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西苑三海楹联研究
2018-07-22李辉
李辉
摘 要:楹联作为建筑的附属物,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有清一代各统治者在中国的北方建筑大量大规模皇家园林供其使用,而园林建筑上的楹联也正是解读建筑功能、还原历史景象的有力信息。尤其是清代西苑的楹联大多出自于各帝后之手,这无疑是解读统治者笔下清代盛衰的有效途径。通过楹联内容探析,除可以体现所在殿宇的功用外,可将楹联内容分为蒸蒸日上的康乾盛世时期及江河日下的同光中兴时期,进一步反映出楹联作者的自身经历、所处时代、志趣抱负、治国理政的方略、及皇权威严等。
关键词:西苑三海;楹联;乾隆帝
西苑三海,是我国现存延续,使用时间最长,格局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自金代肇建以来,至今已有850余年的历史,金元明清历代都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的营建,同时西苑还承载着我国历史上多元文化的熏陶和沉淀。清代西苑由南海、中海以及北海三部分构成,北接什刹海,东临景山紫禁城,南连金水河,作为清代重要的皇家园林,其在清朝园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因与紫禁城同在皇城内,其不仅是清朝皇帝后妃们的赏玩游宴之地,也成了清帝举行各种政治活动的主要场所。因此学术界对于西苑三海的研究颇为广泛,但以往研究主要涉及其园林风貌、历史沿革等内容,甚少涉及西苑的楹联,而在乾隆、光绪两个西苑维修高峰期又由帝后之手重新题写大量楹联,无疑使我们在理解清朝全盛时期的与衰败时期统治者内心活动有了一个更新的视角。
一、历史沿革
在清统治者定都北京之后,对西苑这一重要的皇家御园进行了较为完整的保留。自顺治八年(1651)开始重新修葺,经康熙雍正两朝并未有较大的整修内容。乾隆朝开始,西苑园林恃别是北海部分开始了一系列较为繁复的建设活动,末期光绪朝亦有较大规模的修葺活动,但没有达到乾隆时期的程度,相应清代西苑楹联也大多出自这两朝。楹联的创作代表了统治者自身的文化修养高度和当时历史大环境下的个人心境以及境遇,其在创作楹联的过程中,参考所提对应建筑相应功能,建筑所对应自然景物特点,及作者内心必理状态,文学修养等多方面考量,最终完成楹联的创作,不同的建筑形制等级,或者不同的心境,其中若干条件有所变化,是楹联丰富的创作源泉的基本保证。笔者将清西苑部分的时代背景及历史背景作为依照,内容主要根据《国朝宫史》《日下旧闻考》《国朝宫史续编》《三海见闻志》等书,将楹联分为乾隆与光绪两个时期进行探讨和解析。
二、楹联内涵
空间格局和建筑物的功能无疑使得作为装饰物的楹联内容各异,而楹联的书写内容的采择也需要作者根据不同环境进行斟酌。如位于中南海的瀛台,是康熙、乾隆、慈禧等帝后的园居听政之所,而瀛台建筑群中涵元殿作为瀛台的正殿以其重要的地理位置为帝后所关注,如涵元殿西室有乾隆题匾联:“于此间得少佳趣,亦足以畅叙幽情”,上联取自苏轼《与毛维瞻书》:“岁行尽矣,风雨凄然,纸窗竹屋,灯火青荧,时于此间,得少佳趣。”下联出自王羲之《兰亭集序》:“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言语中透露出此时的乾隆帝在中海瀛台度过的悠然时光。而同为涵元殿西室题联的光绪帝有联:“精一遂成千古治,执中业裕万年基。”体现出光绪帝精诚专一秉持中庸之道的治国理念和对革新变法的认识以及对江河日下的满清朝廷江山稳固的期待。再如作为紫光阁武成殿落成前赐宴外藩王公贵胄以及演习耦耕礼的丰泽园,自康熙时便亲临此处劝课农桑扶犁耕作,丰泽园主殿惇叙殿(慈禧太后万寿时改名颐年堂)在历代皇帝心中地位也可以在楹联中有所体现。乾隆有匾联:“睦亲九族:彝训念贻谋,本支百世;仙源长笃庆,华萼一堂。”匾额引《尚书·皋陶谟》中“惇叙九族,庶明励翼”之典,联语中“本支百世”与“华萼一堂”均体现乾隆皇帝视亲族兄弟子孙为一家,此联创作时间正是乾隆十一年(1746)八月,乾隆在此地大宴王公、宗室,赋诗联欢,为提点后世、敦睦亲族而创作,体现出此时正值青年意气风发的乾隆皇帝与满清贵戚和睦一家,共创盛世的局面,同时亦可表达出维护满族统治局面的皇权威严。百余年后的同治时期礼部侍郎李文田再为此处题联:“锦绣春成花富贵,琅玕昼永竹平安。”出自郭钰《奉和龙西雨自洪见寄》:“青楼风月故相干,慷慨尊前舞地宽。锦绣春明花富贵,琅玕昼静竹平安。杉关旗鼓元戎胜,闽海舟车去客欢。旧日交亲应有问,一蓑烟雨楚江寒。”本为众度欢宴之处至此时也只可勉强题写出愿岁月静好平安喜乐之句可见此时的满清统治者已不复当年意气风发之势。康熙时儒臣于此为其讲解儒家经典的澄怀堂有联:“心田喜色良胜玉,鼻观真香不数兰”出自乾隆御制《圆明园四十景诗·映水兰香》:“园居岂为事游观?早晚农功倚槛看。数顷黄云黍雨润,千畦绿水稻风寒。心田喜色良胜玉,鼻观真香不数兰。日在豳风图画里,敢忘周颂命田官?”其后李文田同在此书联:“益寿延和昭景福,登祥荐祉颂清时。”则体现了统治者们对太平盛世的祈求以及江山王朝能够益寿延和的憧憬,与当时国破西山的历史背景极为贴合。遐瞩楼乾隆有联:“体物岂缘夸丽藻,抚时端借励雄心。”表达出乾隆帝在应对治理国家安定时局过程中获取的心得,因呈现于乾隆早期,也体现着青年乾隆帝在为君之后所获成长。同样处于暇瞩楼内的李文田书联:“千里春山重叠翠,一溪寒水浅深青。”此联出自杜牧《湖南正初招李郢秀才》:“行乐及时时已晚,对酒当歌歌不成。千里暮山重叠翠,一溪寒水浅深清。高人以饮为忙事,浮世除诗尽强名。看著白苹芽欲吐,雪舟相访胜闲行。”虽然李文田在此处题联摘的是原诗写景二句,但纵观全诗可了解到晚年杜牧英雄迟暮的苍凉心境,在此隐蔽之所一种悲凉荒芜的氛围油然而生。作为乾隆帝为表重视农业生产而建春耦斋题联:“即事既多美,托好有常因。”上联出自沈约《游钟山诗应西阳王教五章》之三:“即事既多美即事既多美,临眺殊复奇。南瞻储胥观,西望昆明池。山中咸可悦,赏逐四时移。春光发陇首,秋风生桂枝。”,下联出自支遁《咏利城山居》:“五岳盤神基,四渎涌荡津。动求目方智,默守标静仁。苟不宴出处,托好有常因。寻元存终古,洞往想逸民。”题联时的乾隆帝正值中年盛世时期,祖国河山一片大好,而这种祥和美好的情境正是由于上至君主下至平民共同努力所换来的。春耦斋之处亦有咸丰题联:“观稼祈年,黄茂入秋应有喜;披章召对,翠华拂暑不需来。”对农事丰收的期待已成为晚清皇帝对支离破碎的国土美好的愿景。北海承光殿自金代始建,清时主要供奉佛陀及上古帝王。乾隆题匾联:“悬圃风清:何处五云多,大罗天上;飛来三峤秀,太液池边。”运用大量神话色彩与道教色彩的词语描绘作为对佛陀及神话人物供奉之处的装饰,体现出乾隆帝对待汉族历史文化的熟稔。此处慈禧题联:“七宝庄严开玉镜,万年福守护金瓯。”中运用佛教词汇体现其多元文化的掌握,但同时此联更重要的是请求佛陀庇佑国土无缺的表达。
三、结语
西苑自辽金以来便为皇室所独宠,而至清朝北方园林大肆兴起时更引起皇帝之重视,尤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秀美的山河风光赢得清代帝后所青睐,我们可以从楹联这一建筑附属物予以了解。作为传统汉式建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楹联以其特有的表达方式将周边风景、建筑职能以及当时建筑主人内心有机糅合在一起,使得若干年后的今日我们可以窥探古人的自身经历与所处时代状况。而通过对于楹联内容的解析,让我们可以从联句内对于汉族古典文献、佛教经典、道教神话等的大量引用亦可看出当时满族统治者对于汉文化的熟稔。基于同一地点由不同时代作者题写的楹联亦具有深刻的时代烙印,在西苑楹联中我们可对康乾时期的繁盛之势与咸丰、同治、光绪时期的衰颓予以更多理解。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之一的楹联能够为我们解读清代皇家园林中西苑三海之于统治者的地位,以及从联句的字里行间之中体味楹联作者的自身经历、所处时代、志趣抱负、治国理政的方略、及皇权威严等。
参考文献:
[1]清·孙承泽:《春明梦余录》,北京古籍出版社,1992年.
[2]清·鄂尔泰、张廷玉等:《国朝宫史》,北京古籍出版社,1994年.
[3]清·于敏中等:《日下旧闻考》,北京古籍出版社,1985年.
[4]清·庆桂等:《国朝宫史续编》,北京古籍出版社,1994年.
[5]清·乾隆:《御制诗二集》,《四库全书荟要》影印本,第353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5年.
[6].清·乾隆:《御制诗四集》,故宫珍本丛刊影印本,第562册,海南出版社,2000年.
[7].清·乾隆:《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四库全书荟要》影印本,第350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5年.
[8]彭定求等编:《全唐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9]李铮.《平地起蓬瀛,城市而林壑 ——北京西苑历史变迁研究》,2006年.
[10]李文君.《西苑三海楹联匾额通解》,岳麓书社,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