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中的最值问题
2018-07-16侯丽娜
◎侯丽娜 刘 君
(1.吉林省公主岭市桑树台镇中学,吉林 公主岭 136100;2.北华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吉林 吉林 132000)
最值问题是初中数学中常考的一类问题,解决此类问题,要求学生掌握数学分支知识,能够综合运用各类数学技巧,灵活选择合理的解题方法,还考查学生的运算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数学中常考的最值问题大致分为如下几种.
一、利用“垂线段最短”求最值
例1点A的坐标为(-1,0),点B的坐标为(a,a),当线段AB最短时,求点B的坐标.
图1
本题主要考查点到直线的距离,如图1所示,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线段最短”可得,当AB垂直于直线y=x时,线段AB最短.根据OA距离、直线解析式以及∠AOB的度数可得出△OA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点B为顶点,根据三角函数关系得出OC、CB的长度,由于点B在第三象限,因而,可得出点B的坐标.
二、利用“轴对称”求最值
图2
例2如图2所示,菱形ABCD的边长为4,∠BAD=120°,点E是AB的中点,点F是AC上的一动点,求EF+BF的最小值.
本题主要考查菱形和图形的轴对称,根据题意做出辅助线可知,ED的长即为EF+BF的最小值,根据角度以及边的数量关系求出其他边长,根据勾股定理得出最小值.
解决一个动点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问题,可以利用“轴对称”的知识将其中一条线段转化为与其相等的另一条线段,然后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求出距离之和的最小值.
三、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求最值
图3
例3如图3所示,∠MON=90°,矩形ABCD的顶点A,B分别在边OM,ON上,当B在边ON上运动时,A随之在边OM上运动,矩形ABCD的形状保持不变,其中AB=2,BC=1,运动过程中,点D到点O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矩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根据三角形的任意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可知,取AB的中点E,连接OE,DE,OD.则OD小于等于OE+DE,当O,D,E三点共线时,点D到点O的距离是解题的关键.
四、函数中的最值
函数中的最值问题通常是利用函数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根据题意在实际问题中建立函数关系,再利用函数性质来解决其中的问题,有时需要与其他相关知识相结合.这部分内容是中考中的重点与热点,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例4服装店准备购进甲、乙两种服装,甲服装每件进价80元,售价120元;乙种服装每件进价60元,售价90元,计划购进两件服装共100件,其中甲服装不少于65件,不多于75件,该服装店对甲服装以每件优惠a(0 本题综合运用函数以及不等式(组)来解决实际问题,根据题意可得利润W=(40-a)x+30(100-x)=(10-a)x+3 000,根据a的不同范围来确定在x取值不同的影响下W的最值情况.本题中要注意一次函数y=kx+b,当k>0时,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减小. 解决函数中最值问题的基本方法: (1)根据题意建立函数关系式; (2)根据实际意义建立关于自变量的不等式(组); (3)根据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确定符合条件的方案; (4)利用函数的性质求最大值或最小值. 在代数里最值问题多出现在函数部分,无论是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一般是先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再求解析式,根据实际问题求出最值.在几何中的最值问题是指当某几何元素在给定条件变动时,求某几何量(如,线段的长度、图形的面积、角的度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几何最值问题常以动点、轴对称、旋转为背景,解题时需要运用动态思维、数形结合、特殊与一般相结合、逻辑推理与想象相结合等多种思想方法.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灵活运用所学的思想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生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