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老人精神信仰
2018-07-18孔祥娜吴亚林刘宗南黄艳艳
孔祥娜 吴亚林 刘宗南 黄艳艳
(湖北科技学院教育学院,湖北 咸宁 437005)
个体的精神信仰内容广泛,不仅包括人们一般所了解的宗教信仰的内容,还包括人们对社会、国家、伦理、权力、生命、财富的追求等。它反映的是一种指引人们做出人生选择的稳定的精神力量。以宋兴川等〔1〕为主要代表的国内学者们对中国人的精神信仰问题作出过深入的研究,但目前对留守老人这一群体的精神信仰问题的关注却比较稀少。对于留守老人的学术研究,目前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养老保障、照料等问题的探讨〔2~4〕;②生存状况的调查〔5~7〕;③心理健康问题〔8~10〕。这些研究都有助于社会各界对留守老人生存困境的了解。本研究旨在探讨农村留守老人精神信仰现状。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浙江省乐清市雁湖乡某村和甘肃省天水市大门乡某村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215份,回收有效问卷212份,其中浙江119份,甘肃93份。从被试中筛选出95名留守老人。筛选标准为:①≥60岁;②全部子女长年在外地工作,老人的生活缺乏照料。其中无宗教信仰8人,有87人;独居17人,仅与老伴同住54人,与子女或孙子女同住24人。
1.2测量工具 《老年人精神信仰量表》由王经华〔11〕编制,共有30个题目,采用5点计分,1=非常不同意,2=比较不同意,3=说不清,4=比较同意,5=非常同意。内容由伦理信仰,超自然信仰,社会信仰和实用信仰4个维度组成。经过量表制作者的检验,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44,同时具备良好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t检验及方差分析。
2 结 果
2.1农村留守老人精神信仰的总体情况 超自然信仰得分1.20~4.60〔平均(3.609 5±0.597 35)〕分、实用信仰3.00~4.50〔平均(4.080 7±0.307 38)〕分、社会信仰2.50~4.75〔平均(3.939 5±0.445 82)〕分、伦理信仰3.67~4.83〔平均(4.414 0±0.285 45)〕分。留守老人的精神信仰均值得分顺序为伦理信仰>实用信仰>社会信仰>超自然信仰。
2.2不同因素农村留守老人精神信仰差异 社会信仰和伦理信仰在性别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地区农村留守老人实用信仰、社会信仰和伦理信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01),来自浙江某村的留守老人得分显著低于来自甘肃某村的留守老人得分。不同婚姻状况的留守老人的实用信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3农村留守老人精神信仰的居住情况差异 不同居住情况的留守老人仅在实用信仰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事后多重比较发现,在实用信仰的得分上,独居<与子女或孙子女同住<仅与老伴同住,独居老人的得分显著低于后两者(P<0.05),但后两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不同因素下农村留守老人的精神信仰差异(分)
表2 不同居住情况农村留守老人精神信仰的方差分析
表3 不同居住情况留守老人的实用信仰多重比较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出,孝道、家庭责任和传宗接代等传统伦理观念及追求财富、权力、珍惜生命等实用观念都在留守老人的头脑中有比较清晰而强烈的意识。
超自然信仰这一维度测量了老人们对灵魂、神灵、命运天定、超自然能力等问题的看法。根据调查得出的数据,留守老人的超自然信仰均分高于3但小于4,处于说不清和比较赞同之间。他们对某些民间根深蒂固的神灵信仰有一定的敬畏之心,但由于他们也直接或间接地接受过党的无神论教育,所以留守老人们对鬼神之说也不敢十分肯定。这一迟疑不定的状态使得他们既可能被科学信仰教化,也可能被宗教信仰说服,更有一部分人可能被邪教分子利用。与此同时,不同性别的留守老人的超自然信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其他群体研究〔11,12〕结果不同。很多调查都发现超自然信仰有性别差异,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有超自然信仰〔11,12〕。留守老人的超自然信仰却没有性别差异,可能跟这一特殊群体的特殊处境有关。辛世俊〔13〕指出,孤独感是一些人皈依宗教的心理根源之一。留守老人普遍存在孤独感。也许正是这种强烈而普遍的孤独感使一些男性的留守老人也容易接受超自然信仰,消解了超自然信仰的性别差异。本研究结果说明东西部的经济文化差异、有没有老伴及与谁住在一起等因素都没有影响留守老人的超自然信仰。
本研究说明经济较为落后地区的留守老人更看重财富、权力和生命等非常现实的问题,而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人们生活富裕,物质生活水平到了一定程度之后,财富权力等在留守老人的心目中反而没那么重要了。拥有正常婚姻的留守老人的更重视世俗生活,对物质、权力等有更积极的看法,而目前处于单身状态的留守老人由于经历过失去伴侣,可能对世人看重的物质名利没那么重视。独居的留守老人没有配偶或子孙的陪伴,仅有的子女长年在外地打工,即使子女返乡也不与老人同住。独居这种极度孤独的生活状态弱化了他们对物质、权力、生命等现实问题的渴望。
由于生活环境和文化传统的影响,农村的老年女性普遍较少与外界接触,对社会的关注程度比男性老人要低,所以她们对民族和社会的责任意识不如男性留守老人强烈一些。此次调查在甘肃抽取的村落来自天水市大门乡,民风淳朴,经济条件相比浙江地区要落后许多。由于国家一直采取各种扶贫政策来帮助、扶持西部地区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造成西部农村的老人们对国家和社会有更清晰的认识。婚姻状况和居住情况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反映老人们的孤独状况,可见老人们不管自身孤独程度如何,都不会影响他们对国家和民族的关注程度。
男性的留守老人比女性更重视传统伦理观念。传统的家族传统及传宗接代等观念,显然是对男性有利的,自然会得到男性的拥护。浙江省属于沿海发达省份,人们接受新观念较早,同时由于自身经济条件较好,独立性强,对子女的孝顺依赖程度较低,所以对孝道、传宗接代等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如甘肃省的留守老人。在农村,有老伴的和没有老伴的,与子孙同住的及不同住的留守老人,都拥有同等程度的传统伦理观念,一样的重视家庭责任和传宗接代。
从留守老人的精神信仰现状可以得出:①虽然超自然信仰在留守老人的信仰体系中排名靠后,但它依然存在,有不小的影响力。对于正规的宗教信仰,应当尊重老人们的信仰自由,但要谨防邪教分子利用老人们的有神论思想兴风作浪,破坏农村的和谐稳定,危害留守老人的家庭幸福。②留守老人们依然非常重视传统的子女孝道、传宗接代等伦理观念。所以要提高留守老人的幸福感,还是需要子女们多关心老人,尽职尽责地多返乡照料他们。对于留守老人们传宗接代之类的封建思想,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早日去除残留在老人们头脑中的落后观念。③经济环境对留守老人的精神信仰有一定的影响。与经济欠发达地区相比,经济条件好的地区,留守老人追求金钱权力等实用观念更弱一些,更少依赖子女孝顺,传统伦理观念更淡薄一些,但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和关注程度不如经济落后地区的留守老人。这说明,经济的发展可以大大提高留守老人的物质生活,进而改变其精神面貌,使得他们更独立自主 ,但是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不能松懈农村老人的爱国主义教育。
4 参考文献
1宋兴川,乐国安.心理学视野中的信仰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3(1):43-7.
2赵纹纹.安徽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研究〔J〕.知识经济,2013;(12):49-50.
3李 倩,张 蓉,侯 婧.“离土”背景下农村“留土”老人的养老问题研究〔J〕.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10(3):44-8.
4王飞鹏,王君玲,林琴波.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困境及对策研究〔J〕.西北人口,2013;34(1):67-72.
5刘克仁.毕节实验区农村留守老人生存状况浅论〔J〕.毕节学院学报,2013;31(6):67-70.
6陈铁铮.当年农村留守老人的生存状况〔J〕.湖北社会科学,2009;(8):57-60.
7周祝平.农村留守老人的收入状况研究〔J〕.人口学刊,2009;(5):32-7.
8张春林,张国兵,伍业光.农村壮族留守老人心理健康状况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1):2719-22.
9王澎湖,林 伟,李一男.农村留守老人生活满意状况考查〔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3(1):41-4.
10惠秋平,何安明.农村留守老人幸福感的状况及提升的心理策略〔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2):66-78.
11王经华.老年人精神信仰、生活质量现状及相关关系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1.
12张 凯,李 琪,张 卫.澳门中学生精神信仰的现状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7):764-6.
13辛世俊.孤独感与宗教〔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0;28(3):3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