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针与艾炷灰分类收集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2018-07-19倪喆鑫汤晓冬俞超芹李伟红

上海针灸杂志 2018年7期
关键词:针灸科艾炷针筒

倪喆鑫,汤晓冬,俞超芹,李伟红



针灸针与艾炷灰分类收集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倪喆鑫,汤晓冬,俞超芹,李伟红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上海 200433)

针灸器械;针灸针;艾炷灰;分类收集

目前临床上还没有一种方便医务人员使用,安全环保,效率较高,能够有效分离温针灸之后的废针和艾灰的装置,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团队研发了一种针灸针与艾炷灰分类收集装置(已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201621074621.5),旨在解决针灸科临床工作中的问题与安全隐患,为广大针灸科医务人员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

1 研究背景

温针灸结合了针刺[1-2]与艾灸[3-4]的特点,能够温经通脉、行气活血,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患者体寒湿重、经络不通等疾病[5-10]。在临床上,患者行温针灸治疗后常需要医务人员进行拔针处理。目前大多数医院的门诊针灸科室常使用医用钢盘进行废针与艾灰的暂时存放。医务人员在拔针时为了节约时间,常会用手将针与针上端的艾灰一齐取下扔进钢盘。这样的操作方法虽然能节省一定时间,但也导致了废针与艾灰混杂的乱象,使得后续废针与灰烬处理工作难度加大,也极大地浪费了艾灰这一有用资源[11-12]。医用钢盘体积较大,而且每个门诊针灸科室钢盘数量有限,这使得医务人员需要共用诊室钢盘,会让他们在寻找可用钢盘时花费一定的时间。钢盘盛放的废针会暴露在医务人员与患者面前,而有些医院的门诊针灸科室里甚至连钢盘也没有使用,医务人员为节省时间直接将拔下的废针灸针捏在手里,然后再扔到利器盒中,这使得医务人员在整个拔针过程中暴露在针尖之下,十分危险。

2 材料和结构

针灸针与艾炷灰分类收集装置可以用不易燃塑料制作,造价较低,也便于拆卸、清洗、消毒。本实用新型针灸针与艾炷灰分类收集装置是由圆筒1、集针筒2和取灰槽3三部分构成一体,三者可拆卸组装,详见图1。

集针筒和取灰槽分别设置于圆筒的两端,集针筒和取灰槽为分隔设置不相连通。集针筒2的开口部设有上漏斗结构4,其底部设有下漏斗结构5。取灰槽的上部为斜面结构,斜面结构上有开口槽,其底面设有通气孔。

集针筒的开口部设有上漏斗结构作为上盖,该上盖通过螺纹与集针筒主体相连,漏斗口有一圆形缺口。

3 使用方法

集针筒与取灰槽插入圆筒中使用。使用时先用取灰槽取下艾炷灰,再将取灰槽插入圆筒中,然后将拔下的针通过上漏斗结构的圆形缺口放入集针筒中。上漏斗结构可防止装置在使用时废针从进口漏出。

集针筒可取下单独使用,其底部设有下漏斗结构,可增大集针筒有效容积,并使得废针在集针筒中分布规则,针尖朝向一致。集针筒上漏斗结构为上盖,通过螺纹与集针筒连接,取下上盖可将收集的废针倒入利器盒。

取灰槽的开口槽在取艾炷灰烬团时起作用,先使针灸针进入开口槽,然后将取灰槽顺着针灸针柄方向往上一提,艾炷灰烬团可被完整取下,然后将艾灰转移至特定收集点。取灰槽的底面设有通气孔,通气口较小,可以设置成针灸针针柄直径大小,主要起平衡气压的作用。

图1 针灸针与艾炷灰分类收集装置结构图

本装置体积较小、质量较轻,医务人员可将其放于白大衣口袋中随身携带使用。

4 创新与优点

本实用新型针灸针与艾炷灰分类收集装置的设计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灸针与艾炷灰分类收集装置,此装置制作成本较低,绿色环保,体积较小可随身携带,医务人员能够边拔针边将废针与艾灰进行分类收集,这不仅做到了艾灰的回收再利用,也极大地减少了针灸科医务人员临床工作中的危险,能够为广大针灸科医务人员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

[1] 马立银.针灸特殊功能的研究现状[J].中国针灸,2002, 22(6):423-425.

[2] Fan AY, Miller DW, Bolash B,. Acupuncture’s Role in Solving the Opioid Epidemic: Evidence, Cost- Effectiveness, and Care Availability for Acupuncture as a Primary, Non-Pharmacologic Method for Pain Relief and Management-White Paper 2017[J]., 2017, 15(6):411-425.

[3] 许焕芳,赵百孝.艾灸疗法作用机理浅述[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1):6-9.

[4] Lim MY, Huang J, Zhao BX,. Influence of storage duration and processing on chromatic attributes and flavonoid content of moxa floss[J]., 2016, 14(1):69-76.

[5] 宋明霞,裴建.温针灸配合药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7,36(9):1082-1087.

[6] 李常度,黄信勇,杨旭光,等.温针灸治疗虚寒型膝骨关节炎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6,26(3):189-191.

[7] 庞婷婷,刘志诚,徐斌.温针灸联合耳针治疗女性脾肾阳虚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15,35(6):529-533.

[8] 贺成功,黄学勇,龙红慧,等.温针灸疗法及其应用[J].中医学报,2015,30(1):143-145.

[9] 孟凡颖,温进.温针灸外关穴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临床观察[J].针刺研究,2014,39(3):228-231, 251.

[10] 姜朵生,吴献群,张迎春.温针灸配合长膜汤对促排卵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J].中国针灸,2014,34 (2):130-134.

[11] 常玉秀.艾灰垫的制作及在预防压疮中的妙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29):187.

[12] 尚拾玉.艾灸与艾灰外敷联合治疗褥疮3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4):42-43.

2017-12-29

上海市科委医学引导项目(13401906700)

倪喆鑫(1993—),男,2017级硕士生,Email:nizxzg@163.com

李伟红(1971—),女,副教授,Email:liwh1971@126.com

1005-0957(2018)07-0841-02

R245-33

A

10.13460/j.issn.1005-0957.2018.07.0841

猜你喜欢

针灸科艾炷针筒
热水变“开水”
热水变“开水”
热水变“开水”
奇妙的针筒画
Chinese Acupuncture
针灸科人性化护理管理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
PBL与传统带教法在针灸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效果评价
针灸科本专业学生的临床带教工作探讨
针刺治疗海绵窦炎1例
隔姜灸治腰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