在的较为普遍的问题倾向,国务院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办公室适时提出了军转干部进高校专项培训的意见,具有广泛的指导性和现实的适用性。军转干部进高校专项培训是拓宽培养渠道的重要形式,如何构建体系、丰富内涵、提升质量是必须要面对和思考的,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与教学实践,形成了初步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即“围绕一条主线、实现二个转变、探索三项途径、满足多向需求”。
(一)一条主线
军转干部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为了让他们“转业不转志、退伍不褪色”,要始终围绕“服务学员”这条主线。转业后,高校是他们进入社会的第一站,如何开好头、起好步,做好服务是关键。通过认真分析学员的信息结构,对首期46名学员的基本信息进行了梳理。(见表1)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的学生来说,有如下特点:一是年龄大,社会阅历较深;有职务,有较丰富的管理经验;学历高,有更高层次的知识需求;均为男性,人至中年,是家庭的顶梁柱,压力大。
针对服务对象的特殊性,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实行学业导师制,聘请了二位同志担任班级的学业导师,一个是学院副院长,教授,年龄在50岁以上,另一个是科长,讲师,年龄在40岁以上,他们有着较高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学生管理经验,全方位、全过程对接学员;二是建立新媒体交流平台,保持信息畅通,及时答疑解惑;三是共享教学资源,学员入住学生公寓,校园一卡通,车辆出入证,专用的多媒体教室,专用的机房。融吃、住、行、教为一体化服务。
(二)二个转变
军队干部脱掉军装、告别军营、走向地方、进入高校,面临着诸多新境遇和新情况。首先要转变思想,在部队是军事化管理,纪律严明,作风顽强,视为刚;在校园书声琅琅,欢歌笑语,一片书香学术氛围,视为柔。其次要转变角色,在部队是一方诸侯,在地方在校园是学员。境遇变了,人的神和形应该发生相应的转变。为了完成这次华丽变身,省人社厅、市人民政府、学校共同举办了隆重的开班仪式和揭牌典礼,在典礼仪式上,领导做了动员报告,进行了思想洗礼,做出了新要求。当然,要完成真正意义的转变还需要一个过程的磨砺,以此达成刚柔并济。
(三)三项途径
首期军转干部培训班进入高校为期一年的全脱产带薪学习是一个全新的过程,围绕学员的特点和个性化需求精心策划,为学员量身定做了一套教学实践方案,即三項途径:课程学习、专题讲座和社会实践。
1.课程学习。分二阶段进行,实行学分制
第一阶段集中成班学习,为期半年。将46名学员组成一个大班,集中开设政治理论与时事分析、行政管理与组织行为学、心理学与压力疏导、法律基础与纠纷处理、写作基础与公文撰写、计算机基础与常用软件应用等“通识教育+应用”课程。选聘优秀老师担任课程教学,要求教师采取问题引导式、小组讨论式等教学方法,结合案例分析,加强双边互动,加强实践环节,理论讲授与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为1:1,以此提升学习技能,使学员学有所用。课程考核形式灵活多样,克服“一题定成绩”之弊,采取技能考核、小论文、调研报告、平时作业、提问讨论等综合形式进行考核,评定成绩。
第二阶段分散跟班(普通本科生)学习,为期半年。根据学员的个性化特点和岗位需求,进行专业和课程选修。学员进校不久,就安排学员参照普通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结合自身实际,填写专业选修表,我们根据专业选择情况分类汇总(见表2),然后联系相关的二级学院,选聘专业导师,指导学员选修课程,每个专业选修4-5门专业基础课或专业核心课,选课不限年级。第二阶段的学习,要求教师加强课堂考勤,和普通学生同样考核,考核方式和标准同要求,客观地评价学员在跟班期间的全面表现。
2.专题讲座
邀请校内外专家教授进行专题报告,每月1-2次。内容涉及形势政策、文学作品赏析、音乐欣赏,特邀新余市委讲师团团长做十九大精神专题辅导。通过专题报告拓宽了学员视野,淘冶了情操,寓趣于情,寓教于乐。
3.社会实践
学员利用课余时间和寒假,自发地以小组为单位到乡村、企业、学校、医院、工业开发区、农业生态园、敬老院、红色革命纪念地进行参观、学习、慰问与调研,形成体会文章和调研报告。通过考察与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丰富了课堂生活,锻炼了社会实践能力,为下一步的岗位就业打下基础。2018年春拟组织全体学员到江苏、云南等省参观学习,取他山之石,凝练本土特色。
(四)多向需求。
从客观上讲,军转干部具有目的、内容、方式、效果等多样化的培训需求倾向。由于成长经历、专业背景、知识结构以及期望从事的工作岗位不同,他们又有着特殊的个性化需求,总希望培训的内容设置更加丰富些,尽量涵盖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能多学点知识,快一点提升适应地方工作的能力。针对这种心理倾向,我们精心设计培训方案,尽量满足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从心理调适、知识结构、能力素养、社会交往与实践等多维度入手,达成对岗位转型的多向性需求,尽快转变角色,适应新的岗位,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三、启示
江西省军转干部进高校专项培训工作在我校开展以来,我们做了一定的工作,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主要如下:
(一)实现了江西省军队转业干部进高校专项培训零的突破
随着“江西省军转干部进高校专项培训基地”在学校的成功揭牌,标志着新余市军转干部进高校专项培训的良好开端,也彰显新余学院服务地方的办学宗旨。
(二)完善了培训体系
学校成立了军转干部进高校专项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继续教育学院。有了专门的组织机构,明确了相应的职责,完善了规章制度,使培训有了根本的保障。
(三)改进了教学方法,丰富了培训内容,延展了培训途径
实现了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融合、多种考核方式的综合评价、多学科体系的框架构建、“教、学、能”多途径并举的办学模式。
今后将继续创新思路、大胆探索与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凝练特色,把军转干部进高校专项培训工作做好做实。日前,新余市人社局代表市政府参加了在福建省举办的全国军转干部培训工作经验交流会,与会代表做了主题发言,把我们的做法与体会跟同行进行了交流。
参考文献
[1]赵巍楠牛听甫.军转干部教育培训的需求分析与创新路径|以河南省为例[J].人才资源开发,2012(7).
[2]陈亚萍.多措并举提升军转干部培训效果[J].发展,2014(11).
[3]陈尘.军转干部分阶段问题研究[J].海峡科学,2012(5).
[4]王栋.以机制创新构建军转干部素质能力可持续提升的教育培训体系[J].重庆与世界,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