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2018-07-21霍雅丽
霍雅丽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教育正在逐步被素质教育所取代,现在的教育信息化全面的发展,高中的教学模式也在逐渐转变,由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转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而“学案导学”这种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改革中素质教育下诞生的产物,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对本节课所学知识了如指掌,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成绩,教师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数学 “学案导学” 实践与研究
传统的授课模式,也就是所谓的“双基”的方式的传授方式,现在新课改下的教育模式改革,因为是素质教育,所以比较注重思维的发散性,而传统的“双基”教育方式,这种方式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而高中数学是一门活学活用的学科,所用到的知识点都比较灵活,而且传统的教学模式也不利于学生培养合作思维和创新意识,现在的教育大背景下就是需要创新型的人才,所以,现在新形式下的素质教育让学生主要是“不但学会”,“更要会学”,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也就是在教会学生学习知识的基础上,还能够让学生如何学习,也就是学习方法的传授。“学案导学”就是在新课改的新形式下产生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能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散思维,培养创新意识,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一、高中教学“学案导学”的概念
“学案导学”的教学方法是一种新课改形式下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如何自主学习,主要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学案导学”主要载体是“学案”,学生通过学案自主进行学习,或预习,教师起到辅助学生学习的作用,在学生进行学案导学的时候帮助学生解决不懂的问题。“学案”中主要标明了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及方法,现在的教学模式存在这样的问题:学生上了一节课,下课之后学生脑海中没有什么印象,不知道主要学习了什么,没有形成一根主线,这种情况是不利于学生成绩的提升的。而学案教学也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教,学生听”的模式,这种模式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学案导学”是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一种的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主导地位的模式体现的淋漓尽致,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这样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提升本堂课的学习效率。有利于课堂中主体和主导的和谐统一。
二、高中数学实行“学案导学”的意义
1.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有利于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在每章学案的开始部分,都会有一个学习目标,也就是标明这节课要学习什么,重点难点是什么,需要掌握什么知识点,对于高中数学来说,需要掌握的定理公式复杂繁多,许多学生一节课上下来,看似学会了很多,但是往往问他们学到了什么,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这就是因为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没有目标,就是老师教什么,学生们学习什么,还没有完全了解这个知识点就开始听课,这样的学习过程是不完善的,也是不容易进行知识的巩固的,学生的学习需要一个系统的过程,而过程的开端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要让学生明白主要学的是什么,这样学生才能在课上进行具有針对性的学习,学习也会更有效率。
2. 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学案导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因为“学案导学”是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互动的,摒弃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听,老师讲”的单一模式,而是学生通过学案,先按照上面的学习目标进行自主学习,不懂的地方进行小组讨论,在不懂的地方询问老师,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起到的是主体作用,而教师,是负责帮助学生进行学习的,起到主导作用。在学习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
1.合理创设情境,趣味导入新课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都是以教师为主导,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这样“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会失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还会导致学生听讲不用心,成绩下滑等问题。教师在学案导学教学方法中,不妨可以利用创设情境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例如在高中数学人教版A中,学习《解三角形》这一章节的时候,在学案的编写中就要写明教学内容,如第一大节的“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才会有目的性,学习起来也会更加有兴趣。在第二部分的应用部分中,学案中要有明确而新颖的举例,因为数学主要是一个比较抽象的学科,里面有许多抽象的概念,虽然说高中生的思维都已经很发达,但是相比具象思维来说,抽象的解释对他们来说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所以要有具体的例子来引导,教师可以拿一个三角形,利用每个边来进行计算。在第三部分的作业布置中,教师合理安排一些难度不是很大的作业,让学生巩固知识,可以让学生在课下时对三角形的物体进行测量,以此来证明课上学到的知识理论是否正确。
2.利用小组学习的模式进行学习
“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不仅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的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也是有一定意义的。可以利用学案导学让学生养成小组探究的习惯。教师可以按照班里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情况和成绩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搭配每个学生的优势或特点,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小组中发挥自己的长处,实现优势互补。例如学习方程的时候,因为受分类讨论数学思想的影响,所以在方程的题目中,一道题目可能会有几种不同情况的解法,这时候小组成员可以进行优势互补,将每个人想出来的不同情况进行解答,以此做到题目的巩固和理解。这样也发挥了学案的极大作用。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适当的指导
新课标中素质教育下的自主学习,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新模式,不是放任学生不管,而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教学生如何学习,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而不是放任学生不管,教师应充当指导的作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问题,教师进行解答,并有适当的点拨,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结语
综上所述,利用“学案导学”不仅巩固了素质教育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有目的性,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师的教学效率,但是学案导学的教学方式也离不开老师和学生的配合。
参考文献
[1]成震林.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D].苏州大学,2011.
[2]黄玲.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