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探究
2018-07-20王永生
王永生
【摘要】 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给人才带来了新的需求,不仅要求人才具有过硬的职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有实践力和创造力。新课改着重强调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高中数学教学也应当贯彻落实课改需求,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上日程,完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模式,锻炼学生的逻辑能力和创造力。创造性思维主要指的是学生能够综合自身能力,对问题提出建设性的可行意见,不拘泥于常规,代之以更快捷和高级的解决方式。数学学科较为抽象,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阵地,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起到双倍的促进作用。本文结合高中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征,就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策略展开了分析探究,力图构建符合新课改需求的现代数学课堂。
【关键词】 高中数学 创造性思维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06-182-01
0
1. 高中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内涵和特征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较为高级的思维模式,是让学生挣脱“千人一面”,转变为“别具一格”的主要思维。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建立在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判断能力上,是通过一定的逻辑方式建立的思考框架。创造性思维在数学中的运用范围广泛,也是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思维,由于数学创新思维结合人脑整体的运作优势和下意识的活动能力,因此它能将数与形等许多知识体系完整的联系起来,打破以前的理论局限和具体内容限制,使數学的认识过程按照最优化的思路和方法进行,最终让数学达到创造性的成功。学科中创造性思维的体现主要有以下特征:独立、多面、综合、跨越。独立指的是学生的自主性,是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让学生的思想与他人产生不一致,具有自己构建的思想系统。多面,指的是创造性思维通常意味着学生思考方向和角度的多样,通过多种角度对问题进行理解和设想,体现在数学学科中就是转化条件运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是学好数学必要的特点。综合,指的是学生的思维模式是系统化的,有规律可循的,同时又是能举一反三的,通过解决特定问题,学生能够找出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由此推断出更多数学知识,乃至找出知识点的反面,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创造性思维最难的一点是跨越,指的是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深刻认识,在头脑中快速进行思维步骤,简化解题过程,提高解题效率。
2.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
2.1情境教学激发学生想象力
观察是思考的前提,而数学知识多为抽象内容,高中生处于思维系统养成的重要阶段,受自身条件和兴趣爱好等的限制,并非每一位高中生都能很快养成将抽象知识转化为具象能力的学习习惯。为了让学生更快吸收所学的知识,教师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打破传统的思维框架,构建属于自己的学习模式。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工具辅助等方式打开学生思考的大门,创设数学情境提高学生解题效率。如在学习“立体几何”这一章节内容时,需要学生转变思维习惯,将二维的图形与三维立体图形结合起来,建立基本的空间概念。为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平面内容以视频形式输出,创设一个“集合世界”,结合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引导学生在头脑中想象,建立对立体几何的概念。
2.2逻辑训练锻炼学生思维力
逻辑思维能力是学生创造力的基础,是保证学生基本认知思维的重点。数学学科的逻辑性强,结合学科教育与逻辑训练,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与思辨能力。传统数学教学强调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缺乏重视,学生即使学会了行之有效的解题方法,也不能运用到今后的学习中,原因在于学生没有形成系统的学习意识,没有深入挖掘知识点背后的深刻内涵。为了进行课堂教学优化,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训练培养,以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认知基础。例如,在学习“三角函数”一节内容时,传统教学强调将三角函数与勾股定理结合起来,运用数形结合法让学生将两个知识点融会贯通,也就是将二者套用以解决问题。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帮助学生快速、正确的解决问题,但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并不了解二者联系背后的原因。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挖掘勾股定理在三角函数出现特殊角时套用的原因与意义,让学生找到二者知识点相互之间的联系,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并形成辩证思维,将所学知识与新知识相结合和转换,获得更全面的数学知识素养。
2.3分析联想提高学生探究力
要培养学生创造力,还需提升学生的探究力。探究是解决问题的基础,有探究才会有联想,有联想才会有创造力。而创造力又反作用于学生,让学生保持旺盛的探究力和学习活力。以往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学习所作的分析教学形式却是以学生习题为教学素材,对习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定理、公式等进行分析。这样的学习过程看似很专业,实际上是将教师和学生放在了相对的位置,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只需要被动接受教师指导,缺乏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的过程。为完成大纲要求,教师应当转换教学模式,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等差数列”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熟悉理论知识,就学生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然后利用典型例题如“等差数列中a5=3,求其前9项之和S9”,帮助学生深入探究。学生会很容易答出“S9=27”。然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这一问题的基本关系式,让学生最终能得出“S2n-1=(2n-1)an”的结论,吃透这一问题。在循序渐进的学习活动中,学生的探究力就能获得提升。
[ 参 考 文 献 ]
[1]李岳鹏.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刍议[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2).
[2]刘常涛.浅谈高中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7.
[3]薛玉富.分析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J].中华少年,2017.
[4]潘明勇.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