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2018-07-16周永吉
摘 要: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近几年的学习实践中,我们的数学课堂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小组合作学习进入数学课堂,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自主、合作、探究正成为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
关键词: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策略
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是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师恰当的组织和有效的引导下,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边互动,积极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的对话、交流、讨论、体验、分享、评价等合作互动过程来实现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在课堂上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交换彼此的独立见解,展示个性思维的方法与过程,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同时,在合作式的民主互动的和谐氛围内进行学习,有利于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养成。它真正的内在意义是培养学生充分的合作精神、合作能力,这正是学生需要培养的社会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一、 合理设计学习内容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能够掌握学习数学的主动权,但是在设置小组探究内容时,基本上还是以教师为主。并且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探究内容尤其重要,决定着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是由于在很多时候,初中数学中有很多难点知识,需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集思广益,通过学生自己的力量解决难题。比如,在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过程中,如果每名学生都单独去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这样的工作量无疑非常巨大,并且也缺乏一定的实质意义、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小组成员每个人都有具体的分工,去探究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不同形状三角形的内角和,最后得出所有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这样不仅可以极大节省教学时间,学生的印象也比较深刻,并且也不断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二、 重视发挥个体作用
合作学习不意味着独立个体的消失,而是只有建立在独立思考与学习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在合作学习中独立思考是其前提,是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需要达成的最终目的。所以,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法时,必须从个体出发,对小组内成员进行合理安排。在分配任务的过程中,保证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配。对初中数学而言,重视个体的发展,就是要让每位学生得到一定的数学任务,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探究。比如,在《相交线和平行线》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各小组利用文字表述了平行线和相交线的特点,这样有利于学生更清楚认识到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同时也更好地区分平行、相交、垂直等。这是小组每位成员需要做到的。此外,教师还要善于运用提问的方法,比如在《不等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用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例子为学生提问,从而逐步引出不等式的概念。在此阶段,每位学生都要积极参与其中,认识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主动进行探究,从而找到解决不等式的办法。学生在对不等式知识点进行运用时,每位成员必须完成安排的任务,并最后通过小组间的讨论决定对错,如此一来学生更加牢固的掌握不等式相关知识。
三、 灵活而有机的交流
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确定的问题,提交到合作学习小组进行讨论交流,以求达成共识。合作结束,总结探究内容时,不能只由能力好的同学包办,其他成员漠然处之,我根据探究内容的不同程度,合理安排学生回答。从而在小组内达到提出问题、讨论解决问题、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的目的,并倡导组内成员要以“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思想,学习其他成员的闪光点。对于在小组内存有分歧的问题,再提交到集体讨论,有利于培养学生“以人之长,补己之短”的谦虚精神。需要注意的是:
1. 对那些比较简单易答的问题,学生只需经个别思考即可正确回答,如若再分组讨论、交流,既浪费了时间,又降低了学生讨论的兴趣,更会影响学生的思维深度。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选择一些富有启发性、想象性、创造性的问题。问题的设置要有一定的难度和讨论价值,需要运用各种认知方法、集体合作才能解决,使学生在“合作学习小组”中发展思维、开发智力、提高素质。
2.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一个成员不仅自己要主动学习,还有责任帮助其他同学学习,以全组每一个同学都学习好为目标,教师则根据合作小组的总体表现进行奖励。这样一来,就使小组成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教师要有充分驾驭课堂的能力,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能及时有效地解决,并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巡视指导,及时点拨启发学生思维中创新的火花,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思维潜力。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要多滲透学法的指导。教师的最终目的是要着眼于学生的学,在教学过程中,要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传授学法,使学生能“自主探究,自主解决”。
四、 进行有效的反馈和评价系统
在对学生的评价问题上,总的目的是激励学生更积极、更主动地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要使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必需建立合理的评价制度,以小组集体评价为主,使学生形成“组荣我荣,组耻我耻”的观念,提高小组的凝聚力,强化小组成员间的交流合作,促进小组成员的共同进步。教师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及结束以后,要作好及时的评价。另外也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后写写感想、发现的问题或者意见,或写成数学小论文,进一步提升学生数学的运用能力,同时也有效及时看到学生反馈。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就要改变传统的、单一的、以学生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性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能够较好地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师生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场所,是以学科知识为载体,在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活动和对话中,在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这其中更多强调的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合作过程中,能主动地提出问题、自由地展开讨论和交流、敢于尝试、学会倾听以及进行自我反思。所有这些,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能有意识地构建这样一个符合学生特点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每位学生都能在有限的合作时空里全员参与,在互动中互帮互学,那么不仅能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而且还能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奠定基础。
作者简介:
周永吉,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州省瓮安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