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包满意度与需求度调查与研究
2018-07-19郭丽丽
郭丽丽
摘 要 “十二五”以来,如东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区域整体推进,基础教育装备工作取得可喜成绩。2017年,如东县在学校装备达标、规范装备采购、加强装备管理等方面成为江苏省基础教育装备建设的区域性标杆。
关键词 基础教育;教育装备;教育现代化;智慧教育
中图分类号:G48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8)21-0009-03
1 引言
如东县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三角洲北翼,古称“扶海洲”,自春秋成陆,历经2700多年,具有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全县拥有106公里黄金海岸线,建有亚洲最大的海上风力发电基地,是一座正在发展中的港口城市。全县户籍总人口104万,下辖12个镇、三个街道办事处、三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三个特色园区。如东气候宜人,物产丰富,环境优美,文化发达,是中国海鲜之乡、中国长寿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文化生态旅游强县。
如东民风淳朴,尊师重教氛围浓厚,如东教育是如东人民引以为傲的品牌。目前,全县拥有中小学、幼兒园125所,在校生七万余人,专任教师6000余人。在“务实、精致、卓越”的核心价值理念指引下,如东教育人砥砺前行、精致管理、声名远扬,教育成为对外交往的亮丽名片。
2 统筹规划,优先安排,争当教育装备示范县
如东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尤其是“十二五”以来,在省、市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管理中心的关心和指导下,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加大资金投入,区域整体推进,基础教育装备工作取得可喜成绩。2016年以来,如东县积极响应《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基础教育装备示范县(市、区)建设工作的意见》(苏教备〔2015〕1号)文件号召,紧紧围绕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以促进学生学习和学生发展为宗旨,以教育装备现代化为统领,以健全装备保障为基础,以技术支持服务为重点,以装备机制创新为突破,总结推广示范工作经验,进一步提高全省基础教育装备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专业化水平和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综合保障服务能力”为指导思想的省基础教育装备示范县创建要求,对照省教育厅办公室印发的《江苏省基础教育装备示范县(市、区)建设检查验收细则(试行)的通知》(苏教办备〔2016〕5号)提出的五个一级指标、26个二级指标、83个得分点的评分标准,主动申报,勇于创新,先行先为,努力在学校装备达标、规范装备采购、加强装备管理、促进装备使用、特色装备建设等方面起示范作用,成为全省基础教育装备建设的区域性标杆。整个创建验收考评过程,通过自主申报、材料送审、现场考察、总结评定四个阶段,最终于2017年成功通过验收,如东县创建成为江苏省首批基础教育装备示范县。
3 精准施策,持续发力,努力打造区域教育装备“升级版”
如东县立足实际,以“均衡达标+特色创建”为目标,打出系列“组合拳”,点上突破、面上推动、协调推进、均衡配置。
明确工作导向 如东县将创建工作和中长期教育规划有机结合,研究出台《县政府办公室关于创建省级基础教育装备示范县的实施意见》(东政办发〔2016〕102号)指导性文件,县教育局印发《如东县教育局关于组织开展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基础教育装备考核综合评估的通知》,全面启动创建工作。专门成立由分管县长任组长,发改委、财政局、教育局、审批局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分管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创建工作整体部署、政策制定、资金分配和指导督促。
积极推行“均衡达标+特色创建”教育装备发展模式,即整体推进县域教育优质均衡,补齐短板,不让任何一所学校掉队。县域内所有指标校际差异系数达到小学均小于或等于0.50,初中均小于或等于0.45。同时支持优化教育装备结构,鼓励装备管理方式创新,因地、因校制宜地结合学校个性文化打造特色教育装备亮点,保持学校既个个达标,又独具特色的发展方向。
加大保障力度 教育装备投入和维护保障全额纳入县级财政预算,教育装备提升两期工程共投入2.3亿元。2017年省政府1号文下达后,如东县再增加5500万元用于改造教育装备薄弱环节。
实施项目推进 2013年起,如东县区域整体实施教育装备提升工程,一期项目(2013—2015)45个,使得全县中小学师生告别黑板+粉笔时代,所有中小学2100个教室和功能室均建成交互式电子白板互动教学系统。二期项目(2016—2018)25个,基本实现中小学、幼儿园教育装备的优质均衡达标,中小学实验室、图书室、计算机教室等建设均达省定Ⅰ类标准。为保障项目推进顺利进行,先后建立项目管理制度、公示制度、督查制度,保障了创建工作规范有序推进。
规范采购流程 坚持“信息公开对称、程序简约合法、操作透明留痕、监管多维制衡”的采购原则,建立项目竞争、多层监管机制(事前引领性监管、严格内部监管、落实第三方监管),重点把好规范意识关、过程监管关、履约验收关。通过联合跟踪、阶段巡查、信息反馈、服务考核等步骤,严格掌控关键点,杜绝供应商控标、托标、围标、延标等现象,杜绝不合格产品和“三无”产品进入校园。
4 精致管理,挖潜增效,着力建构教育装备使用“新常态”
教育发展,装备先行;提升效能,关键在人。通过高点谋划、高标落实、建立高效运行和应用机制等方式,最大化地发挥装备效用。
高点谋划,优化机制 组建队伍、优化机制,实施“311”管理模式,力促管理精细、精致。
1)建好“三支队伍”。2012年,如东县中小学率先建起一支“有技术、懂教育、会管理”的教育装备管理队伍(设立15个装备处,配备93名装备专门干部),使得学校装备管理有了牵头人和责任人。2013年起组建中小学技术员维护服务队伍,建构“校校一名技术员,镇镇一名工程师”的技术保障网络。同年,建立由名优骨干教师和相关部门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全县教育装备专家团队(专家库),靠前指挥,一线服务,指导学校开展实验教学、图书管理、设备应用、技术创新、设备采购等工作,力求指导专业、采购科学、工作规范。同时,每年印发《如东县学校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工作意见》,编印《基础教育装备工作手册》,指导学校管理人员规范管理。整合普教、装备、电教、督导、教研、培训等科室力量,开展教育装备专项调研督导和指导考核,覆盖所有学校,将装备工作措施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