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员可持续性发展研究
2018-07-16温兴旺
温兴旺
(南昌大学体育与教育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1)
自我国在1993年由江泽民主席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至今已过去了25年,这其中涵盖体育在内一切都要按照具备可持续性发展的条件进行建设,在过去的25年中,我国高校体育已经出现了喜人的变化,全国大学生田径运动会的成绩也正在逐步走高,这与有关方面专家学者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但高校体育中面临的巨大问题,仍横亘在我们面前,如何让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在接受良好文化教学的前提下,由不失竞技体育上成绩水平的进步,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难题。从客观角度看来,我国在1987年进行的51所大学高水平运动队试点已经有了初步的成熟,从一开始的在物资投入、人员增设、器材更新的阶段上逐步开始开展从政策上的逐渐缓和以及从技术上的不断研究,是基本做到可持续性发展的。但从近几届的运动成绩上本文也不难看出,全国大学生田径运动会的成绩多有地方队运动员前来争夺名次,冲刺成绩。这类运动员虽有该校大学生之名,但确无高校培养之实,虽然从数据表现上来说,大运会的成绩在不断地走高,但真正较之高校自主培养高水平运动员而言,是难有长足发展的。在详细的调查与走访中本文发现,在高校中真正培养的运动员成绩与我国高水平的竞技能力偏差甚大,一般在二级左右,能够达到一级的运动员鲜少,这实际上可以说明,各试点对于高校的高水平运动队建设虽然逐渐产生了意识,制定了大概的方向,但对于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细则则缺乏周全的考虑与行动,对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中需要的选拔、培养、后备、康复及管理均无结果,从而没有实现高水平的不断研究精进,而是产生了较低水平的机械化重复,造成恶性循环。在通过反复研习文献以及走访调查之后,本文对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可持续性发展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即训练周期与教学水平、硬件储备以及人员招收。
1 训练周期与教学水平
1.1 训练周期安排与教学进度的冲突
训练周期安排对于运动员的成绩水平有着主导方向的作用,其重要意义在于根据运动员年比赛计划安排,进行训练强度以及训练密度的调整,以周期安排对运动员不同状态、不同成绩的影响去应对竞赛中的需要。但高校训练中,对于训练周期安排,普遍没有一个具体的计划制定,或是受教学进度影响,训练周期计划不能良好的实施。究其成因大致有以下几点。(1)高水平运动队的在校运动员由多年级不同阶段学生组成,在教学任务上均有不同的进度,再加上系别不同,周课表内容不一,则易导致教学时间上不能统一的情况。(2)高水平运动队的学生运动员的技术理解能力、身体素质以及对训练的态度不一,这也是因在校系别不同,教学进度紧张或松弛导致的不同局面,周期训练的安排是紧密的,亦是层层递进的,不能良好参与其中则会造成互相浪费。
1.2 教练团队整体水平的局限性
在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中,执教的教练员为在校体育教师,其师资力量上则难以判定,在校体育教师其中一大部分的高水平质量是通过其期刊发表、高水平公开课以及学术论文来认定的,而其自身参与过多少专业技能教学,在高水平运动队中执教的项目上有过何种成绩,或参与过多少的培训课程,每名教师的情况均是不一样的,这也就导致了在组建高水平教练员团队时整体水平产生了局限性的情况。在整个训练模式中,高水平教练员能够发挥的能力是显而易见的,这与具备优秀身体条件,能够良好完成训练周期的运动员相得益彰,能够在训练过程中促进成绩水平的同时,也可以使教练员对项目技术在高精尖领域的实际理解上,不断地产生经验收获。在高精尖技术领域上,教学的主要重点在于抓住技术的特点,抓住运动员的心理变化,抓住不同竞赛状态中运动员须如何调整的阶段性状态,因此,组建高水平教练员团队,是组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迫切需要。
2 硬件储备
2.1 场地利用
高校的场地利用区别于专业队场地利用的主要点在于高校的多种类人群、基数大以及使用频率大,在高校中的训练不能够只对高水平队开放,同时要与场地内的学生、教师使用,这不仅无法保障运动员能够在良好的场地状况下从事训练,也使运动员在训练的同时可能受到众多学生的干扰,不能专注于训练,则无法保障训练质量。而高校田径场地的老化情况往往较为严重,学校对田径场地的维护及后期保养基本处于忽略的状态,这对于高水平训练的可持续性发展上是一种严重的阻碍。
2.2 器材设施
高校器材设施的状态较之场地利用往往更为恶劣,高水平训练中是不能离开技术、力量以及速度的三大板块支持的。其中技术的器材使用较为严重,例如田径运动中的跳高垫、跨栏项目中的栏架以及跳远、三级跳中的沙坑、铅球项目的扇形草地,在高校教学课以及运动会的大量反复使用后,加上经年累月风吹雨打的侵蚀,一些过度老化的器材仍在缺乏更新的情况下使用在第一线,这是直接导致高水平运动队无法良好开展训练的主要问题之一。
3 人员招收
在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中,主要的组成人员都是来自教师海选、学生自荐以及入校意向这三方面, 这其中的变量是不可控的。首先招收的指标是根据学员学习成绩而制定的,真正能够走进高精尖领域的学员少之又少。现即便考虑到高校试点面向体育人才增设了高水平人才专项招收,但较之实际情况而言,通过体育转向文化为侧重点的不在少数,这对于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招收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障碍。
另究其教师海选和学生自荐而言,学生的身体素质实际上能否胜任因高水平成绩走向而制定的高强度训练则成了主要的问题。教师海选的渠道偏窄,在走访得出的数据中,本文看到高校教师欲加强高水平班子的建设,往往是通过由高校教师来自地方的队伍中寻找的适龄学员,但情况一般多为通过体育特招进入学校后,成绩就迟迟没有进步。另外一种方式是从校运会进行海选,这种情况面临的问题则更大,除学生身体素质之外还要考虑学生对待专业化训练的态度,以及自身对体育上准备发展前景的考虑,这种模式下招收的队员凤毛麟角,再筛选出真正具备高水平潜质的,真正能够进行比赛的,则少之又少。
4 问题与建议
可持续性发展作为各行各业的方针政策,一直以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体育行业尤是。现在各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面临的问题主要有3点,即训练周期与课程相互冲突、教练员团队整体水平不高;高校场地利用率较高,给予训练队训练的空间较小,场地器材普遍严重老化,训练质量及效率难以提高;人员招收的方式方法不够完善,招收人员意向不明确,适合训练的人才较少。
本文针对这3个问题进行反复研习与调查,提出主要的解决方案如下。(1)针对训练周期与课程安排冲突等问题,需要校方重视自身作为试点的重要性,讲究高水平体育试点的创新性、先行性与建设性,提出行之有效的政策方针,如为高水平运动员制定特殊的训练时间,与课程行程安排上做到良好协调,使运动员都有一个固定的时间集中统一的进行练习。在教练员团队执教水平上,应对教练员进行专项学习计划安排,使高校教练员能够接触我国高水平技术教学,能够与掌握高水平技术上的特点、经验、技巧上的专家学者进行探讨交流,以便将更为科学的技术更快的传达到运动员队伍中。(2)在场地设施上,具备条件的高校应重视器材换新、场地翻修等状况,条件一般的高校,也应对使用场地的学生进行限流,无关人员不得入内,以降低场地消耗,器材统一归类,设立相关的健身中心,统一管理器材,做到器材的针对性使用,首先保证运动队的训练得以完成。(3)在人员招收情况中,面对人员意向不明朗、人员招收困难大的问题,建议在高校高水平体育特招时进行意向调查,从初步就准确拿捏学员意向,并对体育系中田径人才的数据有一个清晰的系统的处理,施行定点式招收,这样能够增加运动员从事专业化训练而提高成绩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