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初中物理教学小组合作的操作原则
2018-07-21钱志萍
钱志萍
摘 要:从“不同课型”、“小组合作”两个方面恰当地融入“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担当”的核心素养培育内容。并从“客观性、发展性、适宜性、有效性”四个方面来探求“核心素养下小组合作模式的操作原则”。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组合作 操作原则 客观性 发展性
核心素养:这个概念舶来于西方,最早于2003年出现在经合组织和欧盟理事会的研究报告《核心素养促进成功的生活和健全的社会》中。核心素养简单界定为:为了适应21世纪的社会变革,人所应该具备的关键素养。更简而言之,核心素养即“21世纪关键素养”。(褚宏启,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核心素养是指个人终身发展、融入主流社会和充分就业所必需的素养的集合: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作为一名物理教师,我对核心素养的理解是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和技能,更应该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通过有效的小组合作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团队合作的能力,拥有热爱祖国,关注社会和他人的情怀,对自我和他人负责等的前提下对教学中小组合作模式的研究。
小组合作:指在课堂教学的条件下,教学要素的组合方式和活动程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针对不同课型研究课题利用小组合作的模式提出假设或问题,归纳出物理规律或抽象出物理概念,从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我们根据学生的学情,根据“内异质、组间同质”将学生分成若干4人小组。在课前由组长搜集学生存在的问题及疑惑,并将问题进行统筹分配给组内成员,在课堂中利用规定的时间由中心发言人首先对问题进行细致深入的剖析,其他成员讨论补充,再由全班交流释疑。
在小组交流过程中,教师加强对班级的巡视和指导,了解同学们在讨论过程中产生的思维碰撞,同时对组内成员无法解决的问题给予相关的帮助,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而不是简单的将知识告诉学生或直接将答案抛给学生,要让学生学会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自己解决问题,这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
通过这个过程,能够让学生对物理的基本概念进行课本的回归,同时能够训练学生科学思维的方法,特别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集体合作的学习态度与意识,在这个过程中非常考验中心发言人的责任意识和探究的精神。
核心素养下初中物理教学小组合作模式研究指的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转移到研究成员所在校物理组,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核心素养下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引导教师总结教学实践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具体问题,针对不同课型研究课题利用小组合作的模式提出假设或问题,归纳出物理规律或抽象出物理概念,从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形成教育理念。
从“不同课型”、“小组合作”两个方面突出、恰当地融入“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担当”的核心素养培育内容。拟定从“客观性、发展性、适宜性、有效性”四个方面,探求“核心素养下小组合作模式研究操作原则”。
a.客观性原则
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反对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成人的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学生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
初中阶段的课程必须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以初中生身心发展规律为依据,以初中生的生活经验和理解力为基点,以教师的业务能力为根本,来设计和实施课程整合。
b.发展性原则
初中物理课程应为初中生提供发展性的课程,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所谓发展性课程,既能满足现时初中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需求,又适宜和促进未来的发展;既遵循初中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根据其能力、特点、兴趣和需要,以促发展的小组合作模式进行适宜的课程,保证初中生达到现阶段发展的应有水平,又依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c.适宜性原则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为生活而教育。他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就是倡導每一个孩子都公平地享受为生活作准备的教育,教育要培养能适应社会生活的人,这就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在观察初中生兴趣、需求的基础上,以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依据,以关注初中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为理念,以尊重学生的需要为前提,以还原学生现实经验为手段,通过学做结合、指学结合、问疑结合、知识方法结合等方式构建适宜学生可持续、和谐发展的基于核心素养的小组合作模式。
d.有效性原则
遵循初中生物理课程教育目标,让每一个学生实现全面、和谐、富有个性的可持续发展。课程建设的有效性,体现在尊重学生的兴趣、需要和发展。当学生的兴趣、需要、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被充分关注,他们会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学习,将思维与行为结合起来,主动参与,主动构建,使课程真正内化为学生的经验。
从“客观性、发展性、适宜性、有效性”四个方面,探求“核心素养下小组合作模式研究操作原则”,能够强化学生基本的物理观念、模型思想、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科学论证的习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在班级释疑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质疑及创新的品质,这些都是构成核心素养的要素。同时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强化对后进生的关注,真正了解学生的学情,有利于教师进行针对性教学和诊断性测试,知道学生错在哪里以及犯错的根源。
参考文献
[1]张华著.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
[2]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教育科学出版社.
[3]陈树杰.“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担当”的“核心素养观”[A].首都师范大学.
[4]教育部.初中物理课程标准.
[5]雅克布斯(美).课程整合设计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