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下中职青年教师多元化培养研究

2018-07-19寿祖平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8年21期
关键词:校本教材校企合作职业教育

摘  要 中职青年教师是中职学校推行课改、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校企深度合作的关键。学校通过健全机制、提升认同、接轨企业、实现一专多能等多种途径对青年教师实行多元化培养,有效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关键词 校企合作;中职青年教师;职业教育;校本教材;实训设备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8)21-0021-03

1 前言

师资队伍是学校赖以生存、持续发展的根本,是提升教育质量、打响学校品牌的关键。而青年教师是学校教师队伍的生力军、新鲜血液,在学校师资队伍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但青年教师由于教学资历较浅,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无论是在教学方面还是在管理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距。故打造一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结构合理的青年教师队伍,是学校顺应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紧跟时代步伐的需要。本文以诸暨技师学院为例,探索校企合作下的中职青年教师多元化培养。

2 中职青年教师现状分析

职业素养欠缺,跟不上时代步伐  学校专职及兼职教师中年龄低于35岁的有109人,青年教师比例已达42%;且近几年每年有5~8名老教师退休,招考4~6名新教师,故青年教师比例还在不断上升。而随着当前浙江省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推进,校企合作的进一步深化,作为学校主要力量的青年教师存在诸多问题与困惑:过于追求名利,不安心教学;做事浮躁,认为现在的学生没办法教;迷茫困惑,不知道怎么教学生,出现不负责任、放任学生、随便教等不良现象。

自主成长意识不强,缺乏发展内驱力  青年教师进入工作岗位后,由于缺乏相应的帮助和指导,职业意识欠缺,更谈不上制定自我职业生涯规划。故对自我发展目标不明确,空有一腔热情却不求甚解、得过且过,当发展过程中遇到困惑和难题时不能及时自我疏解,更加感到迷茫。同时,由于教学任务相对较重,分到的管理岗位又多,大强度的工作容易造成诸如不求甚解、机械重复等不良教学习惯,缺少教学反思及改进,从而导致在学科调测中屡屡名落孙山,进而出现成就感体验缺乏,发展内驱力更是极度匮乏,导致青年教师队伍发展迟缓或者良莠不齐[1]。

综合能力不足,难适应教学岗位  目前,中职学校大多数教师的教学能力相对比较不高,普遍存在下列现象:文化课教师只会上文化课,专业课教师只会上专业理论课(甚至只会上其中的某一门专业课——所谓精、专长),实习指导教师只会操作校内实训设备。这样的教师已不适应“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教学环境,需要加强学习,了解所教学科以外的发展动态。而中职课改的推进和校企合作的深化,更要求教师适应多种学科教学。如中职财会专业的语文教师不仅要胜任职高语文课,还应能执教财会应用文,甚至是执教市场营销基础等专业基础课程;机电专业的机械教师既要胜任机械制图课,也可能执教机械专业应用文,甚至是联办企业的企业文化等课程。换言之,中职文化课教师也需向“双师型”教师发展,而中职专业课教师则需由校园型向社会型、企业型发展。

3 中职青年教师多元化培养的必要性

社会突飞猛进的需要  当今社会物联网、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向各行业全面融合渗透,未来社会更需要的是综合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变成综合型教师,综合型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趋势。职业学校服务于职业教育,应有自己的发展特色:文化课教师应知晓、会教1~2门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教师应有广阔的知识面,时刻关注社会和企业,掌握相关专业的前沿技术及企业文化。而担当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主力军的青年教师思维敏捷,容易接纳新理念、新事物,更易应用现代技术改进教学方法,为教学内容与知识经济接轨、培养综合型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企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中职学校的学生最终成为企业一线技术工人,故中职学校的教学内容应该与企业需求接轨,与地方的区域经济相适应。简单地说:“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中国制造2025》指出要着力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传统的制造企业不断进行技术革新、转型升级。这就更要求教师要下企业,唯有熟悉企业的需求,才有可能更好解读厚厚的课本并对其进行适当取舍,择优挑选实用的教学内容实行有机整合。而大多数青年教师存在理论基础较好而生产实践、经营管理较差的特点,从而影响中职学校教学目标的达成。青年教师必须经过多元化培养,才能满足教育教学要求,促进中职学校“双师型”队伍建设。

教师适应多元化、智能化的需要  “十三五”规划指出:发展多元化、个性化、定制化智能硬件和智能化系统,重点推进在制造、教育、环境保护、交通等重要领域开展人工智能规模化应用。教师要积极提升对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能力,并将其有机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近年来,学校青年教师人数急剧增长,如果不及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做好青年教师的教育和培养工作,就势必造成学校教育出现断层。随着学校和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及评价方法等改革和创新,加之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除了完成本职教学工作外,还要求教师有跨越所教学科之外更为丰富的文化底蕴。成为综合型的智能化教师,是中职教师自我成长及提升的关键举措,而精力旺盛、易于接受新理念、新事物的青年教师首当其冲应该成为教育多元化、智能化的先锋。

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需要  学校教育的对象是鲜活的生命,每个学生家庭条件、周围环境各不相同,其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等素养也各有千秋。而想要给学生一杯活水,教师就应当是一条流淌的溪水[2]。这就要求现代教师应具备丰富的文化底蕴以及较高的综合教学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质,彰显并促进其个性化全面发展。总之,现代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是类似于长方体的开放的复合型结构,其中“长”指所任学科专业特长,“宽”指相关学科知识面宽,“高”指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素养高。这三者彼此独立、相互渗透、共同影响并构成现代教师的知识内涵。

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为紧跟制造业步伐,各级各类技能竞赛的竞赛内容不再是单一的项目,而是多个项目的综合,强调教师和学生的个人综合职业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如2017年浙江省中职学校职业能力大赛教师技能教学能力“机械综合加工”竞赛项目中,包括现场操作技能和教学项目设计,由三个教师共同完成。比赛内容包含机械识图、数控车削或铣削操作、3D打印、制订工艺及工序卡、装配、提供教学设计并现场展示和答辩,需要参赛教师有较高的综合能力。作为中职学校师资队伍的新鲜血液,青年教师是提升学校教学质量,推动课改和素质教育的决定因素之一。中职学校的持续发展要树学校品牌,扩大影响力,青年教师在其中的作用尤其不可小觑。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开展青年教师多元化培养的实践研究就显得尤其重要,促使职校青年教师尽快发展,实现由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化,具有优良的思想政治素质、师德水平以及较强的教书育人能力,全面挑起中职学校教学改革的重担。

4 中职青年教师多元化培养的实现路径

中职青年教师多元化培养要以学校师资队伍的实际情况为抓手,以学校青年教师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突破口,缩小现实与理想的距离,协调需求、满足、激励三者的梯度,切实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促进新时代教师队伍健康发展。

政策引领,把准时代的脉搏  青年教师出现的诸多问题或困惑都跟其内心缺少精神支柱有关联,故对他们解读有关教师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很有必要。尤其党的十九大以来,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发〔2018〕4号),优化教师资源配置,要求培养“一专多能”教师;要求教师牢记使命、不忘初衷,爱岗敬业、匠心育人。为此,学校应大力宣传、学习“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于漪等老师的事迹,要求教师拥有一颗平常心,教育要走心,让匠心注入教师的教育血脉,做个匠心教师。青年教师刚走上社会岗位时血气方刚,恰恰缺少的是耐心和静心,尤其90后青年教师本就爱心、责任心先天不足,更加需要增强理想信念教育,匠人精神熏陶,匠心灵魂铸就。

健全机制,创造青年教师展示自己的舞台  完善青年教师培养体制,是确保青年教师顺利成长的关键。学校要摸清青年教師的发展需求,专门出台有利于青年教师发展的相关制度,如青年教师培养年度计划及五年规划、“七一”工程、校级名师培养工程、师徒结对制度,试点青年教师考核制度等。

创设激励体制,想方设法给青年教师提供学习与锻炼的空间,搭建青年教师展示自己的舞台。如制定激励措施,实施校级名师培养工程,打破论资排辈的旧观念约束,职称评审、岗位聘任、绩效考核方面适当增加青年教师的比例,鼓励复合型青年教师出尖;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比赛、社会公益活动,以期教育联系实际,在社会工作中锻炼才能,开拓知识,提升师品;分期分批组织青年教师出校、出市观摩兄弟学校的特色教学,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争取更多的机会让青年教师出国进修学习;鼓励青年教师继续进入高等院校深造,可以考研,参加技师、高级技师的参评等。只有这样,青年教师才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得到领导和专家的赏识,才有可能脱颖而出。

提升认同,加强青年教师自主成长意识  青年教师应尽早适应教学岗位,实现快速成长,加强自主成长意识,提高综合素质。而只有教师个人从心底里积极认同教师职业的价值,才能形成源动力,养成良好的职业意识,促进其自主发展。为增强青年教师职业意识和自主发展意识,学校聘请省、市级专家来校作报告,提高青年教师对教师职业的理解和认同,引导青年教师在结合自身和学校实际的基础上,制订个人五年成长规划。同时,学校每年举行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大赛,以不断促进青年教师清晰目标、调整成长轨迹,有计划地走向成功的彼岸。另外,通过各类比赛、活动引领青年教师养成自主学习习惯,自主学习相关教学理论,自主研修相关学科前沿的新技术,实现自我超越和发展[3]。

实现一专多能,胜任综合课程的教学工作  “一专多能”既是学生之福,也是教师自身之福。中职青年教师培养工作要形成新举措,创设新思路,呈现新局面,使之从随意性向计划性、从阶段行为向持久行为、从松散无序向井然有序、从内容形式追求向实践机制创新转变。要让青年教师多接触社会、本专业外的学科,学校为此投入较多的资金,大张旗鼓地开展校本培训,使青年教师能学到自己学科之外的知识;组织青年教师编写有关技术前沿且实用的校本教材,在实践中扩充知识储备和提高专业操作技能,达到“一专多能”的要求。具体分为三个阶段。

1)初级培训阶段。

①专业课教师:需要熟悉并精通企业的各类规章制度,熟悉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操作程序,有机融入教学实践;熟悉企业普通职工、中初级管理人员的择人标准,能对学生予以指明;能操作校内实训中心的部分实训设备;务必获得中级工技能证书。

②文化课教师:能接触并了解一门专业课;能任教一门专业基础课;能参与校本教材的材料整编。

2)中级培训阶段。

①专业课教师:对企业的机器设备操作原理烂熟于胸,并能较熟练地操纵;会娴熟地操纵校内实训设备,并能正确地传授给学生;熟悉并整编企业文化,加深企业文化对学生的浸润,从而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将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总结撰写成有一定理论深度的论文;务必获得高级工或技师技能证书。

②文化课教师:能接触并了解两门专业课;能任教两门专业基础课;能参与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

3)高级培训阶段。

①专业课教师:跟企业的技术革新团队一起研究解决生产实际中的问题,研发新产品并申请专利;结合技术革新撰写研究性论文;能担当校本教材的主要编写工作;能全面承担学生实训的指导工作;务必获得技师或高级技师技能证书。

②文化课教师:能掌握一门专业技能,并取得相应的初级工证书;能任教一门专业理论课。

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职校发展的综合型青年教师队伍,提升教师的职业形象和学校的办学品位,以强化培训为手段,确保85%以上的青年教师能掌握多门学科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能胜任综合课程的教学工作,能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开发具有较高使用价值的校本课程。

接轨企业,把企业的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中  实施《专业教师“七一”工程》,以推行中职教学与企业生产相衔接的教育机制,组织专业课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下企业实践,利用学校教师与企业职工的双重身份,熟悉企业文化及产品生产流程,提高操作技能,更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教育和就业指导。青年教师下企业锤炼是促进中职教师专业成长、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的关键环节。当前社会处在大发展、大变革中,各行各业依靠科技创新的契机,都在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经济转型升级。中职学校要抓住校企深度合作的机会,铸就一支既通晓企业经营管理,又掌握有关制造领域新技术、新工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改善学校持续发展的源头活水,全方位符合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和创新的要求[4]。

5 结语

通過对中职青年教师一系列的多元化培养,有效提升了青年教师的发展内需力,不仅促进了青年教师爱岗敬业的职业素养的形成,更有效提高了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从而使学校教师队伍得以快速健康发展[5]。

近两年,无论是专业技能操作比赛,还是教学基本功比赛,诸暨技师学院都有大量青年教师冒尖并获奖:2017—2018年,青年教师参加各类中职学校或技工院校教师基本功比赛,获绍兴市级三等奖以上21项、省级三等奖以上七项;有四人分别被评为诸暨市、绍兴市教坛新秀;省级杂志发表论文20篇,诸暨市级获奖论文22篇,绍兴市级获奖论文八篇;绍兴市级创新创业获奖八个项目;绍兴市级文明风采获奖17个项目;诸暨市级课题立项两个,绍兴市级课题立项四个,省级课题立项一个;教学成果绍兴市三等奖以上两个;出版专著或教材七本。总之,诸暨技师学院青年教师获奖数量及等级都呈直线上升趋势,较多元化培养前增量125%,青年教师“一专多能”发展速度显著加速。

参考文献

[1]汤美娟.中职青年教师自我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职业,2011(12):58-59.

[2]顾奕.浅析教师人格魅力的自我塑造[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4(20):20.

[3]唐楠.浅论中职青年教师的培养[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2012(1):21-23.

[4]胡业华,卢建平.中职青年教师企业实践机制的分析与完善[J].职教论坛,2013(28):68-73.

[5]何晓颖,杨永明.青年教师“一新四师”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J].职教论坛,2016(14):10-13.作者:寿祖平,诸暨技师学院,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311800)。

猜你喜欢

校本教材校企合作职业教育
基于企业需求的职业学校加工中心校本教材开发的探讨
开发咏春拳校本课程,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