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级全能生”2018高考全国卷26省9月联考甲卷(A)

2018-07-20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18年1期
关键词:本题考查错误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礼源于原始初民对自然万物的崇拜和生活禁忌;夏商时期发展较完备,“礼,履也,所以事神而致福也”;周公“因于殷礼,所损差”,创立周礼,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框架。这反映出( )

A.礼是民俗的概括和反映

B.王位纷争得到制度性解决

C.宗教性文化向伦理性文化转变

D.社会体系和组织原则的确立

2.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等级社会,占支配地位的是等级秩序思想,但不乏平等思想的主张和要求,儒家在意识到人有差别的同时也主张人格的平等,这种人格平等精神主要表现在( )

A.“有教无类”“法不阿贵”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民不患寡而患不均”

D.“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3.钱穆说:“布衣可以为公卿,公卿亦可为布衣。后一句话其实并不可信。官僚政治取代了世卿世禄制度,但它在某种程度上又保留了后者的一部分变形物。”这表明官僚政治( )

A.通过阶层流动化解部分社会紧张

B.并不排斥政治权利等级世袭制度

C.仍存在荫子荫孙、子袭父爵的现象

D.与世卿世禄制都有存在的合理性

4.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中国古代走不出由盛到衰的周期律,原因在于经济管理的循环,“每个王朝在它建立约100年后都开始面临财政上的种种困难”,公共财政的崩溃,直接导致帝国的灭亡。由此可知 ( )

A.制度性约束使平均地权成为王朝的长期愿景

B.强调既得利益阶层给国家税收带来巨额损失

C.王朝后期皇权衰弱难以主动实施改革和调整

D.土地买卖不受限制使自耕农数量有所增加

5.明中叶以后在经济上产生了有别于封建生产关系的资本主义萌芽,在文化上涌现出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对“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评价正确的是 ( )

A.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B.传统儒学进入反思和批判阶段

C.突破了封建专制主义思想体系

D.促进面向世界和重视实践的风气形成

6.《大清律例》中记载:“嫡庶子男,除有官荫袭先尽嫡长子孙,其分拆家财田产,不问妻妾婢生,止以子数均分。”这反映了 ( )

A.封建社会等级秩序遭受严重挑战

B.分拆家产会有效缓解土地兼并

C.财产继承方面嫡庶之别已趋淡化

D.商周以来宗法观念有一定松动

7.阅读表1,表中数据变化的原因是 ( )

表1 《晚清政府进出口贸易额》(单位:两白银)

8.甲午战争后,人们开始觉得“西学中源”说没有道理,此后的革命家、改良家就开始一概否定中国文化,从而放弃“西学中源”说。“西学中源”说退出历史舞台的客观原因是( )

A.西方文明冲击暴露其不科学性

B.没能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C.中国人学习西方的阻力有所减弱

D.启蒙思想的传播使中国人更加理性

9.1904年,(清政府)商部颁布《商会简明章程》之后,全国各地大中城市纷纷设立商会;到1911年,各省市共设总商会34个,商会616个。商会的大量出现反映了 ( )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入黄金时期

B.中国工商社团的近代化已基本完成

C.清政府鼓励实业同新的经济形式并轨

D.工商业资产阶级群体意识的形成

10.李明海在《偶然与理想:新文化运动的早夭》中认为:以自由主义为灵魂的新文化运动,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其社会思潮的主流地位就“早夭”给了“政党革命”。由此可知 ( )

A.中国知识分子没有真正参透自由主义

B.十月革命的胜利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

C.新文化运动暴露了诸多弊端

D.民主革命浪潮风起云涌

11.孙中山在1924年说:“仆之素志在提倡实业,实行民生主义,而在社会主义为归宿,俾全国之人,无一贫者,同享安乐之幸福。”他认为 ( )

A.提倡实业实现共同富裕

B.提倡实业实现平均大同的理想

C.倡导国共合作实现社会主义

D.实业是实现富强的不二选择

12.阅读下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主要是 (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B.属于新民主主义政权性质

C.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D.国体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

13.“和而不同”,就是追求内在的和谐统一,而不是表象上的相同和一致。费孝通曾经讲了一句16字箴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是对“君子和而不同”的极好的阐释。下列能够体现这一理念的是 ( )

A.赵匡胤“杯酒释兵权”

B.“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C.乾隆时期的文化专制

D.21世纪初美国单边主义

14.苏格拉底用“认识你自己”这句话扭转了希腊哲学的方向,把希腊哲学从天空拉到人间。这说明此时期希腊哲学 ( )

A.放弃对自然的研究转向人事问题

B.开始追求绝对不变的本体和理念

C.通过心灵的内在原则来认识外部世界

D.从理性角度思考自己所处的环境

15.罗马法学家西塞罗说:“真正的法律乃是一种与自然相符合的正当理性,它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并且是不变而永恒的。罗马法和雅典的法律并不会不同,今天的法律和明天的法律也不会不同,这是因为有的只是一种永恒不变的法律,任何时候任何民族都必须遵守它。”由此可知( )

A.法律推理与研究的方法是自然法的体现

B.各国法律的趋同现象表明自然法的实现

C.实定法是自然法抽象原则的具体化

D.自然法不是为体现立法者意志而产生的

16.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议会拥有广泛的立法权,官吏任命权、条约缔结权和国家防卫权,是帝国事务运转的总枢纽;帝国议会按普遍、秘密、直选的方法产生,不拥有任何行政监督权,任何法案都必须经过联邦议会和皇帝的批准才能生效。这说明 ( )

A.议会立法权的不完善

B.议会是国家统一的象征

C.联邦议会高于帝国议会

D.帝国政治的专制主义特征

17.马克思在《论费尔巴哈纲领》中说:“哲学家从来是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但真正的关键是改变它。”下列属于“改变世界”的是( )

A.“世界万物皆由水生成”

B.“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C.“有勇气在公共事务上运用理性”

D.“礼即理也”“格物以致知”

18.妥协被认为与西方社会的两个核心理念——自由、民主有密切的联系,就它与自由的关系而言,妥协是暴力之外唯一有效解决冲突的手段,以妥协方式解决冲突是民主政治的基本价值取向。据此符合这种妥协精神的是 ( )

A.法国大革命雅各宾派的措施

B.武昌起义后南北双方议和

C.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D.国共合作“一切工作归国民党”

19.1924—1929年,是20世纪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期,各国经济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快速发展。推动黄金时期出现的原因是( )

A.殖民体系的强化与市场、投资场所扩大

B.煤炭等工业部门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技术发展

C.西方国家相对和平稳定与混合经济发挥作用

D.垄断资本主义使生产社会化程度有所提高

20.“我们是在一个技术非常落后的国家内取得了政权……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道路(指西方国家经过长期积累、先轻后重的工业化道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那就要失败。”苏联实施工业化战略的目的是( )

A.改变经济落后的局面

B.保障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C.解除社会主义阵营面临的威胁

D.巩固国防和苏维埃政权

21.凯恩斯在“经济大萧条”时期说:“我这里指的就是这样一种制度,就是我们能够为了共同目的而进行有组织的共同行为,促进社会正义和经济公平,并尊重和保护个人的选择、信仰、思想以及表达,企业和财产的自由。”为此他主张 ( )

A.保护私有财产和个人自由

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干预

C.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和公民的个人利益

D.走介于自由放任和“集权”之间的道路

22.二战后,专业技术人员、经理阶层、学校教师、办公室工作人员等“新中产阶级”在西方日益增多,逐渐取代小企业主、小农场主等“老式中产阶级”而居主导地位,这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经济,科学的日益科层化……密切相关。新中产阶级“居主导地位”的原因是 ( )

A.新旧中产阶级划分标准的变化

B.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和发展

C.经营者革命提高了劳动者素质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推行

23.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终止了美元兑换黄金,破坏了世界货币体系的核心支柱。……从此以后,美国合法地通过大量印刷纸币进行美元贬值和不断扩大国际收支逆差。因此对美国产生的影响是 ( )

A.美国经济发展缓慢

B.成为最大的债权国

C.资金流入,利于企业和个人融资

D.通过货币体系控制世界经济命脉

24.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认为“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南北差距的扩大,富国愈富,穷国愈穷”。这一表述目的在于 ( )

A.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B.建立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C.规避其中的风险,趋利避害D.发展中国家应抵制全球化

25.恩格斯称赞某作家写出了贵族阶级的没落和资产阶级的上升发展,提供了社会各个领域无比丰富的生动细节和形象化的历史材料。该作家属于的文学流派是 ( )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二、非选择题:共50分。第26~28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9~31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35分。

26.(17分)政党政治是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英国史学家刘易斯·纳米尔认为:“1760年不存在正规的政党组织,尽管流行政党名称和术语。”1714—1760年,部分辉格党人大权独揽,实行寡头政治。沃波尔主持政府工作期间,未遇到强有力的反对派,很多议员行动散漫,缺少统一的领导机构和组织纪律,对党派活动漠不关心,使反对党投票能力大受限制。1760年乔治三世继位时,辉格党分为4个派别。

19世纪30年代后,托利党和辉格党分别演变成为保守党和自由党,英国两党制度迅速形成。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1884—1932年,美国两党制发展进入了它的第二阶段。……从两大党的内部构成和政纲性质变化上看,两党的政治倾向都在向自身的对立方向转化。它们在竞选政纲上的重大对立和政见分歧已经缩小,甚至出现相互靠拢、渗透的“趋同”现象。……两党的趋同还表现在第三党——人民党的冲击下,出现了共和党向“保守主义政党”和民主党向“自由主义政党”演变倾向。……于是也就引起了两党支持者的队伍发生了“对流”现象。……1908年一位杰出的新闻记者评论说:“两党犹如两个瓶子。每个都贴着表明所盛液体的标签,但每个都是空的。”

——《美国通史第4卷——崛起和扩张的年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英国政党的特点并分析19世纪英国两党制度形成的原因。(6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18世纪英国的政党政治相比,美国政党政治的特点并进行评析。(11分)

27.(10分)宋代把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人称为海商或船商,海外贸易繁荣是宋代经济发展极具特色的表现之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北宋时期,有明确记载的宋商赴日本贸易达70次。从1012—1192年,宋海商往高丽贸易117次,共计4548人。前往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各国的人数更多、规模更大。海商之中人数最多的是沿海农户和渔户,他们或为生计所迫,或为利益驱使出海逐利,加之宋对出海贸易的鼓励,沿海居民中经营海上贸易日益普遍。宋政府为了便于控制,对这些船户另编户籍,发放公凭,方可出海,禁止私贩,也有如“温州巨商张愿,世为海贾”“建康巨商杨二郎,本以牙侩起家”,转而为海商者,涉足海外贸易的宗族、官吏、军将在海商中也占有一定比例。

材料二宋商每年冬季在东南亚国家“住冬”,目的是在这里“博买苏木、白锡、常日藤”,“次年再发船”,转贩到阿拉伯地区。宋……积极招徕外商来华贸易,“蕃商有愿随船来宋国者,听从便”。宋政府需要的外国特产也常常托海商代购。……有些海商船只搭载外国使者来宋。密州商人平简因“三往高丽通国信”而被授予“三班差使”。……福建海商徐戬“先受高丽钱物,于杭州雕造《夹注华严经》,费用浩瀚,印板既成,公然于海船载去交纳”。交趾国不能造纸笔,求之省地,主要仰给商人从宋朝贸易。

——以上摘编自黄纯艳《宋朝海外贸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海商的特征并分析海商群体发展的原因。(7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海商在中外关系中发挥的作用。(3分)

28.(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古代部分朝代移民情况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8分)

(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3道选考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注意:所做题目的题号必须与所涂题目的题号一致,在答题卡选答区域指定位置答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29.(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1901年7月,在刘坤一(时任两江总督)、张之洞会奏变法之疏的第一疏“筹议变通政治人才为先折”中提出四条重大举措:一为设文武学堂,二为酌改文科,三为停罢武科,四为奖励游学。……1904年1月,朝廷正式颁布张之洞及管学大臣张百熙、荣庆所厘定之学堂章程,明确宣布十年三科内减尽科举名额。……1905年9月,直隶总督袁世凯会同盛京将军赵尔巽、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周馥等六人一起奏请立停科举,获诏准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

——摘选自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废除科举的特点及其背景。(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革的意义。(6分)

30.(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印度政府企图维护在西藏的特权,保护西藏的农奴制度,支持西藏上层叛乱。1953年,印度军队抢占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以南中国93平方千米的领土。1954年后,又相继侵占巨哇、曲惹等地。中国西藏和新疆边防部队开展了有效的反蚕食斗争,并于1962年10月20日至11月21日,展开自卫反击,取得完全胜利。

1962年10月8日,中国领导人通知苏联大使,“中国得悉印度将在边境发动大规模进攻……我们将坚决自卫。并且指出,印度利用苏制直升机和运输机向中印边境地区进行空投、运送军需……我们认为,把情况通知苏联方面是我们的国际主义义务”。13日和14日,赫鲁晓夫向中国大使表示:“在中印边界问题上是不能采取中立态度的。如果有人进攻中国,我们说我们中立,那就是叛徒行为。”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是新中国继抗美援朝后进行的一场较大规模的现代局部战争,其胜利的影响远不止于军事方面。

——摘编自《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战争前夕中苏外交互动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胜利的意义。(6分)

31.(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子产(?—前522年),姬姓,名侨,郑穆公之孙,故称公孙侨,字子产,春秋时期郑国(今河南新郑)人。他主张人道先于天道,天道可以存而不论,人道则不能不察;认为“夫小人之性,衅于勇,啬于祸,以足其性而求名焉者”;认为人生始化曰魄,既生魄,阳曰魂,匹夫匹妇强死,其魂魄仍能滋生淫厉;提出“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的主张。

公元前543年到公元前522年,子产执掌郑国国政,是当时最负盛名的政治家,推行的主要措施有:整顿田制,划定公卿士庶的土地疆界,将农户按什伍加以编制,对私田按地亩课税;作丘赋,依土地人口数量交纳军赋;铸刑书,修订并公布了成文法;实行学而后入政、择能而使之的用人制度;不毁乡校,愿闻庶人议政,有控制地开放言路。

——据《左传》《史记》等改编

(1)依据材料,概括子产的思想主张。(8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子产执政进行简要评价。(7分)

参考答案

1.C【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先秦时期的礼乐制度。材料“礼……所以事神而致福也”表明这一时期“礼”主要通过宗教文化而实施;材料“创立周礼,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框架”反映了在家国一体的西周,“礼”开始向伦理性文化转变,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关于民俗的信息,故A项错误。B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2.B【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倡导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正是这种思想的体现,故B项正确。“法不阿贵”属于法家思想,故A项错误。C项与材料“人格平等”不符,故排除。D项描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3.C【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钱穆认为公卿可为布衣不可信,实际上说明世卿世禄制得以在官僚政治体系下部分保存,故C项正确。A,B,D项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4.B【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王朝的财政问题。封建国家崩溃的原因在于经济的崩溃,这主要是因为税收过多地流失于既得利益阶层,故B项正确。材料与平均地权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并没有涉及封建改革的信息,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自耕农的数量,故D项错误。

5.B【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主要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和继承,表明这一时期的儒家思想进入更加理性的反思和批判阶段,故B项正确。明清之际我国并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故A项错误。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并没有突破传统思想的桎梏,故C项错误。明清之际,由于统治阶级思想压制,并未形成面向世界和重视实践的风气,故D项错误。

6.D【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宗法制。材料中认为除荫袭官职嫡长子优先之外,财产可按照人数平均分配,说明传统的宗法观念有一定松动,故D项正确。材料不能证明等级制度受到挑战,故A项错误。家产分配与土地兼并没有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中财产继承方面仍倾向于嫡长子,故C项错误。

7.C【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表格显示1885—1911年中国的进出口贸易额均在逐渐增加,说明中国进一步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故C项正确。贸易逆差属于表格中反映的现象,不是原因,故A项错误。B项同属于表格中反映的现象,排除。表格显示的是进出口贸易,与传统经济结构变化没有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

8.C【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甲午战争后,中华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中国开始深入学习西方,学习西方的阻力进一步减弱,客观上促进了“西学中源”说退出历史舞台,故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西学中源”说的不科学性,故A项错误。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相当深刻,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启蒙思想的传播,故D项错误。

9.D【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商会属于工商业者的团体组织,这一组织出现,说明当时工商业资产阶级形成了浓厚的群体意识,故D项正确。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是一战期间,故A项错误。商会出现并不能说明工商社团的近代化已基本完成,故B项错误。材料并没有反映出鼓励实业与新经济形式并轨的信息,故C项错误。

10.B【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代表“政党革命”,社会思潮主流方向的改变,主要是由于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思想传入中国,改变了这一现状,故B项正确。十月革命之前自由主义影响了众多的中国知识分子,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新思想传入的影响,并不是新文化运动的弊端,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新文化运动中主流思潮的转变,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11.A【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民生主义主要涉及民生幸福,材料“提倡实业”“同享安乐之幸福”说明孙中山希望通过发展实业实现广大人民的共同富裕,故A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共同富裕,不是平均大同思想,故B项错误。实现社会主义的目标不是材料体现的主旨,故C项错误。“不二选择”说法过于绝对,故D项错误。

12.B【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由所学知识可知,此时的政权属于新民主主义性质,故B项正确。表格并不能说明政治协商会议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故A项错误。表格中显示不出组织原则的特点,故C项错误。表格显示的是政权组织形式,无法体现是国体,故D项错误。

13.B【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双百”方针。“君子和而不同”实际上就是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就是主张各种思想自由开放,兼容并包,故B项正确。A项属于巩固政权的措施,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文化专制同样不符合材料主旨,故C项错误。单边主义与材料“合而不同”矛盾,故D项错误。

14.C【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西方人主义思想的起源。A,B两项与古代希腊哲学发展的史实不符,排除。材料“认识你自己”“从天空拉到人间”体现了希腊哲学由内而外的认识方法,C项符合题意。材料并没有强调理性的积极作用,故D项错误。

15.D【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法。自然法是一种法律理念,不是纯粹意义上的法律条文,材料“永恒不变”“乃是一种与自然相符合的正当理性”表明自然法不是为体现立法者意志而产生的,故D项正确。材料提及的是自然法的理念,不是自然法的研究方法,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自然法的永恒性而非其得到了实现,故B项错误。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16.A【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德意志的政治体制。德意志联邦议会具有立法权,但法案须经过皇帝的批准,说明议会的立法权并不是独立的,具有很大的不完善性,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具体论述议会与国家统一的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比较德意志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权力大小,故C项错误。材料论述的是议会的立法职能,不是德意志的政体特征,故D项错误。

17.C【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启蒙思想。材料属于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就是运用自己的思想改造传统的政权组织形式,这一思想有利于政治体制的改变,故C项正确。A项属于人类对世界构成的原始认识,B项属于道家思想,D项属于儒家思想,均与“改变世界”无关,排除。

18.B【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后南方革命党和北方政府之间的妥协,既有利于国内局势的稳定,又有利于维护南方资产阶级的革命利益,故B项正确。雅各宾派的措施比较激进,不是妥协的表现,故A项错误。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不具备双方妥协特点,故C项错误。“一切工作归国民党”仍然是单方面的专权,不具备妥协性,故D项错误。

19.D【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一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垄断组织的出现,促使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快速推进,20世纪20年代西方国家出现经济繁荣,故D项正确。殖民体系强化不是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机械化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就已经实现,故B项错误。混合经济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出现的经济模式,故C项错误。

20.D【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斯大林模式”。材料“战争日益逼近”“保卫国家”等信息说明苏联发展重工业的目的是巩固国防和政权,故D项正确。改变经济落后局面不符合材料主旨,故A项错误。保障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在材料中没有提及,故B项错误。社会主义阵营于二战后形成,不符合材料内容,故C项错误。

21.C【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资本主义经济理论。材料“促进社会正义和经济公平”“尊重和保护个人的选择”说明凯恩斯主张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和公民的个人利益,故C项正确。保护个人自由只是材料中的部分信息,故A项错误。国家干预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走介于自由放任和“集权”之间的道路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

22.B【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现,导致传统制造业衰落,服务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故B项正确。此时,中产阶级的划分标准并没有变化,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经营者革命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故排除C,D项。

23.C【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美国的经济政策。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元贬值,促使国际贸易的资金更多地流入美国,有利于美国企业的发展,故C项正确。放弃金本位有利于美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故A项错误。美国在一战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故B项错误。D项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故排除。

24.B【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材料叙述的是经济全球化的弊端,这一言论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建立公正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故B项正确。材料中批判的是全球化的弊端,不是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故A项错误。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发展中国家不应抵制全球化,而应该积极探索应对策略,故D项错误。

25.C【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材料“贵族阶级的没落和资产阶级的上升”“形象化”说明是对现实的批判,属于现实主义,故C项正确。古典主义注重理性,故A项错误。浪漫主义充满幻想和想象,故B项错误。现代主义突出对现实的扭曲和反思,故D项错误。

26.(1)特点:权力制衡作用微弱;组织纪律涣散,派系庞杂。(2分)原因:工业革命时期的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力;议会制度和责任内阁制度的完善;无产阶级斗争(宪章运动)迫使统治集团改变和完善政治体制;自由主义、放任主义思潮盛行,助力两党展开自由竞争。(4分)

(2)特点:两党的政治倾向出现趋同现象。(1分)原因:垄断资本的直接干预和经济资助下,两党成为其代理人;人民的斗争促使其做出改变,其纲领和宣传主要是为了获取选票;工业化导致社会结构变动,影响两党的内部结构成分变化。(答出原因即可,3分)

影响:是调节社会矛盾的手段,有利于政局稳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是广大民众参政的途径。(1分)

评价:两党都是垄断资产阶级代表,意识形态无本质不同,无重大原则分歧,“趋同”说明两党无论谁获胜都不是因为纲领和政策符合人民的利益,而是经济实力和政治手段决定的。两党目的都是维护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都不是全体美国人民利益的纯粹代表。(6分)

【解题思路】(1)本题主要考查英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及形成的原因。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议员行动散漫,缺少统一的领导机构和组织纪律,对党派活动漠不关心”等信息归纳作答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所学1832年议会改革以及英国宪章运动与自由主义思想等知识归纳作答即可。(2)本题主要考查美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及评价。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美国两党制发展进入了它的第二阶段。……两党的政治倾向……转化……相互靠拢、渗透的‘趋同’现象”等信息归纳作答即可;“原因”从资产阶级垄断资本干预的角度回答;“影响”从美国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等角度作答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两党代表的阶级属性以及实行两党制度的主要目的等角度作答即可。

27.(1)特征:贸易次数频繁,范围广;为数众多,出身不同阶层;海商贸易为民间性质,受政府严格控制。(3分)原因:社会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东南地区经济崛起(经济重心南移);重农抑商政策淡化;政府鼓励;造船技术、航海技术进步。(4分)

(2)作用:促进中外经济贸易交流,拉近中外人民距离;充当使者,传递中外信息,加强国家之间的政治交往;传播中外文化科技,推动西欧社会转型。(3分)

【解题思路】(1)本题主要考查宋代海商的特征及海商群体发展的原因。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贸易117次……人数更多、规模更大……最多的是沿海农户和渔户……政府为了便于控制”等信息归纳作答即可。第二小问,从社会经济发展、国家经济政策以及科学技术等方面分析作答即可。(2)本题主要考查宋代海商的作用。依据材料二中“积极招徕外商来华贸易……不能造纸笔”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对外贸易的知识从政治、经济、外交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等角度概括作答即可。

28.范例:移民活动促进边远地区开发与疆域的扩大。(1分)

秦和西汉时期,古代王朝以行政和军事手段推行强制移民;魏晋时期民众自发移民,官府因势利导,都拓展了行政区域,设置行政机构管理,对于政权的巩固、边防力量的加强有重要作用;明清时期,移民广泛分布,政府实行屯田等经济手段鼓励农业、商业贸易的发展,改变了边远地区的经济面貌,加强内地与边疆的联系,有利于国家统一,边疆安宁。(6分)

综上,移民活动,尤其是内地至边疆的移民,扩大了疆域,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地区经济开发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1分)

【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移民对于边疆开发的作用。解答此类开放型试题,除了要对材料信息进行提取以外,还要注意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论证。本题首先依据材料表格提取中国古代移民对于边疆开发的作用的信息,说明可依据表格中信息分别从秦汉、魏晋和明清时期对于边疆开发的措施来分析论证即可。

29.(1)特点:地方实力派(统治阶级自上而下)主导,具有渐进性。(4分)

背景:外国列强侵略;革命浪潮冲击;西方文化的影响;国内新学堂已有一定规模;近代经济的发展。(5分)

(2)意义:有利于选拔近代化人才,普及新式教育,宣传自由平等观念。(6分)

【解题思路】(1)本题主要考查清末废除科举的特点及背景。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中“刘坤一(时任两江总督)、张之洞会奏”“厘定之学堂章程”等信息归纳回答即可。第二小问,依据所学知识,从近代中国社会特征、西方文化影响以及经济发展等角度思考作答即可。(2)本题主要考查清末废除科举制的意义。依据材料中废除科举制的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教育近代化以及思想自由发展等角度思考作答即可。

30.(1)原因:中苏关系有裂痕,但没有完全公开破裂;“冷战”形势下同属社会主义阵营,双方签有《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苏联奉行大国沙文主义,持联印反华立场。(9分)

(2)意义: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沉重打击了印度的地区霸权主义;维护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尊严;保卫了边疆安全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成果。(任答2点即可,共6分)

【解题思路】(1)本题主要考查20世纪60年代中苏外交互动的原因。依据材料中“1962年……中国领导人通知苏联大使”“赫鲁晓夫……不能采取中立态度”的信息并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苏关系特点以及两极格局角度思考作答即可。(2)本题主要考查中印边境反击战胜利的意义。依据材料“一场较大规模的现代局部战争,其胜利的影响远不止于军事方面”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战争性质、国家统一以及边境安全等角度思考作答即可。

31.(1)思想主张:强调人事,具有人本主义的思想;提出了人性观念,探讨人性问题;探讨形神关系,认为灵魂不死;宽猛相济的执政理念。(8分)

(2)评价:社会大变革时期,郑国在各国争霸中求生存。子产执政承认土地私有、注重法治、择能用人和重视舆论监督,客观上打击了旧制度,顺应了历史趋势,限制了贵族的特权,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7分)

【解题思路】(1)本题主要考查子产的主要思想。依据材料中“人道先于天道”“人生始化曰魂”“德者能以宽服民”等信息从政治思想、哲学思想以及人事关系等角度归纳作答即可。(2)本题主要考查对子产执政的评价。依据材料信息从土地制度、用人举措以及对于社会转型的积极影响等角度进行评价即可。

猜你喜欢

本题考查错误
在错误中成长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今天是几月几日
找规律
不犯同样错误
《错误》:怎一个“美”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