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例直肠盆底功能性疾病患者的排粪造影影像学表现
2018-07-19闫宇涛程颖颖张海宇张晶芳付海涛郭娟娟王跃彬赵忠国
闫宇涛,程颖颖,张海宇,张晶芳,付海涛,郭娟娟,王跃彬,赵忠国
临床上慢性便秘、黏液血便、肛门坠胀、排便时会阴及腰骶疼痛等患者,临床指肛检查、常规钡灌肠、内窥镜检查很难发现问题,因为只有当直肠充盈后用力排便时才能显示直肠盆底异常。研究表明[1,2],便秘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极大,且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目前国内对60岁以上老年人调查显示,慢性便秘发病率为25%~45%,18~60岁成年人慢性便秘发病率高达15%。其中女性便秘发病率是男性的4倍,且精神因素是高危因素之一[3]。该研究回顾性分析60例直肠盆底功能性疾病患者排粪造影的影像学表现,有助于确诊直肠盆底功能性疾病条件下所致排便不畅的病因,对于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来笔者所在医院检查、治疗的60例直肠盆底功能性疾病患者。年龄15~70岁,平均42.5岁。所有患者均无同时并发其他部位病变。临床症状主要为慢性便秘,排便困难,黏液血便,肛门坠胀,排便时会阴及腰骶疼痛等。
1.2检查方法检查前准备:检查前需做清洁洗肠,以清除结肠及直肠内积粪;注意正常饮食、正常作息;排粪造影检查无任何痛苦但要会“忍便”。X线检查方法:检查时,先将导管在透视下插入肛门,注入钡液约1000 ml,使之进入结肠及直肠,观察拍摄结肠全长后,嘱患者坐在便桶上,调整高度使左右股骨重合并显示耻骨联合;分别摄取静坐、提肛、力排、力排黏膜像及正位力排黏膜像;所用设备为大平板多功能数字化透视系统SONIALVISION G4。
2 结果
2.1发病年龄及疾病类型60例患者中,男30例,女30例,年龄15~70岁,平均42.5岁;其中58例具有会阴下降;10例具有直肠内套叠;8例具有直肠外脱垂,60例具有直肠前突,58例具有直肠前壁黏膜脱垂;28例具有盆底痉挛综合征;16例具有耻骨直肠肌肥厚症;11例具有盆底疝 (其中5例为小肠疝;6例为乙状结肠疝);3例具有骶直分离;58例同时合并有直肠前突、直肠前壁黏膜脱垂、会阴下降;28例同时合并有直肠前突、直肠前壁黏膜脱垂、会阴下降、盆底痉挛综合征;3例同时具有以上九种改变。
2.2影像学特点会阴下降:力排像肛上距≥31mm;经产妇≥36 mm。直肠前壁黏膜脱垂:造影后直肠前壁凹陷,但其后缘光滑,脱垂黏膜进入肛管上口;直肠内套叠:多发生直肠远端,分为两种情况,其一为直肠内黏膜套叠;其二为直肠内全层套叠。直肠外脱垂:肛管,直肠、乙状结肠下端向下移位突出于肛门外。直肠前突:直肠前壁向前突出,形成鹅征,女性患者直肠前壁可突人阴道内,造成排粪困难。盆底痉挛综合征:力排肛直角为90°或更小,并出现耻骨直肠肌痉挛压迹。耻骨直肠肌肥厚症:肛直角变小,肛管增长,造影剂较难排出,典型搁架征。盆底疝:盆腔腹膜或脏器,突入直肠生殖陷凹,多为小肠、乙状结肠,排粪造影可明确疝内容物及疝囊部位。骶直分离:力排时第3骶椎前缘至直肠间距大于20 mm,直肠近段前下移位并摺曲成角。
3 讨论
图 1 直肠盆底功能性疾病患者排粪造影影像学表现
直肠前突综合征包括:直肠前突、直肠前壁黏膜脱垂、会阴下降等,该综合征是盆底肛肠疾病所致功能性便秘的主要病因[4,5]。直肠阴道隔支撑直肠前壁,直肠阴道隔主要由骨盆内筋膜组成,若其松弛,则直肠前壁易向前膨出。多见于慢性便秘致腹内压长期增高女性、多产妇、老年女性会阴松弛者等。研究显示,在女性患者直肠前突系排粪时直肠前壁突入阴道的一种病理状态。正常排粪,腹肌收缩、腹压升高,盆底各组成肌肉松弛,肛直角变钝,肛管在最低点,盆底变漏斗状,粪便排出。由于脊柱骶曲存在,促使粪块外排的力分为垂直分力和水平分力,其中垂直分力为排粪动力,水平分力使直肠前壁向前突出。老年女性由于前方直肠阴道隔松弛,轻易产生直肠前突综合征。该研究显示,60例患者中58例具有会阴下降;60例具有直肠前突,58例具有直肠前壁黏膜脱垂,与临床研究结果一致。临床研究显示[6],绝大部分直肠前突患者伴直肠前壁黏膜脱垂,该研究显示58例患者同时合并有这两种疾病。
盆底痉挛综合征是力排造影时盆底肌持续收缩的功能性盆底疾病。其影像表现为排便过程中,盆底肌收缩痉挛、肛门关闭,粪便滞留。盆底痉挛综合征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盆底神经及盆底肌肉群损伤所致。该研究显示28例患者具有盆底痉挛综合征,其均具有直肠前突所致的“鹅征”。该研究还显示28例同时合并有直肠前突、直肠前壁黏膜脱垂、会阴下降、盆底痉挛综合征。
排粪造影是目前对排便障碍患者进行检查的一种方法。是在患者排便时对直肠、肛门部进行静态和动态X线观察的一种检查方法,能更好地显示直肠肛管出口阻塞病变。总之,排粪造影不但能明确诊断此类疾病,而且可了解病变的严重程度、范围及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