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新形势下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2018-07-21张艳芳
张艳芳
摘 要: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在小学教学中的不断深入,推动了传统教育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特别是对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教学重点由语文知识的灌输和考试成绩的提高转移到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上来。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与核心思想道德理念确立的关键时期,语文作为小学教学中的必修学科,其学习对学生文学素养、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成了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就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新形势 小学语文 学习习惯 培养策略
语文学科的学习不但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增强、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以及文学素养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对我国传统的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对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尤其是在小学这一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结合语文教学内容,通过网络信息教学技术营造出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强调复习和预习的作用养成良好的自主探究学习习惯以及做笔记的良好的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语文授课,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小学是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关键时期,学习兴趣亦是支持学生不断学习进步的最主要的动力,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语文授课,将语文知识生动形象的呈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案例:在课文《丑小鸭》的学习过程中,可以为学生播放《丑小鸭》的动画视频。通过观看丑小鸭从出生起饱受磨难与痛苦,受到鸭子的嘲笑和农场动物的欺压,但是依然没有放弃,努力的生存下去,最终蜕变成立美丽的白天鹅的励志过程。丑小鸭蜕变为白天鹅的过程充满了艰辛和磨难,但只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才是支持丑小鸭不放弃的最大动力,这篇课文也是作者安徒生对自己小时候的映射,在观看动画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坚韧的品格和永不放弃的精神。
二、合理的运用课堂提问,帮助学生养成按计划进行学习的习惯
良好的课前导入是成功教学的一半,课堂提问则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对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要做好课前导入工作,合理的运用课堂提问,尤其是新课程改革要求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例如在课文《窃读记》的朗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做好课前教学准备工作,在课堂导入环节先向学生提问:“今天你们读书了吗?如果有一天读书都是一件奢侈的事情,那么你们会怎样对待你的书,好的,接下来我们看一下《窃读记》中的作者是怎样读书的。”通过良好的课堂教学开端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先为学生运用丰富情感朗读一遍课文,强调文中的重点字词的读音,然后让学生自行朗读课文,找出文中从听觉、视觉和嗅觉等方面描写的句子,和读书时的表现手法。
三、开展课外拓展性阅读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语文作为小学教学中的基础性学科,其学习不但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写作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还影响到了其他学科的学习。加之语文是我国数千年优秀文化的积淀和结晶,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当进行拓展性阅读教学,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案例:阅读是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的主要途径,亦是学生写作素材的主要来源。因此们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可以推荐学生在自习课中自由阅读文学刊物,进行拓展型阅读,例如在进行《将相和》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引申出《史记》中《廉颇蔺相如列传》的课外阅读。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推荐学生课外文学读物如《读者》和《青年文摘》等,通过阅读大量优秀的文章、散文、故事等,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加强文学素材的积累。
四、阅读和写作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素材积累和文学创作意识
语文即语言和文字的学习,具有极强的情感表达作用,因此我们应当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意识并增加写作素材的积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例如在《草船借箭》的课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三国赤壁之战”的教学视频,让学生了解该事件的历史背景和主要的人物,挖掘课文背后隐藏的故事真相,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热情,积极主动地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分析和对《三国演义》的课外阅读。并掌握“草船借箭”一词的实际用法,课文“草船借箭”的主人公为周瑜、鲁肃、诸葛亮和曹操,通过详细描写各个人物的性格将其交织在一起为我们呈现出了一副精彩的画卷,无论是曹操的生性多疑还是诸葛亮的运筹帷幄,无论是周瑜的意气风发还是鲁肃的大智若愚,都可以作为语文作文写作的素材积累。
五、进行德育教育滲透,深层次体验语文课文中的情感精神
语言和文字是人类文明传承的主要途径和载体,亦是语文学科的主要教学内容。语文作为我国几千年文化的积累,其中的优秀文章和诗歌散文包含着丰富的思乡情感,为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注重情感渗透,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富有情感,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文中蕴含着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念。
例如在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文章的整体学习和讲解让学生体会到周总理的强烈爱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课文中周总理在见到了当时中国积贫积弱的社会环境,深感震撼,当魏校长询问学生们为何而读书的时候,只有十二三岁时的周总理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紧紧围绕教材,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
结语
综上言之,语文作为小学教学的中必修性学科,其学习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之学生正处于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借助网络信息教学技术营造学习氛围,合理的运用课堂提问并开展拓展性阅读活动,并将阅读和写作教学相结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李晓芳.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与实践[J].学周刊,2016(04):35-36.
[2]高慧燕.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浅析[J].现代农村科技,2016(05):29-30.
[3]白乾宇.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与实践[J].中华少年,2016(09):123-124.
[4]孙梦迪.小学语文学习习惯及培养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11):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