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基础消化系统整合课程实施的回顾性调查

2018-07-19戎伟芳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8年4期
关键词:诊断学学时课程内容

董 莉,陆 欣,郑 青,戎伟芳*

(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仁济医院,上海 200025)

器官系统整合式教学是医学教育理念的重大变革,始于上个世纪50年代的美国西余大学(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医学院,其核心是打破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实行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学习(organ-system based learning,OBL)模式,按器官系统、形态与功能重新组合课程,淡化以学科定向的信息,加强学科间的交叉融合[1-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是国内较早开展系统整合式教学的医科院校。自2008年起,本院首先在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基础医学阶段进行系统整合式教学的尝试,现已在临床医学专业全面实施。消化系统整合课程是其中一门重要的课程,其基本思想是采用整合的方式,通过理论课、实验、临床见习和病例讨论(PBL)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消化系统正常结构与生理功能、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病理变化和病理生理机制以及临床诊断学方法与治疗原则,以达到将消化系统的医学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的目的。在全面开展系统整合式教学三年多后,本团队通过对已进入临床实习的学生进行回顾性调查,以期了解系统整合式教学的实施效果,探讨相比于传统教学模式整合式教学是否更有利于学生对基础医学知识的理解和从基础到临床的过渡,总结消化系统整合课程实施的经验及课程内容上亟待改进的地方。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研究对象为已完成基础和临床阶段的学习并进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实习的学生,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学生42人、2013级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英文班学生30人和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英文班的学生61人,共133人。采用问卷星软件制作调查问卷,学生在线回答并提交,共回收有效问卷109份,回收率为82.0%。调查问卷主要包括课程内容、课程满意度和课程期望目标达成度等方面,问卷结果统计后以百分数表示。

二、结 果

1.课程实施的满意度。问卷结果显示(见表1),对于消化系统整合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的总体安排,67.9%的学生表示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27.5%的学生表示一般,不满意率不到5%,说明学生对消化系统整合课程的总体安排较为满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57.8%的学生认同系统整合式教学有利于解决学生对单纯的医学基础课缺乏兴趣的问题,53.2%的学生认同系统整合式教学有利于解决学生理论与应用、基础与临床脱节的问题,65.1%的学生认同系统整合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益于从基础到临床的过渡,63.3%的学生认同消化系统整合课程的教学内容实用性强,与临床紧密相联,能开拓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另有28.4-37.6%的学生认为两者在这些方面没有区别。此外,分别有63.3%和68.8%的学生认为PBL案例讨论课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基础医学知识和激发学生对临床知识的学习兴趣。总体来说,大多数学生认为消化系统整合课程有助于提高医学基础知识的学习效果并促进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结合。

2.课程内容的设置。消化系统整合课程包括消化系统正常组织结构与生理功能、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病理变化和病理生理机制以及临床诊断学方法与治疗原则等内容。问卷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认为这些内容对进入临床学习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都是必要的(见表2),但总的来说消化系统药物和消化系统影像学的内容较为不足,而关于消化系统组织结构和病理表现的课程安排相对偏多(见附图)。在针对课程调整的必要性选项中,44.0%的学生选择增加消化系统药物学内容,33.0%的学生选择调整消化系统影像学内容,18.3%的学生认为关于黄疸的知识点与其他课程重复较多,可酌减。个别学生提出了其他建议,如现有教材不适合上课需要,应予以修订或调整。

三、讨 论

基础医学消化系统整合课程是医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采用整合方式将消化系统的基础与临床医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理论课、实验、临床见习和案例讨论(PBL)等多种教学方法,达到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消化系统正常结构与生理功能、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病理变化和病理生理机制以及临床诊断学方法与治疗原则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包含了消化系统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病理与病理生理学、症状学与诊断学等内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自2014年开始全面开展系统整合式教学,至今已有临床医学八年制、临床医学五年制和口腔医学等多个专业在医学基础阶段实施了系统整合式教学。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对消化系统整合课程的总体安排满意,认为通过整合式课程的学习有利于解决学生对单纯的医学基础课缺乏兴趣的问题,有利于解决理论与应用、基础与临床脱节的问题,也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益于从基础到临床的过渡,能开拓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虽然课程的总体不满意率仅4.6%,本团队也关注到约30%左右的学生对系统整合式课程持保留态度,认为整合式课程对解决基础与临床脱节等问题上没有明显的优势,这可能因为部分学生还未适应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主动学习的能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也可能说明在课程设置、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法上还需不断调整,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系统整合式教学的优势。

表1 课程满意度调查结果(%)

表2 消化系统整合课程内容必要性的调查结果(%)

附图 课程内容安排的调查结果

消化系统是机体籍以从外界摄取生命活动所需营养物质的器官系统,包括消化道及肝胆胰腺和唾液腺等附属器官,消化器官感染、炎症、肿瘤和功能性疾病十分常见,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医学教育专家和相关学科负责人反复讨论和协调,确定了消化系统的课程目标和主要内容,拟订出具体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实施办法。目前消化系统整合课程共55学时,由绪论1学时、消化系统组织胚胎学7学时、生理学5学时、生物化学5学时、病理学7学时、药理学3学时、诊断学基础9学时、影像学1学时、PBL讨论课6学时、见习3学时、组胚实验4学时和病理实验4学时组成。调查显示,90%的学生认为组织胚胎学、正常功能机制、肝胆生化和诊断学基础等内容对后期临床阶段学习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是很有必要的,至于学生认为药理学和影像学的内容相对不足而组胚和病理学的内容相对偏多,这可能与整合式教学总体课时分配有关。为此本团队考虑细化影像学总论和消化系统影像学的授课内容,尽量减少重复;同样也要处理好药物学总论和消化系统药物学的授课内容之间的关系,尽量丰富消化系统治疗药物的内容。当然,这只是在目前课程内容框架下的微调,若想实现消化系统基础医学知识各学科间的有机整合需要对课程结构进行根本性调整。基本设想是以消化系统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为主线,全面地整合基础医学各学科及临床的知识点。具体而言就是以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以及肝胆胰等为教学单元开展多学科的协同教学[3]。这样的整合课程结构将打破各学科间的界限,使基础阶段的消化系统整合式课程能更紧密地联系临床疾病,从而为更好地学习临床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本次回顾性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课程安排等总体情况表示满意,令本团队对今后的课程实施增强了信心;同时也进一步明确了目前课程设置上的不足和亟待改进之处,为今后改进教学安排和提高实施效果提供了思路。

猜你喜欢

诊断学学时课程内容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PBL教学结合标准化病人在诊断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析课程内容 谋教学佳策——“数的认识”模块知识的教学思考
基于现代网络通讯工具的中医诊断学教学实践与探索
诊断学教学中融入医患沟通技能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