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军校加强新型作战力量人才培养的思考

2018-07-17白洪波邓友义呼凯凯

继续教育 2018年6期
关键词:新时代人才培养

白洪波 邓友义 呼凯凯

摘 要:进入新时代,党的强军目标对新型作战力量人才培养提出了紧迫而又现实的崭新要求。为了适应新时代,发挥好培养新型作战力量人才主阵地作用,军校应在确立人才培养标准、构建教学内容体系、拓展教育培训途径、搭建教研保障条件等方面,加快推进新型作战力量人才培养的各项建设,不断提升新型作战力量人才培养的办学实力。

关键词:新时代;新型作战力量;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一、以“实战”理念确立新型作战力量人才培养新标准

建设世界一流军队,需要一流的军队院校。履行新型作战力量人才培养职能的军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新质战斗力的“孵化器”,要始终确立“实战”的理念,围绕实战搞教学,着眼打赢育人才,切实引领军队新型作战力量人才培养标准与新时代要求精准匹配。

第一,确立以战领训的办学指导观。军校要以新型安全领域战场需求为引领,坚持新型作战力量人才培养向实用实战聚焦,按照新型安全领域军事斗争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新型作战力量建设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突出抓好院校改革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将新型保障人才与作战人才培养同步规划、同步施教,确保新型作战力量人才培养与部队打赢需求无缝对接和良性互动,为新型作战力量人才培养提供精准“导航”。

第二,确立战斗力标准的教学质量观。战场打不赢,一切等于零。新型作战力量人才培养质量如何,关键在于是否为战教战。军校教育要坚持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标准,一切从战场实战出发,把生成和提高新质战斗力的要求贯穿于军校教学训练的方方面面,落实到管理育人的各个环节,实现教与战的统一、操场与战场的对接。因此,不论是健全教学质量评价制度,还是完善人才质量考评机制,都要立起战斗力标准这把刚性“标尺”,坚决摒弃背离新型安全领域战场战场另设标准的错误做法,切实高质量培养新型作战力量人才,提高人才培养对新质战斗力的贡献率。

第三,确立创新一流的育人价值观。大学要紧跟世界军事发展趋势,紧盯主要对手,跟踪研究国内外形势变化、信息网络技术、智能化技术、航天技术等创新发展给新型作战力量履行使命带来的新挑战新要求,精通新质战斗力的制胜机理和作战之道,做到既不跟在别人后边一步一动,又不脱离实际好高鹜远。搞好军事理论创新和部队实践成果的转化升华,及时将新思想新理論新战法新技术,有效嵌入课堂、训练场和学员头脑,转化为履行使命的能力素质,确保新型作战力量人才培养始终处于“保鲜”状态。

二、以“体系”思维优化新型作战力量人才教学新内容

军校要聚焦能打仗、打胜仗这一核心要求,坚持新型安全领域军事斗争决定新型作战力量人才培养目标,着力充实紧扣新型作战力量运用、科技创新的教育教学内容,为培养新型作战力量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第一,构建生长军官学历教育教学内容体系。军校要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原则,围绕新型作战力量所涉及的军事理论、专业技术、运用方法等要素,突出新型安全领域学科理论体系的完整性,构建由通用基础课(包括政治理论、军事基础、科学文化)、任职专业课(包括专业背景、首次任职培训、实践环节)组成的课程体系,整合课程模块,设置基础性、军事性、专业性、体系性的教学内容,开展技术性、适用性的教学训练活动,使学员形成新型作战力量运用必备的知识结构和首次任职能力。

第二,优化现职军官任职培训教学内容体系。军校要紧紧围绕新型作战力量部队岗位任职需要和新质战斗力生成模式,把强化核心军事能力作为基本目标,围绕新型作战力量运用的筹划、组织、指挥、协同和保障等要素,构建由作战类课程、建设类课程、综合演练构成的课程体系,突出建法、战法、训法、管法、保法等教学内容重点,加大新型作战力量运用、先进技术应用、部队管理等内容比重,让现职军官熟悉信息化条件下体系作战的环境和要求,熟悉联合条件下新型作战力量运用的新要求新规律;强化“融合”意识,结合新型作战力量部队任职岗位的能力需求,注重参、政、保等各类岗位能力的融合式培养,拓展岗位业务能力;按照要素、单元、体系逐级合成方法,以指挥协同、战法模拟、天地联动、信网一体为核心,抓好联合训练和对抗演练,深化开展想定作业、网上推演、实兵实装对抗演练活动,通过战争“预实践”熟悉理解新型作战理论、作战思想、指挥艺术、谋略手段及新型装备运用等内容,加快提升现职军官任职的实战实用水平。

第三,充实士官培训教学内容体系。军校要充分调研论证新型作战力量士官岗位的实际需要,强化士官核心军事技能目标,构建由政治理论课、军事基础课、任职基础课、任职岗位课组成的课程体系,把重点放在高新技术装备操控、特勤保障、装备维护抢修等教学训练上,加大实装训练内容比重,让新型作战力量士官人才熟悉新型作战力量装备的运用环境和条件;强化一专多能的专业训练,按照新型作战力量运用要求,细化专业岗位设置培训教学内容,开展岗位专业交叉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增强新型作战力量士官人才培养的实用性。

三、以“联合”方式拓宽新型作战力量人才培养新路径

军校要坚决贯彻“三个面向”指导思想,在继承传统优势的基础上,拓展畅通开放办学育人渠道,联合国家和社会优质教育资源,吸收国外教育好的经验做法,走开联合办学育人的路子,实现新型作战力量人才培养的系统效应。

第一,开放视野求发展。军校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基础上,构建开放的教育交流平台,采取军官互训、访学交流、参加国际竞赛、出国留学深造、发展友好关系、参加学术论坛等措施,加大与国内外院校教育合作力度,拓宽新型作战力量人才培养视野,打通新型安全领域对外技术合作与交流的新渠道,提升新型作战力量人才培养层次和国际化水平。

第二,联教联训增效益。军校要建立健全与新型作战力量部队的教育训练资源共享制度,深度走开与新型作战力量部队无缝对接育人才的新路子,按照训用一致的原则,建立以军校为内核、以新型作战力量部队为支撑的人才培养使命共同体,突出联教联训、交叉任职、代职锻炼、执行重大任务等教学实践活动,着力打造院校教育、部队实践和军事职业教育三位一体的新型作战力量人才培养新机制,实现联合育人的高效益。

第三,军地合力育人才。军校要贯彻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在新型安全领域,利用军民融合方式加大培养新型作战力量人才力度,特别是在培养急需特种人才、尖端技术人才和青年英才等方面,加强与地方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办学,在聘用知名地方高校师资、与地方科研机构开展联合攻关等方面建立科学化、专业化的人才培养合作机制,加快新型作战力量人才培养步伐,缩短新型作战力量人才培养周期,不断为新型作战力量部队输送新型高素质作战和保障人才。

四、以“集约”原则配套新型作战力量人才培养新条件

保障条件是新型作战力量人才培养的必备支撑。军校要牢固树立育人主业主责思想,适应新型作战力量人才培养需求,着力配套完善各类教学保障条件。

一方面,统筹急需与长远,搭建良好的教学保障条件。围绕新型作战力量人才实战化教学改革需求,军校要综合运用实装、摸拟器、信息系统等软硬件资源,系统规划和统筹实施生长军官本科教育、现职军官任职培训、研究生教育、士官教学等四大类教学科研各项条件建设。要注重紧贴实战,高标准完成新型作战力量的专业教室、实验室建设,形成配套各专业教学训练教材、案例库、想定库等条件;搭建新型作战力量联合运用实践性教学平台,开发与其相配套的教学系统和训练器材,完善虚实结合的多媒体教学训练功能;研发完善具有计划编报、考核评估、过程管理、综合分析功能的教学管理软件,实现教学训练的监控自动化、管理智能化和资源共享化。

另一方面,深化开展综合性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军校要充分调查研究,精选新型作战力量部队作为实习基地,大力联合相关部队开展实战化综合性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尽快实现岗位见习、岗位实习、现地教学、部队人才需求与院校培养双向交流、综合演练等多种功能,开展深层次的联合教学、联合训练、联合考核、联合攻关。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深入贯彻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 加快建设具有我军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N].人民日报,2013-11-07(1).

[2]張杰.军事人才发现论[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7.

[3]庞召力.现代条件下部队新型军事人才培养浅析[J].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学报,2016(2): 66-67.

[4]林聪榕.美军新型作战力量人才培养的特点与启示[J]. 国防科技,2015,36(3):72-76.

[5]于海洋,任骞,王宏伟. 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视域下新型作战力量人才队伍建设[J].海军士官,2014(1):58-60.

[6]张盟山. 加强我军新型作战力量人才培养的路径选择[J].边防学院学报,2013,37(4):89- 90.

猜你喜欢

新时代人才培养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媒体时代下的编辑工作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