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四年递进式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2018-07-16雷钢

继续教育 2018年5期
关键词:系统论教育改革创新创业教育

雷钢

摘 要:“十三五”以来,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已进入系统化发展新阶段,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四年递进式”是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在高校,也需要政府、社会、企业等全要素的参与,通过多部门的协作,共同建设好这个宏伟工程。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四年递进式;系统论;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在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浪潮的影响下,世界发展的引擎已经由生产要素驱动、金融投资驱动,转变为创新创业驱动。在这轮经济变革中,中国正面临难得的发展契机。2015年6月,国务院制定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实施意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同时也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

创新驱动发展需要创新型人才的参与,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社会创新创业的主要力量,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是实现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保证。高等院校是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基地,是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场所。创新创业教育就是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创业潜能,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因此,高校在实现国家创新驱动战略方面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前程辉煌。

四川文理学院是四川省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项目示范院校,学校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主线,实施四年递进式创新创业教育计划,构建学生通识核心知识、通识实践能力、学科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核心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复合素质培养七大知识体系,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一、实施四年递进式培养,深化教学改革

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些曲折。早期,高校大多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门课程或一种兴趣活动来开展,应用大多浅尝辄止。经过多年的实践,人们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目的性、时序型、关联性、整体性的系统特征。系统观是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是教育,是多种理论和实践的综合,是一个较长期的活动,并不是简单的一种理论或实践。教育目标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的意识、能力、知识和技能,而不是仅仅培养一般的企业家。教育目标的实现具有严谨的顺序,创新创业教育首先要树立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的意识,其次是理解创新创业知识,然后是训练创新创业的技能,最后是全面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需要高等院校的参与,也需要政府、社会、企业等系统全要素的参与,只有通过多方协作,才能建设好创新创业教育这项宏伟工程。

依据系统理论,四川文理学院建立起立体化、多层次、广覆盖的四年递进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第一学年,解读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采用启发式、研讨式、翻转课堂教学,讲授创业理论课程;第二学年,开设创新创业实践班,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第三学年,专业教学与实践,介绍学科专业前沿,采用基于应用问题、项目深度研发、实践基地创新创业等方式深化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第四学年,集中实践与创新创业成果导向教育,着力打造一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力军。如图1所示:

为此,学校专门开设《创新思维训练》《创业精神与实践》《创新创业新执行力》等创业类公选课,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要求全体学生必须选修两门与本专业相关的创新创业类教育课程,并面向全体学生开放尔雅视频课程、网络通识课程。实施“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首创精神、批判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实施学分制教学管理,允许学生休学创业。建立跨学科、跨专业的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制定学生创新创业类开放课程的学习认证和学分认证制度,改革考核评价内容和方式,规定学生获得专利、竞赛获奖、发表论文可免修相应课程并计入学分,使人才培养方式更加科学合理。

二、整合校内资源,做好顶层设计

在我国,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间较短,创新创业教育的管理缺乏标准与规范。高校众多部门都在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管理,如教务处、招生就业处、团委、学生处等,造成的结果是每个部门各自为战,各自建构对应的教育资源,这势必造成资源的重复建设,也不便于资源的交流等。

2016年,学校在整合了教务处、招生就业处、团委、学生处等相关资源的基础上,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负责全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根据创新创业教育整体协同发展的要求,学校先后把文科实验实训中心、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基础外语示范中心纳入创新创业学院统一管理,形成了“四合一”教学实验实训和创新创业平台,实行集中规划、集中建设、集中管理、集中运行,以开展创新创业指导和培训,提供创业项目孵化的软硬件支持,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支撑和服务,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助力于推动学校转型发展。

学校还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教学、科研、就业创业工作的副校长任副组长,各二级学院院长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领导机构,提出了到2020年,建立课程体系、教学形式、实践平台、资金支持、项目驱动、机制健全、管理规范、文化引领等“四化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总目标。

学校积极拓宽宣传渠道,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创新创业学院在全面利用常规宣传途径的同时,启动学校官网專栏、创新创业俱乐部微博公众号、微信公众号等服务项目,普及创新创业知识,解读政策,培育创客文化,快捷便利地发布创新创业信息,提高创业信息覆盖面。创新创业学院每年举行一次大学生创新创业推进会,并在学校学报进行专题报道;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沙龙,并在市电视台“经济900”栏目专题播出;分享创新创业教育成果,并在《四川教育动态》等教育专刊发表。

三、打造校内外两级实践平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永恒的主题,众多高校都在大胆革新,优化课程体系,加大实践、应用型教学的比重。创新创业教育既是一个理论体系,也是一个实践、应用体系。依据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学校打造了3500平方米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文化创意类、康养产业链、经管类模拟仿真、川东北农村特色小镇、绿色制造类的综合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实现全开放、分层教学,做到“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基地”五到位,对自主创业学生实行持续帮扶、全程指导、一站式服务。学校实施了大学生“创客”实验室建设计划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建设,“新媒体”“创青春”“移动互联网”等14个省级大学生“创客”实验室获批立项建设。自2016年以来,学校举办“文理大讲堂”45场次,8000余名大学生聆听讲座。期间,学校广泛邀请创业成功校友举办报告会,通过其创业经历和创业经验的现身说法,激励一大批学子投身于创业的潮流中。

学校大力开展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竞赛,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创业能力。学校实施“一专业一竞赛”机制,在政策与资金上鼓励学生参与各类竞赛活动,举办了“梦想杯”创新创业大赛、“学创杯”创业模拟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知识竞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高规格、高水平赛事。以上校内赛事学校每年举行一届,并形成了常态化机制。

学校还积极开展与地方政府、企业合作,建构创新创业校外平台。学校依托校外资源,建立了4个省级大学实践教学基地和200余个校级实践教育基地,加强同实践教学基地的联系和互动,为提高学生创业实践能力搭建了宽广平台。学校与达州市人社局联合开展“SYB”(创办你的企业)创业培训项目,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提升创业能力。自2016年SYB创业培训开班以来,学校前后共举办了30余场,2900名学生参加培训。学校先后与新道科技、四川創丰产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都竹码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打造创新创业实训平台。

学校广泛动员学生参加“互联网+”“创青春”“工匠杯”“天府杯”“我能飞”等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实行创新创业项目“引进来,走出去”战略,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帮助其早日实现创业梦想。学校实行以赛促练,全面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四、建立导师智库,做好创业引领指导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既要走出去也要引进来,通过组建“创新创业导师团”,充分发挥来自各行各业导师的专业优势。目前,高校内从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从事企业管理或战略管理教学的教师;另一类是学生就业工作指导教师。随着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的高涨,一些创业实践者被邀请到大学校园,为学生举办讲座、沙龙或为学生创业活动担任评委。

学校专门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投资、金融、法律等领域聘请60名优秀人才担任创新创业指导教师。通过开展讲座、路演、学术沙龙等活动为大学生宣传创新创业知识。比如,聘请法律相关的创业导师,将通过开展专题讲座的形式,为学生介绍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为学生讲解创业过程中将会遇到的法律难题及应对策略,让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如果学生申报了创业项目,还可以邀请导师进行一对一指导,进行全程服务,为学生传播创新创业理念,传授开展创新创业的实践技能,让其能在创业的征程上畅行无阻。为此,学校还专门成立由本地投资者和校内导师共同组建的专业化电子商务公司——四川文理博大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公司经营聚焦农业板块,布局农产品自营、县域电商服务、企业电商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四大主板块业务,确立“114”远大战略目标,本着使命必达的精神,在短期内实现了迅速崛起,业务发展迅速,与本地三家龙头企业达成电商领域的深度合作,与多家农业合作社达成了意向性供货协议。博大电子商务的成功,是创业导师与创业团队合作共赢的有力佐证,在创业导师的指引带动下,创新创业的道路必将更加光明宽广。

学校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新生态建设,构建了“一中心(四圆同心‘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环境育人、社会合作)、两队伍(校内、外导师)、三培训(通识引领、专业成才、实践成才)和五平台(政策平台、资金平台、人才平台、培训平台、服务平台)”的工作思路,多渠道多途径扎实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为广大青年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创业、就业的机会和平台。学校还实行结构调整新机制,建立创业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类型结构,协同育人新机制,拓展校校、校企、校地、校所及国际合作,建立适合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需要的校内外教育实践基地,实行交叉培养新机制,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进行创新创业培养,努力打造“萌芽—选拔—挖掘—孵化—培训—创业”协同发展机制。

五、构建创新创业孵化园,培育优势入驻项目

充分整合校内场地资源,以产教研用融合中心、大学生创新实践中心为校内平台,有效满足大学生创新创业需求,以此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的专业化服务能力,打造具备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等特点的创新创业孵化园。

2013年-2016年,学校先后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资助额度累计到197万元。2017年,学校又划拨85万元专项经费支持师生创新创业活动,2017年12月,优秀孵化项目“四川阿凡可可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获得四川省委组织部10万元资金支持。与此同时,学校专门制定《四川文理学院学生创业基金管理办法》,规范大学生创业基金的使用。从2015年开始,学校对获得扶持的创新创业项目,按协议约定分期拨付扶持基金,已建成创新创业实体的入驻项目获批后立即拨付50%,进行项目审定后,确定继续扶持资格的项目拨付剩下的50%。对于如何使用资金则完全放给这些蹒跚起步的学生们,有效地促进了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社会、企业等全要素的参与协作,整体联动推进。同时,创新创业教育也是一个开放包容的体系,需要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秦乐乐,康丽华.基于系统化观点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论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7(9).

[2]李家华,卢旭东.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

[3]冀宏,顾永安等.应用型人才培养视阈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探索[J].江苏高教,2016(4).

[4]曾骊,张中秋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双创”战略需要协同发展[J].教育研究,2017(1).

[5]戴裕崴等.高职院校‘融入递进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职业教育,2015(23).

猜你喜欢

系统论教育改革创新创业教育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动物医学专业面向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教育改革的探讨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2016年第20届系统论,控制和计算国际会议
系统论在故障定位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