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TEP)和传统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8-07-17梁锋徐复国李玉磊

健康大视野 2018年6期
关键词:腹股沟疝临床效果

梁锋 徐复国 李玉磊

【摘要】目的:探讨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TEP)与传统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196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条件:①年龄20-65周岁之间;②BMI(32;③心肺功能无明显障碍。排除条件:①复发疝;②有下腹部手术史。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微创组与常规组,其中腔镜组106例,常规组90例。常规组患者给予传统疝修补术进行治疗,微创组患者给予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19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了手术,但微创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2年内复发率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TEP)治疗腹股沟疝效果显著优于传统疝修补术,且美观程度优于传统无张力疝修补术,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腹腔镜疝修补术;传统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股沟疝;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志码】

B【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6-268-01

腹股沟疝作为普外科多发病、常见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该病的发生与患者腹壁薄弱、腹壁肌肉强度降低、腹内压力增高等密切相关,不同年龄层的患者均可患病,根据疝环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又有斜疝与直疝之分,斜疝多见于儿童与青壮年,而直疝多见于老年人。患病初期临床症状多不典型,未及时进行有效治疗,易形成嵌顿,嵌顿一旦形成易导致肠梗阻或肠坏死,继而引发更为严重的急性腹膜炎甚至休克,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直接的威胁。手术修补是临床治疗腹股沟疝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一个方法,随着生物材料技术与微创技术等的快速发展,一些较为先进的修补手术被广泛应用到腹股沟疝中。本文旨在探讨传统疝修补术与完全腹膜外腹腔镜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此次收集的196例研究对象均来源于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腔镜组106例,常规组90例。其中微创组,男60例,女46例,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 65岁,平均年龄(4856±251)岁,斜疝患者70例,直疝患者28例,裤型疝8例;常规组,男59例,女31例,最小年龄21,最大年龄 64岁,平均年龄(5061±248)岁,斜疝患者55例,直疝患者32例,裤型疝3例。此次研究均在患者知情情况下进行,所有患者经查体及B超检查后均已确诊,并符合腹股沟疝相关诊断标准,且微创组与常规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结果提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手术方法

常规组:该组患者给予传统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具体如下:所有患者取仰卧位进行腰硬联合麻醉处理,根据疝囊高位结扎原则,先开一个常规手术切口,逐层将腹壁切开后仔细探查疝囊具体位置,然后游离精索找到疝囊进行疝囊分离结扎操作,在精索后方腹股沟管的后壁处放入备置补片,重塑内环口并于联合腱、腹股沟韧带及耻骨结节处进行缝合固定,最后将切口缝合。

微创组:该组患者给予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进行治疗,具体如下:待患者处于仰卧状态后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处理,并于患者脐下做一个长1厘米左右的纵形小切口,深度直至腹直肌前鞘,随后将腹直肌分离暴露后鞘,穿刺置入一个10毫米左右的套管后建立人工气腹,气腹压控制在8-10mmHg,在腹腔镜直视下继续分离腹膜外间隙,并在耻骨联合与脐连线做2个05cm的戳孔,分别置入5毫米套管,两套管相隔5厘米左右为宜,通过分离钳与电钩将腹膜前间隙进一步扩大,并行耻骨结节与腹股沟后间隙分离操作,以充分将疝囊暴露,确定疝气的种类后(是直疝还是斜疝)将疝囊与精索彻底分离,使精索腹壁化,置入10cmX15cm的补片或者3Dmax补片覆盖于耻骨肌孔处,随后腔镜直视下将套管拔除观察穿刺孔无活动性出血,缓慢解除气腹,压迫固定补片后缝合脐下切口,胶带粘合两枚5mm戳孔,包扎。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治疗效果,详细记录微创组与常规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术中出血量,除了对比上述手术情况之外,还要比较两组患者切口感染、血肿、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2年内的复发率。

14统计学分析本研究中的所有数据均应用 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内及组间差异采用 x2检验 ;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微创组与常规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19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了手术,但微创组在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等方面显著优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微创组与常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微创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微创组与常规组患者复发情况比较术后随访24个月,微创组0例复发,占比为00%,常规组2例复发,占比为22%,可见微创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腹股沟疝是普外科十分常见的一种疾病,不仅发病率高而且并发症也较多,及时进行手术修补通常可治愈。基于传统疝修补术具有张应力大、并发症多、复发率高等特点,日益被腹腔镜疝修补术等无张力微创手术所取代。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是医学科技进步发展下来的产物,该治疗方法不仅切口小创伤小,而且术后并发症也较少,除此之外还可有效控制术中的出血量,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同时10cmX15cm的补片能有效覆盖肌耻骨孔,有效治疗及预防直疝、斜疝及股疝的发生,大大降低了疝复发率。另外手术中能有效发现裤型疝(直疝与斜疝同时存在)并一次性修补,明显降低了漏诊率。下腹部三枚小切口术后瘢痕较小,愈合后美观效果好,更容易受广大患者的青睐和信任。本研究将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引入到腹股沟疝治疗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研究结果显示19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了手术,但微创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中出血量、并發症发生率、2年内复发率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表明,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较传统疝修补术而言,创伤更小、并发症及复发率更低,术后恢复更快。

综上所述,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效果显著优于传统疝修补术,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尹照成.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对比[J].吉林医学, 2017 , 38 (2) :285-287

[2]周琳,周毕军.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对比[J].中国老年学, 2013 , 33 (7) :1682-1683

[3]刘超.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对比分析[J].保健文汇 , 2017 (3).

猜你喜欢

腹股沟疝临床效果
探讨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性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疗效对比
无张力疝气修补术与传统疝气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对比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门脉高压大量腹水合并腹股沟疝的外科治疗体会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