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做好党报新闻传播的思考
2018-07-19周建亮
周建亮
摘 要 随着新媒体市场的不断扩容,人人都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传统的报纸媒体在发行和新闻传播方面遇到瓶颈。尤其是对地市级的党报来说,如何做好正面宣传工作,在读者群体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是当前新媒體形势下党报急需破解的难题。做好党报的新闻宣传工作,需要从新闻策划、贴近百姓和主旋律等角度出发,寻求更好的自我定位。文章以基层党报的新闻现状为例,从民生、人文、社会和新闻传播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做好党报新闻宣传,拉近党报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关键词 党报;新闻策划;新媒体;正面宣传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8)214-0026-02
在中国传媒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不同的时代,党报被赋予不同的职能和特点,展现出较大的差别。相比之下,我们当前是处于新媒体信息爆发的环境中,不同于革命时代的军事政治宣传策略,也不同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生产建设环境,与改革开放之初的经济文化大讨论也不同。在新媒体环境下,党报应该做好正面宣传工作,弘扬社会正能量,为读者送去更有价值的信息,提升人民群众的经济文化生活水平。
1 党报新闻的优势
党报作为宣传部门重点关注的媒体机构,具有先天的良好发行条件,其运行机制受市场影响比较小,受经济形势影响的波动不大,相比于生活类媒体,在传媒市场中具有十分稳定的新闻、广告和发行环境,生存压力微弱。从党报新闻的特点来分析,我们发现党报新闻拥有以下优势。
1.1 党报新闻的权威性高
传统的党报新闻策划多从党和政府工作等角度出发,注重时事新闻的发布和解读,在新闻策划过程中往往通过事件解析、政策解读等方式进行报道,新闻事实上经得起推敲。同时,党报新闻对发布性新闻的审核力度较强,对敏感信息再三确认才能刊发,虚假新闻、失实新闻和因采写水平问题造成的低质量新闻,都能在审核过程中被清除,这让党报新闻的权威性远高于其他报纸和新媒体的新闻。
1.2 党报新闻角度不追求猎奇
党报新闻除了具有权威性的外部特征外,还有“正直”的内涵特征。党报一般是各级党和政府的机关报,一般直接或间接隶属于当地的宣传部系统,管理严格,具有较强的规范性。受到这些条件的限制,党报具有严肃的特点,花边新闻、娱乐新闻、擦边球新闻、过分抢眼球的新闻,都会被尽可能克制。尽管以上新闻形式在新媒体环境或生活类媒体上比比皆是,但党报的严肃性拒绝这些新闻的出现,这让党报新闻在某些猎奇心态读者眼中,缺乏一定的“可读性”,但也避免了此类新闻为媒体机构带来的负面影响。
1.3 党报的从业人员培养机制更完善
与新媒体机构相比,纸媒对人才的培养机制更加完善,一方面是有固定的培训期,通过老记者带徒弟或者集中培训的方式,让年轻员工逐渐约会基础工作,不断提升业务水平。尤其在党报媒体,这种培训学习更有章法,有详细的规划和先进的培养方式,尤其是对党和国家当前政策法规的学习,提升了思想觉悟、政治水平、业务能力,对把握好新时期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方向提供了健康、正确的指导,为党报新闻的真实正确提供了保障。
2 党报新闻存在的不足
在当前的党报新闻传播中,我们发现多数新闻都是以“党政新闻”为主,重视新闻的发布性,而忽略了新闻的民生特点,让党报新闻呈现出阳春白雪的特点,最终导致曲高和寡。在读者的认知中,党报新闻就是给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阅读的,内容上是以政治生活为主,而普通的老百姓距离政治生活太遥远,认为自己并非读者群体。
从党报新闻的角度来分析,我们发现其具备以下劣势,而且这些不足的出现,也多数与党报新闻的优点息息相关。
2.1 部分党报忽略市场和读者
从全国角度来看,不少基层市场的党报媒体,在新闻创作和市场开拓中固步自封,甚至完全抛弃新闻规矩,刊发一些自己不喜欢阅读、读者更不喜欢阅读的新闻稿件。
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在不同省和地级市有较大差别。在传媒界有一句“政治家办报”的理论,这句话的正确性是无可厚非的,但某些报人却曲解了这句名言,用自己的错误理解去指导党报的发展。政治家办报,指的是报人要有政治眼光和大局观,而不应该有太多的局限性,要跟随国家、民生和社会形势的发展去做新闻、做报纸。但在某些媒体眼中,“讲政治”被曲解成“应声虫”甚至“毫无担当”,这种心态背离了经济规律和新闻规律,忽略了市场形势和读者阅读需求,也难以承担起党和政府赋予的正面宣传、舆论监督、服务群众的重要职责,反而成了闭门造车和自说自话。
2.2 缺乏有创意的新闻策划
党报新闻给读者的印象是“硬”,这里不是真材实料的概念,而是文风太硬,让读者没有阅读的快乐。党报多为时政新闻,其中有不少是会议新闻、领导干部活动新闻和政策发布性新闻,这些新闻稿件在经年累月的创作发表历程中,形成了格式僵化的“套路”,尽管这些“套路”为党报新闻带来了许多便利,但会让新闻失去语言魅力。
最重要的是,在党报新闻的“套路”之下,党报的新闻策划受到了极大限制。党报从业人员容易为自己限制选题范围,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太敏感的话题不敢做,负面信息不能做,好人好事的选题千篇一律、泛滥成灾。一些有创意的新闻策划,多数集中在城市建设、经济形势、宏观政策等领域,多数都是高高在上的“大选题”,这对读者来说具有比较高的阅读壁垒,而容易理解的社会生活、民生新闻,要么选题不受重视,要么稿件写作方式不接地气,导致党报新闻的策划缺乏创新性。
2.3 缺乏新闻服务意识
党报新闻要有“服务意识”,坚持政治导向和服务导向相结合,但在当前的形势下,但大公报新闻的政治导向毋庸置疑是坚定不移的,但其服务导向却依然不足,缺乏普通群众作为读者群,缺少与读者之间的互动,缺少具有服务价值的新闻稿件,都制约了党报新闻的进一步发展。
3 提升党报新闻传播力的建议
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对新闻工作提出了以下論断:“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的伟大奋斗和火热生活,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精神需求。”因此,党报新闻在新媒体时代的新发展,应该做到既坚持党性,又延伸民生领域的服务性,双管齐下,确保自身权威性不受影响的同时,不断提升当真新闻的贴近性,让新闻工作为当地和政府施政服务,同时也为人民群众的经济文化生活水平提升服务。
提升党报新闻的传播力,做好新媒体环境中的转型升级,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影响力。
3.1 改变党报新闻固有的僵化思路
新闻是为读者服务的,读者群体的定位要精准,担保的读者不仅是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同时也包括这些单位的工作人员,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多做反映党和政府大政方针的新闻,更要多做群众喜闻乐见的好新闻,让读者对党报产生亲近感,才能在更多的领域中扩大新闻影响力,实现上级赋予的新闻传播职能。所谓民生新闻,并不能简单地认为是鸡毛蒜皮、难登大雅之堂的新闻,而是将老百姓关注的衣食住行、经济、娱乐、文化等方面的内容,纳入到新闻策划和整体构架中,贴近百姓的人常生活,以此彰显党报新闻的人文情怀和服务意识。
3.2 提升党报新闻策划的质量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增多,也更加便捷,因此读者的阅读数量也大幅度增加。读者们在多层次的阅读中,不断了解新闻事件的发生规律,对新闻报道的角度和深度也有自己的想法,无心意的新闻事件和新闻报道方式,已经让一些读者无法获得阅读兴趣,无形之中让报纸失去了一部分读者群体。在报纸的运作中,党报要从专业视角出发,系统了解百姓的日常生活,既要有正面新闻为主的新闻风格,也要有负面和监督性的报道穿插其中;既要有长期的连续报道来关注某一类时间,也不能影响整体的新闻数量;既要有短平快的消息报道,也不能减少深度报道和策划性稿件的持续 推出。
3.3 增强党报新闻的社会责任感
党报被赋予了更多社会责任感,要从全社会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策划新闻报道,并力求做到全面、深刻和合法合规。以“三农问题”为例,对生活类媒体而言,此类经济产业方面的报道并不会引起较大关注,但其重要意义关系到每个人,因此党报在新闻策划中,应该有所侧重地关注农民增收、农业生产、农村教育、农民个人发展等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党报新闻策划要善于发现问题,以小见大,选材新颖,充分发挥服务读者、关注社会热点话题、高瞻远瞩的党媒特点,利用媒体在信息采集和传播中的优势,综合利用各类社会资源,剖析当面社会中关于政治、经济、文化、民生领域的现象。
参考文献
[1]赵千里.加强地市党报的新闻策划[J].新闻爱好者,2009(21):34.
[2]刘玉彩.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品牌传播的转型探究——兼论企业品牌传播从业人员的媒介素养提升[J].中国商论,2017(27):57-58.
[3]陈珂.新媒体环境下媒介素养教育的探讨研究——兼论媒介素养教育对“工匠精神”传播的推动[J].中国报业,2018(2):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