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2018-07-20梁红汪元
梁红 汪元
【摘 要】 中医药治疗干燥综合征效果肯定且副作用少,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复发及改善生活质量。通过检索近5年的相关文献报道,对干燥综合征的中医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中医药;治疗;综述
干燥综合征(Sj?gren's syndrome,SS)是一种以侵犯唾液腺、泪腺等外分泌腺体为主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常以明显的口眼干燥、反复发生的腮腺肿大及关节疼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病情轻重不一。本病以女性多见,发病年龄多在40~50岁。西医治疗主要以免疫抑制剂和对症支持治疗为主,但不良反应多且疗效不肯定。中医药治疗效果肯定,不良反应少,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复发及改善生活质量。本文通过检索近5年的相关文献报道,对SS的中医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1 病因病机
中医学并没有SS病名记载,根据其临床表现,属于“燥证”“顽痹”“燥毒证”或“虚劳”范畴。路志正根据“痹者,闭也,闭塞不通,不通则痛”的观点,结合其发病特点,提出“燥痹”,作为SS的中医对应病名[1]。《黄帝内经》提出:“燥胜则干。”刘完素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提出:“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均提示本病的病理特点为燥邪致病。《会心录》曰:“燥证有外因者,六淫之一也;有内因者,血液之枯也。”《类证治裁》有云:“燥有外因,有内因,因于外者,天气肃而燥胜,或风热致伤气分,则津液不腾……阴于内者,津血夺而燥生。”阐明燥证病因有内因和外因之分。“内燥”之论首次见于清·石寿棠所著的《医原》,提出内燥之因一是“阴血虚而营养无资”;一是“气结则血亦结,血结则营阴不固”。后世医家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多有发展。路志正[2]认为,SS病机总属阴血亏虚,津枯液涸,他认为燥痹的病因有内燥和外燥之分,外燥主要是感受大热风燥之外邪;内燥主要是由于素体肝脾肾阴亏虚或失治误治、过投辛热之剂,导致津亏液伤,病久瘀阻血络,深至脏腑而成燥痹。阎小萍[3]认为,燥痹的基本病机是阴虚燥热,阴虚为本,燥热为标,阴津亏损燥热则生,阴愈虚而燥热愈盛,燥热愈盛则阴愈虚,阴虚与燥热互为因果,相辅相成。马武开[4]认为,SS根本病机在于“津枯血瘀,燥热成毒”,主要病因在于阴虚、燥毒、瘀血,“毒瘀”存在于整个疾病过程的始终。张鸣鹤[5]提出“炎热”病机,倡导“热痹”理论,认为热毒为病之本,血瘀为病之化,阴虚为病之果。王志刚[6]认为,SS根本病机在于肾阳不足,肾阳为诸阳之本,肾阳虚衰,蒸化无权,则津液不得输布,从而导致SS的发生。蓝青强[7]认为,SS的发病与体质“阴虚质”有密切关系,津液不足是发病关键,气机升降失常是病理基础,瘀血阻滞为继发性病因,故“散津液”以重视津液的布散,“化瘀血”以畅通气血津液之运行,是其治疗SS的经验之一。朱星瑜等[8]认为,SS主要病机为阴虚津亏致燥,常有郁证兼夹,其将SS中兼夹的郁证分为气机郁滞与情志抑郁两类,二者各成病因病机,又互相影响。刘健[9]认为,SS基本病机在于脾胃亏虚,津液不布。本虚标实,本虚以脾虚为主,标实则为燥热、痰饮、瘀血。综上所述,现代医家认为,本病病机主要为阴虚为本;渐次出现气虚、阳虚,燥、瘀、毒、郁,为标。
2 辨证论治
2.1 脏腑辨证 汪悦[10]认为,SS的发生与肺阴不足、大肠津亏有关,故临床用宣肺布津、增液润肠的“肺肠合治法”,药用麦冬、生地黄、白芍、桃仁、紫菀,运用于临床,效果显著。刘英[11]认为,“脾本湿,虚则燥”,脾虚是SS的基本病机,脾虚则气血生化无源,津液无以敷布,清窍失于濡润,“脾虚”贯穿于本病始终,主张从“脾”论治,临床常用健脾益气养阴法、健脾活血生津法、健脾益气通阳法、健脾益气养肺法、健脾柔肝滋肾法。健脾益气养阴法药用黄芪、太子参、茯苓、白术、山药、升麻、玉竹、石斛、炙甘草;健脾活血生津法药用黄芪、白术、炒山药、茯苓、丹参、当归、赤芍、川芎、柴胡、甘草;健脾益气通阳法药用黄芪、桂枝、炒白术、茯苓、炒山药、当归、柴胡、陈皮、炮附子、玄参、白芍、甘草;健脾益气养肺法药用黄芪、党参、茯苓、白术、山药、陈皮、半夏、当归、丹参、五味子、白芍、甘草;健脾柔肝滋肾法药用太子参、茯苓、生白术、生地黄、枸杞子、北沙参、麦冬、当归、木香、沙苑子、怀牛膝、炙甘草。纪伟[12]认为,SS发病与肝的生理病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故提出“从肝论治”,临床采用疏肝理气、养血柔肝、育阴潜阳、滋补肝肾等治疗方法,疏肝理气药用延胡索、香附、郁金、佛手、香橼、潼白蒺藜、玫瑰花;养血柔肝药用生地黄、何首乌、炒白芍、酸枣仁、鸡血藤;育阴潜阳药用龟板、鳖甲、熟地黄、山茱萸、枸杞子、女贞子、墨旱莲、石斛、麦冬、白芍、龙骨、牡蛎、磁石、石决明;滋补肝肾药用生地黄、山萸肉、枸杞子、女贞子、白芍、土茯苓。郑玥琪等[13]认为,SS的發生与“肾燥”有关,采用补肾阴、填肾精为基本大法,常用方药以六味地黄丸、左归饮等为代表。
2.2 三焦辨证 《素问·灵兰秘典论篇》曰:“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三焦的通利与否,不仅影响到水液运行的迟速,也影响到肺、脾、肾等相关脏腑对水液调节的作用。高龙等[14]认为,水液输布失调是SS重要发病因素,三焦的主要功能是运行水液,故可从三焦论治SS,具体可从上燥治肺,治疗以养阴润燥清肺为主,方选养阴清肺汤加减;中燥脾胃,治疗以养阴健脾、滋胃生津为主;下燥肝肾,治肝以条达气机、滋阴养血、疏利肝胆为主,治肾方选六味地黄丸加减。李征[15]从三焦辨证论治SS,上焦在肺,治上焦如羽,燥邪侵入上焦,治疗应用辛凉清润之品疏散开肺卫燥热邪气,方选桑杏汤加减;中焦脾胃,治中焦如衡,脾胃病变表现在水液代谢障碍及气机升降失调,治疗以健脾益气、益胃养阴为主,方选沙参麦门冬汤加减;下焦肝肾,治下焦如权,病在下焦,主要因肾阴不足,各脏腑之阴亏虚,从而水液代谢障碍,治疗以补益真阴为主,方选三甲复脉汤
加减。
2.3 分型论治 周志华等[16]认为,SS以阴虚为本,常可合并湿热之象,故将本病分为脾胃湿热证、肝胆湿热证、肝胆湿热证3型,脾胃湿热证方选参苓白术散加味,肝胆湿热证方选六味地黄丸合丹栀逍遥散加减,膀胱湿热证方选猪苓汤加减。秦亮甫[17]认为,阴虚内热为SS患者的基本体质,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将本病分为肺燥阴虚证、脾胃阴虚证、肝肾阴虚证3型,肺燥阴虚证方选沙参麦门冬汤加减,脾胃阴虚证方选增液汤和玉女煎加减,肝肾阴虚证方选一贯煎加减。张天博等[18]将SS分为肝肾阴虚型、脾胃气虚型、气阴两虚型、湿热阻遏型、寒湿痹阻型5型,肝肾阴虚型方选六味地黄丸合缩泉饮,脾胃气虚型方选参苓白术丸合桃红四物汤,气阴两虚型方选八珍汤合养阴清肺汤,湿热阻遏型方选桃红四物汤合葛根芩连汤,寒湿痹阻型方选大秦艽汤合四物汤加减,临床辨证治疗疗效显著。
3 经典方
郝冬林等[19]采用竹叶石膏汤和生脉饮治原发性SS患者34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3.53%,且能降低口干评分、眼干评分及升高泪液流率和唾液流率,明显优于羟氯喹对照组(P < 0.05)。张青[20]将186例原发性S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每组62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六味地黄丸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知柏地黄丸,结果显示,六味地黄丸组有效率为83.87%,知柏地黄丸组有效率为87.10%,且能降低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水平,增加泪膜破裂时间、唾液流速,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5)。李肖[21]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玉屏风散合沙参麦冬汤加减治疗SS患者25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且能有效改善口干、眼干症状,缩短血管炎症状缓解时间,明显优于常规治疗对照组
(P < 0.05)。杨世锋等[22]采用一贯煎加味治疗SS患者30例,治疗组优良率为93.33%,且能显著增加泪流量和唾液流率,降低ESR、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水平,明显优于羟氯喹对照组(P < 0.05)。
4 专方专药
聂彦阁等[23]采用路氏润燥汤治疗原发性SS气阴两虚、瘀血阻络证患者42例,药用麦冬、生地黄、丹参、北沙参、太子参、生白术、葛根、石斛、白梅花、红藤,总有效率为97.62%,且能有效改善唾液流率、口干癥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降低血清RF、ESR及CRP水平,明显优于羟氯喹对照组(P < 0.05)。朱福兵等[24]采用新风胶囊治疗SS患者29例,药用薏苡仁、黄芪、蜈蚣、雷公藤,结果有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59%、86%,且在降低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
P50、P65、ESR、hs-CRP水平,下调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上调IL-10表达方面明显优于羟氯喹对照组(P < 0.05或P < 0.01)。胡建国等[25]采用芍梅化阴汤治疗SS患者60例,药用白芍、乌梅、川石斛、北沙参、鸡血藤、白花蛇舌草、丹参、生甘草,结果总有效率为75.00%,且能显著改善中医证候总积分,降低CRP、ESR和IgG水平,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对照组(P < 0.05)。陈文婷等[26]采用自拟舒肝方加减治疗SS患者105例,药用柴胡、牡蛎、白芍、白术、郁金、石菖蒲、生甘草,结果口干、眼干、皮肤干的有效率分别为94.8%、93.1%、30.8%,且能有效改善泪液试验、含糖试验,降低IgG、RF、ESR、CRP水平,明显优于治疗前(P < 0.05或P < 0.01)。
5 膏方治疗
膏方又称膏滋,通常以大剂量滋补强壮类药物为主,配伍攻疾祛邪之品组成,浓煎之后用阿胶、蜂蜜等收膏,用以滋补脏腑,改善体质,预防疾病,消除病痛[27]。用于治疗SS时当重视辨证选药,以扶正祛邪,促使机体阴阳平衡,使脏腑气血通顺调达,减轻患者关节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鲁构峰等[28]在冬季运用膏方治疗SS,气虚型方选补中益气汤加减,血虚型方选人参归脾汤加减,阳虚型方选自拟补火益元膏,阴虚型方选自拟育阴资生膏,气阴两虚型方选路氏润燥汤加减,寒湿型方选自拟温阳除湿膏,湿热型方选自拟除湿膏。旨在标本兼顾,既改善患者干燥的症状,又调理患者体质。胡献国[29]运用蜂蜜膏疗治疗SS,阴虚肺燥者方选贝母二冬膏,肺热上攻者方选鲜石斛膏,肺津不足干嗽者方选干嗽补肺膏,阴血不足者方选桑椹枸杞地黄膏、琼脂膏,关节不利者方选祛风骨痛膏。
6 针灸治疗
针刺治疗一方面可疏通气血经络,促进气血津液贯通,从而达到通络行津、活血润燥的目的;另一方面可选择性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对机体调节具有良性、整体性、双向性等多重优点;且临床运用简便易施、经济安全。徐大可等[30]采用针刺背俞穴配合中药治疗SS患者30例,背俞穴具体取穴:双侧肺俞、肝俞、脾俞、肾俞。留针30 min,每日1次,2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5个疗程。结果显示,总有效率为93.3%,且能有效改善施墨试验指标、泪膜破裂时间测定指标及唾液流率指标水平,与单纯中药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安瑞丹等[31]认为,脾胃功能健全,则燥证可除,故治疗上除滋肺肝肾阴外还注重健运脾胃。临床常选取脾胃肺肝肾经及局部穴位,具体取穴:睛明、迎香、廉泉、列缺、曲池、足三里、三阴交、照海、太溪、太冲。除廉泉外,其余穴位均取双侧。除睛明、列缺穴位外均常规针刺,使其得气后留针30 min,2 d 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显示,可有效改善口干、眼干症状,总有效率为90%。
7 问题与展望
中医药治疗SS能有效改善患者口干、眼干症状,减少复发及改善生活质量,对于恢复患者治疗希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临床症状改善有明显优势,且临床医家多已形成自己的专方专药,均取得了较好疗效。但临床研究亦存在不足,其病因病机、辨证论治、诊治方案、用药方法,以及药物作用机制等方面研究不够系统、统一,且缺乏大样本数据的临床及动物实验观察,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完善。因此,笔者认为,在未来的工作中,应该设计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试验及动物实验,观察长期疗效,以便更好地应用于临床,造福患者。
8 参考文献
[1] 李满意,娄玉钤.燥痹的源流及临床意义[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4,3(5):57-63.
[2] 姜泉,张华东,陈祎,等.路志正治疗干燥综合征经验[J].中医杂志,2016,57(6):463-465.
[3] 白雯,阎小萍.阎小萍治疗干燥综合征经验[J].中医杂志,2015,56(10):825-828.
[4] 侯雷,马武开.马武开教授治疗干燥综合征经验[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6):57-58,60.
[5] 娄俊东,张立亭.张鸣鹤教授治疗干燥综合征经
验[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4,3(2):34-36.
[6] 贾壮壮,陈红阳.王志刚教授从温补肾阳论治干燥综合征经验[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7,38(4):9-10.
[7] 陈然,邓鑫.蓝青强论干燥综合征的发病机制[J].湖南中医杂志,2015,31(5):27-28.
[8] 朱星瑜,傅天啸,王耀东,等.从郁论治干燥综合征思路浅析[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0(1):4-6.
[9] 黄旦,刘健.刘健从脾胃论治干燥综合征经验[J].中医临床保健杂志,2016,19(3):311-314.
[10] 汪悦.干燥综合征中医辨治之我见[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2,1(2):5-7.
[11] 刘英.干燥综合征病因病机探讨[J].山东中医杂志,2009,28(4):219-220.
[12] 尹梦赟,纪伟.纪伟治疗干燥综合征经验[J].辽宁中医杂志,2017,44(5):930-933.
[13] 鄭玥琪,何奕坤,陈萌,等.从“肾燥”论治围绝经期女性干燥综合征[J].江苏中医药,2016,48(12):6-8.
[14] 高龙,苏晓,姚重华.干燥综合征从三焦论治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4):221-222.
[15] 李征.三焦辨证治疗干燥综合征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2(1):71-74.
[16] 周志华,周学平.干燥综合征从湿热论治刍议[J].中医杂志,2017,58(18):1601-1602.
[17] 汤璐敏,李祎群,李鹤,等.秦亮甫教授从阴虚内热论治干燥综合症的经验[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1):60-61.
[18] 张天博,张会川.辨证论治干燥综合征54例[J].河南中医,2017,37(4):708-710.
[19] 郝冬林,赵琳,刘秋红.竹叶石膏汤合生脉饮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疗效观察[J].黑龙江医药,2016,29(1):68-69.
[20] 张青.六味地黄丸及其类方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62例[J].河南中医,2015,35(1):196-197.
[21] 李肖.玉屏风散合沙参麦冬汤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疗效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6,12(3):142-143.
[22] 杨世锋,刘亚转,刘兴远.一贯煎加味治疗干燥综合征60例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18):94-95.
[23] 聂彦阁,王福斌,王晶.路氏润燥汤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口干疗效对照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6,11(7):1230-1232.
[24] 朱福兵,刘健,方利.新风胶囊治疗58例干燥综合征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36(11):1323-1328.
[25] 胡建国,邹卫兵,谭振胜,等.芍梅化阴汤治疗干燥综合征60例临床观察[J].中成药,2016,38(10):2307-2310.
[26] 陈文婷,单丽娟,王华,等.舒肝方治疗原发性轻中度干燥综合征105例临床研究[J].山东中医杂志,2017,36(4):304-306.
[27] 中华中医药学会.膏方[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4,3(6):74-80.
[28] 鲁构峰,刘颖,赵瑞英,等.冬季膏滋方在干燥综合征中的辨证应用[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5,4(2):67-68,74.
[29] 胡献国.干燥综合征蜂蜜膏疗方[J].蜜蜂杂志,2015,35(4):41.
[30] 徐大可,郭亮.针刺背俞穴为主治疗干燥综合征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3,32(1):28-29.
[31] 安瑞丹,李心沁.针刺滋阴健脾穴治疗干燥综合征[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90):259-260.
收稿日期:2017-11-15;修回日期:2018-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