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
2018-07-21员正路
员正路
【关键词】 物理教学;探究性学习;情境;实验;教学手段;过程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10—0118—01
新课程标准倡导在物理教学中开展科学探究,让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指在情趣驱使下,以問题为导向,学生有高度智力投入,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开展探究性学习,改变了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学好物理的兴趣,促进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结合,提高学生物理知识的运用能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得多。”教师要善于巧妙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被问题吸引,自觉地进行思考。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个故事、一种现象、一次实验以及一个现实案例,让学生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疑问,在疑问过程中带领学生走入丰富多彩的物理世界,让学生能够从中发现问题并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教师可以适当地进行引导,让学生提出一些有价值,并带有物理学科特点的科学问题。然后再根据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讨论,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的认识逐步得到发展提高,进而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例如,在讲“力的分解”时,教师首先取一个较大的砝码放在桌面上,提问:“用一根细线提起容易断还是两根细线提起容易断?”学生齐声回答:“一根线。”“让我们来验证一下。”教师开始做演示实验。教师先用一根细线将砝码稳稳地提起,再用两根同样的细线提砝码,细线却断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学生开始不相信自己的眼睛,难道两根线还不如一根线结实吗?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此时教师导入新课,学生个个精神集中,很想马上知道答案。可想而知,这节课效果一定很好。在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主要是根据教学内容,提出合适的问题。这样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好奇心,而好奇心是学生思考的动力,它能促进学生自觉思考,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依托实验教学,拓展学生的探究思维
物理实验是科学家科学研究过程的浓缩和再现,是学生体验科学发现过程的重要手段,更是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途径。中学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载体的基础学科,实验法是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常言道:“听一遍不如看一遍,看一遍不如做一遍。”这是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一大特点。物理课堂中的探究实验是学生主动获取物理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领悟科学方法的重要学习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以课堂实验为依托,重视过程教学,加强引导,注意情境的创设,在实验过程中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思想、情感的同步提高。例如,在学习电磁场内容时,电磁场线可以采用几种方法进行模拟,如用自制的验电羽接感应起电机,还可以采用花生油与碎大米的混合物作为电介质,放入到装有电极的平底玻璃容器中,使电极带电,这样可以使介质边界处切向分量的连续条件得到满足。经过演示,使学生明白变化的磁场能够在周围空间产生电场,与此同时电场也能够在周围空间产生磁场。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确定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和方向。在这个求证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的能力。
三、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多媒体可以使用到探究式教学之中,以创设形象、直观的教学情境,增加学生的直观感性认识,展开理性思维,以便通过现象发现本质,总结规律。例如,在探究物态变化的条件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随着四季变化出现的水、水蒸气、雨、雾、霜、雪等画面,创设出“水是如何变成水蒸气的”、“雨是怎样形成的”、“冬天为什么会出现雾和雪”等一系列问题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去探究原因。在学生开展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引导他们应用互联网等现代化手段。因为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查找探究内容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可以利用电脑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还可以在网上报名参加课题研究,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探究,并随时记录进展情况。
四、注重探究过程大于探究结果
传统课堂教学大多是轻过程重结果,教师和家长只盯着学生的分数,分数大于一切。现在探究式教学要求彻底改变这一观念,重在学习的过程,通过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探究的成果并不是按成绩好坏来区别,探究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是否掌握了哪些知识和技能并不是关键,重要的是看他们是否能应用所学知识来发现和创造,也就是说探究的过程本身就是收获的结果。
编辑:张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