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2018-07-20邹月良

关键词:小组合作有效性小学数学

邹月良

【摘要】 “合作学习”是一种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师生单向交流为合作、多向交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互补互促中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形式。它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有明确分工的相互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能增强合作交流,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一环。要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必须熟练掌握合作规则,学会倾听、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组织和评价,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形成必要的合作技能。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小组合作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06-123-02

0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课堂教学,尤其是在引导学生探索新知的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观念与方法,使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发挥它的有效性。要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必须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技能,引导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结合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的点滴收获,谈以下几点:

一、组建好的学习小组是前提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要组织好小组合作交流,最重要的一环是组建好的学习小组。我们经常见到的合作学习形式是:教师提出问题让前后桌的4人为一组展开讨论,而现行学校课堂中往往座位的编排是按照学生高矮次序、男女搭配而成的,显然是不合适的。如何组建好的学习小组呢?我以为:可将班上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组3~4人为宜,再给每个小组成员分好工: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一名操作员,负责具体的操作;一名记录员,负责整理本组讨论或合作的成果。每个学生都各尽其责,每次合作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充实而有效的。教师每次组织小组合作时,也轻松了,不用担心谁在小组里无事可做或“唯我独行”了。各小组成员的分工不是一直不变的,在一定周期后,调换小组成员的角色,这次担任小组长的下次去担任汇报员,这次担任操作员的下次去搞记录,让每个学生对小组中的几个角色都了解,都能胜任,并明白这些工作都是缺一不可的。

二、营造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与人交往能力

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营造一个和谐的、友好的、充满激励和希望的课堂环境,会促使学生产生合作的兴趣,使之积极合作,共同学习。如:例如,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利用课前准备的橘子图片平均分一分,看看有哪几种分法?有的学生把1个橘子看作一份,可以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15份;把3个橘子看作一份,可以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把5个橘子看作一份,就可以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3份……。由此可见,将数学知识融入孩子们的生活,学生乐于接受。只有这样,在小组学习讨论争辩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才能开阔;在探索中发展学生智力,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乐趣。

2.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勇于交流、乐于倾听、敢于质疑、善于发现、愿意赞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交流欲望,与人共处、团结协作,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如:我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先让学生用3、4、5三张数字卡片分别摆出能被2整除、能被5整除和能被3整除的三位数之后,提出数学问题: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呢?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不少学生一开始就寻找“个位特征”,但猜测很快被推翻,因为个位是0~9中任一数字的数都可能被3整除和不能被3整除,探索一时陷入困境,同学们愁眉紧锁……后来有学生大胆地另辟蹊径:找各位数字之和的特征,经过大胆的猜测和大量的验证,终于找到了答案,顿时,同学们喜笑颜开。学生经历了亲身体验和独立思考,在合作交流中完成了自己的猜想,实现了知识的再创造,学到了数学思想和方法,既尝到了失败的滋味,又体味到了探索成功的喜悦,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张扬。研究出“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统计,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1.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要重视让不善言谈的学生打开话匣子。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给那些平时不善言谈的学生留有独立思考、大胆发言的时间与空间。如:在提出问题后,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之后再参与讨论。这样既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又能保证每位学生都有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教师要通过各种活动、方法让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领悟到与他人合作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

2. 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的习惯。

现在独生子女的惟我独尊的性格是普遍性的,不会倾听别人,更不会欣赏别人。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使学生意识到倾听别人发言,既是一种文明礼貌的行为,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从别人的发言中会得到很多启发,获得更多的知识、方法。养成一人发言,组内其他成员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参与到小组学习中去,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例如,一人发言后让另外一人重复;给别人的发言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且让学生学会追问“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种思路可行吗”等方式,来关注学生间的人际交流、观点交锋及智慧的碰撞,为不断强化倾听意识提供良好环境。

3. 培养学生合作实践的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中操作活动、既能体现集体的智慧,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是与人交流的良好机会。例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时,我不是直接说教,而是通过动手实践感知。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长方形和若干个小正方形学具,分小组动手摆一摆、想一想、算一算,然后再在小组内交流,接着请小组代表汇报结果:有的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还有的学生用计算的方法。接着我引导学生动手摆一摆,在摆学具的过程中得出规律:沿着长这好摆8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8是长方形的长,沿着宽正好摆了5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5是长方形的宽,40是长方形的面积,由此可以猜想得出:长方形所含面积单位的个数等于长、宽厘米数的积,也就是这个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在探索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过程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也在有效的实践操作,主动探索的学习过程中,掌握了知识,形成了技能技巧,启迪了思维。

四、及时激励评价,体验成功,提高小组合作的乐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同样,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同教师的引导与参与是分不开的。一方面,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合作学习材料既要“新、活、趣”使学生感到新奇,有探究的价值。另一方面,此时的教师必须对各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

要运用教育评价鼓励合作。教学评价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讨论结束时,不仅注重学习结果的汇报,更要注意对合作过程的评价。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强化“小组”的集体荣誉,即对小组之间进行评价。如开展比“哪个小组得红旗多”,评“最团结小组”,“红星小组”等活动。由此使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励的场面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如教学“认识钟表”时,我给每组提供一张圆纸片,两根大纸条,剪刀、图钉等,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钟面模型,并要求:“小组合作做钟面时要保持安静、团结友爱、分工合作听音乐开始,音乐停就結束停止,最后比一比哪组做的最快最好。”在每节探究活动结束时,针对纪律、组织探究活动等情况,教师表扬最好的小组,同时也可对一些小组存在的问题给予批评,从而可以在下一次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们不再出现或少出现这类问题,从而提高合作的效率。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能力,需要教师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训练;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法,需要在教师科学指导、适时点拨下逐渐形成;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兴趣,需要在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艺术的引导下得以发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是每个教师要认真探索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是每个学生要做到的;让我们努力探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真正有实效。

[ 参 考 文 献 ]

[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李兰叶《提高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浅谈》[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4,28.

猜你喜欢

小组合作有效性小学数学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作文评改“五步曲”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