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2018-07-14黄易芊

新课程·中旬 2018年4期
关键词:转化因材施教后进生

摘 要:在一个班集体中,因各种原因而存在一些后进生,作为他们的老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尊重他们,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使用恰当的教育方法,投入情感,精诚所至,才能让他们金石为开,得到转化。

关键词:后进生;转化;情感投入;因材施教

后进生成因有诸多方面:家庭环境、父母不和或离异,给其造成心灵创伤,学習上丧失勇气和信心,自觉性较差,父母过于溺爱会给孩子造成不良影响,更有甚者就是教师教育工作的失误,另眼相看,简单粗暴等方法。这些孩子在家里缺少温暖,在班里的地位又差,朋友自然也少,常以自己的短处去跟别人的长处相比,时间长了,使他们在心理上遭受不同程度的伤害。后进生多属自尊心强,性格倔强,要下一番工夫才能“动摇”他们。诚言,他们虽差,但也有自己的自尊,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他们有上进心,有求知欲,也希望得到别人的爱护和激励,问题就在于他们周围的人能否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特别是他们的教育者——老师。只要教师的教育方法恰当,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和需求,关心、引导他们,后进生也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一、建立师生感情,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础

特级教师丁有宽说过:“对待后进生,我们不仅要亲近他们,而且要与他(她)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了深厚的师生感情,后进生自然顺理而‘变。”本班王××同学就读过两所学校,因违反校规被原来学校拒之门外,插到我班后,我首先了解情况,追究差的原因在哪里。经过多次家访,注意观察他的动向,课堂上激发他对学习的兴趣,对他给予“优惠政策”,发现优点及时表扬,利用课余时间与他谈心。有一次,他发现本班一位同学与另一个同学发生口角,便不顾一切“先下手为强”致使李×同学含泪向我诉说,我安慰了李×同学,并代王××向她道歉。事后,我就因势利导,跟他辩清何为“江湖义气”,何为“乐于助人”,使其明事理,由于我的爱心、诚心和耐心,使他愿意与我交朋友,与他建立了师生感情。从此,事无大小,他都来找我商量。

二、因材施教,是转化后进生的有效方法

由于每个后进生性别、个性、家庭等情况不同,他们的思想、学习的落后程度也不同,要想有效地对他们进行矫正转化工作,就必须灵活机智,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工作。例如,有的后进生纪律散漫,个性好强,不服输,针对这类学生,应该帮助他们增强是非观念,坚持说理教育,提高道德认识,树立榜样,并提供有正反经验教训的生动事例,通过启发、讨论,使他们明辨是非,分清好坏,从中得到借鉴和领悟,并利用他们不服输、好性的特点,把他们的兴趣引导到学习上[1]。而对那些依赖性强,学习、劳动都懒惰的学生,加强他们的劳动观念,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并在实践中去督促指导他们参加劳动和学习。

三、家庭配合,是转化后进生不可缺少的环节

对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家庭配合也是很重要的,教师与家长的密切联系,是学校与家庭沟通的纽带,是沟通教育学生的桥梁,家长的思想认识提高了,教育工作才会有明显的效果[2]。例如,黄××同学经常不完成作业,还经常到游戏机室游玩,多次批评教育都无效,老师就进行多次家访,要求家长紧密配合,使家长认识到教育孩子的重要性,使其家长改变了不是工作忙,就是管不了的态度,由于老师与家长的紧密配合,使黄××这个“懒虫王”变成了“学习王”,他每天准时到校,学习比以前认真了,还当上了语文科代表,成绩由原来不合格提高到优秀。黄××的妈妈高兴地说:“多亏老师苦口婆心的教育,孩子才会有今天的成绩。”

四、教师要端正“爱生”思想,发展学生的潜能

我认为;作为一个人民教师,首先要端正“爱生”思想。因为,“师爱”——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是一种拥有父母的亲昵、温存和睿智的严厉与要求相结合的爱,是理智的、科学的、站在社会发展角度上的爱,它体现的是党和人民对下一代的关怀。还要有正确的学生观,坚信每一位学生都有发展潜能。只要教师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每个学生都可以成为有用之才。

由此可见,后进生不是一块不可雕琢的朽木,只要教师全心全意去爱每个学生,有高度的责任感,“以爱心动其心,以严寻其行。”建立真诚的师生情,对后进生进行因材施教,与家长建立密切的联系,为后进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就一定能使后进生得到转化,发展它们的潜能。

总之,“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就是这个道理。

参考文献:

[1]朱玉清.怎样矫正学生的过错行为[J].北京档案,2011(12).

[2]娜仁嘎.浅谈班主任应该如何与家长有效的沟通[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7(2).

作者简介:黄易芊,1975年3月出生,女,广东台山人,学历本科,主要研究方向为小学教育教学。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转化因材施教后进生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如何对待后进生
“后进生”逆袭成第一
后进生也有真知灼见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