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018-07-22邵翔
邵翔
摘 要:网络作为一种新的沟通传播媒体得到迅猛发展,以手机、互联网为主体的新媒体,已经渗入人们思想、生活、学习的各个领域并产生重大影响。加强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对策研究,成为高校高度关注和深入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新媒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新媒体及其基本特征
从历史进程上看,媒体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精英媒体、大众媒体和个人媒体。这三个阶段分别代表着传播发展的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而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以个人为中心的新媒体已经从边缘走向主流。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到了新媒体时代。
所谓“新媒体(New media)”,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P.Goldmark)在1967年率先提出的。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严格来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媒体。
新媒体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一是在交流基础上广泛依托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机媒体、移动电视、电子报纸等多种信息工具;
二是在媒体呈现方式上体现一种多媒体的特质。新媒体的信息往往以声音、文字、图形、影像等复合形式呈现,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可以进行款媒体、跨时空的信息传播,还具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互动性等特征。同时,新媒体的边界不断变化,呈现出媒介融合的趋势;
三是在运作动力上体现出一种不断创新的精神品质。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动态概念。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会显现出不同的外延。一些在今天看来已经十分先进的交流媒体,可能在很多的时间内为其他手段所取代,而成为“旧媒体”;
四是在运作状态上呈现一种全天候和全覆盖的特征。受众就收新媒体信息,大多不受时间、地点场所的制约。同时,这些信息一经传播,往往会造成不可逆转的广泛的社会影响。
二、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以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南。
(一)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支撑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代表着前沿文化的高级专业人才,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坚力量。在新媒体环境下,保持主流价值观的严肃性,培养大学生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他们接受核心价值观所包含的正确价值理念,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担当起时代赋予的社会责任,更好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有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思想觉悟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迅速发展,这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但其内容的良莠不齐又可能误导价值观尚未牢固确立的大学生。借助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媒介来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结合大学生的具体实际,用榜样的力量达到宣传教育效果,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中“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从而有助于大学生提高思想觉悟,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
三、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良好的机遇
由于新媒体具有互动性和即时性的特点,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1.丰富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载体
在培育大學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时,由于新媒体融合了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多种信息于一体,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载体。大学生可以更直观地学习和领悟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意蕴,他们可以在相对自由轻松的氛围中进行信息的选择学习,同时还可以在各种互动平台上发表自己的所学、所感、所悟,在与老师、同学进行分享交流时,增进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并“外化于行”。
2.丰富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内容
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技术能够将各种传播信息融为一体,形成容量大并且传播速度快的信息库。内容的丰富多样可以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由平面化向立体化演变,从抽象化向形象化转变。例如,网络上的新闻报道、理论学习文章、红色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等,以及当下广泛传播的正能量事件,都可以作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好素材,教育内容的丰富性,使得大学生可以从中选择的空间更大。
3.增强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时效性
在资源共享的年代,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获取知识和信息,同时可以及时掌握时事政治、国家动态,熟悉党的方针政策及社会热点,新媒体增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质量和效率。一方面,大学生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等平台发表有关学校生活的最新消息,参与有关话题的讨论,加强与老师、学校的沟通交流。另一方面,辅导员和学生管理部门等可以通过QQ、微信、微博、班级群等途径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二)严峻的挑战
由于新媒体具有虚拟性、开放性、隐匿性等特点,网络内容的纷繁复杂、良莠不齐也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现实难题。
1.影响了大学生的价值观念
新媒体的开放性和多元化特点,使得人们可以获取大量的信息,接触到多元的价值理念。与此同时,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稳定的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差,很容易受外界信息的影响和干扰。消极、反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导致大学生出现思想意识淡化、价值观念混乱等问题。
2.加剧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复杂性
新媒体使大学生接触到一个更广阔的世界,但是某些恶俗的、反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言论也利用新媒体方式在大学生群体中大肆传播,这些都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阻碍。同时,新媒体的娱乐特性也存在解构崇高,消除庄严等危险。正如波兹曼所言,“由于公共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精神。不论是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人类成为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闭如何用健康正确的核心价值观筑牢大学生的精神家园,抵御各种“病毒”的侵害,这也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一大难题。
3.导致大学生道德行为失范
新媒体的虚拟性及身份的隐匿性,信息交流的双方均以符号来代替。大学生通过QQ、微博、微信等媒介接触到不良信息,造成思想上的误导,这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挑战。一方面,好奇心、虚荣心的驱使,缺乏社会经验的大学生可能会通过新媒体被动地参与到传销及邪教组织等有违道德甚至违法犯罪的活动中。另一方面,由于网络交流内容的真实性无法保证,个别图谋不轨的人借机对大学生散布虚假不良信息,如盗用他人的知识产权、网络诈骗等。如果大学生长期沉迷于网络世界,远离社会、远离老师同学,很容易造成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障碍等心理问题。
四、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对策
在新媒体时代下,必须让网络这把“双刃剑”更好地发挥其积极作用,规避或削弱其不良影响,进一步增强新媒体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一)加大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的新媒体教学比重
价值引导是大学思想政治课承载的主要职责之一,在大学生价值观发展的关键时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合情合理的,也是非常有必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首先得到学生的普遍认同,这就需要抓住思想政治课这个主要渠道。在新媒体时代,运用图像、声音、视频等新颖教学方式,融入更多具有时代性的元素,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从而更好地提高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性。例如在创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宣传网站时,既要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又要包含大学生所关心的社会热点,做到理论与现实的结合。同时,思想政治课的老师可以通过QQ、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方式,将体现或包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故事、视频、文章等与学生交流分享,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潜移默化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入学生头脑,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工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二)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加强思想引领
媒介素养指的是人们在面对不同媒体信息时所表现出来的判断能力、选择能力、理解能力等。高校應把提高和培养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将新媒体知识纳人课堂教学,通过开设选修课、讲座、社团活动等形式为学生普及新媒体知识,让他们明事理、辨是非,能够正确地选择和应用媒介,遵守媒体道德和法律规范。同时,有意识地培养大学生中的“意见领袖”,发挥他们的影响力和引领能力,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召力。
(三)增加大学校园文化生活的新媒体元素
新媒体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习近平指出:“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生活能愉悦身心,引领方向,能够将正能量及富有教育意义的思想引入学生的心田。鉴于此效果,将更多的新媒体技术与校园文化建设融合,进一步提升校园文化生活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积极效果。例如,通过微博话题,让更多的大学生投入到“报效祖国、增强本领”的学习生活中;通过播放积极向善类影视节目,提升大学生的素养和爱国道德情操。
五、结束语
当前,更好地利用新媒体进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成为高校积极探索的课题。创新和运用新媒体这一技术手段扬长避短,落到实处,相信必将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陈慧棋.“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J].2014(4).
[2]田海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08.
[3]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