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
2018-07-14张斌
张斌
摘 要:教育现代化要求教育教学要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创新、不断更新,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也要重视“以创新教学思路、以满足学生受教育能力,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渗透进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教育领域更新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能够培养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培养学生在大数据中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語文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信息技术;教学;融合
一、信息技术对初中语文课堂的重要作用
1.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我国许多初中课堂中都配备了相应的多媒体设备,这正是教育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的体现。当前,随着信息技术及互联网云数据的发展,信息技术在初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更是能够帮助老师进一步更新教学思路与方案,使教学手段更加丰富多样。多媒体作为信息技术中的一种,简单的PPT技术展示便能够有效减轻老师的教学负担,使老师能够通过更加客观的展示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主题,加深对文章的认识。
2.锻炼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作为一项新鲜事物,教师在课堂中对其加以运用能够在学生面前做好一个榜样,帮助学生熟练其操作,例如近几年,许多学生从小学起就开始接触PPT教学模式,他们也能够在课外小组学习中制作PPT,结合文章学习的内容一页页地向老师和同学们展示他们对文章的理解。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进一步融合,有利于学生学到如何利用大数据收集信息,在课前预习的时候知道通过互联网搜索的方式收集与文章内容有关的资料,以此加深对课文的印象。
3.提高学生语文理解与处理能力
信息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并且具有动态性和交互性,能够刺激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感知器官同时接受信息。利用信息技术,学生能够更加形象直观地认识并记忆学习中的重难
点。例如《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课,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影视作品,更能够使学生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爱国奉献、所向无敌的大无畏精神有直观的体会,这也有利于他们对课文内容有更深的理解与概括能力,也能够体会课文中所体现的人文情怀与责任感。
二、初中语文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主动学习能力差
初中语文教学主要强调知识的传授和灌输,传统语文教学课堂主要是以教师讲、学生听的形式为主,师生探讨交流的时间少、次数少,而且由于教学量大、教学目标重,容易导致教师占用时间过多,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很少。这导致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也将相对较差,没有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2.学生过于依赖教师,创新能力弱
基本的语文学习习惯在学生自小接触语文这一科目时就开始培养了,到了初中阶段,初一时期的他们会比较有热情地进行创新学习,在课堂中重视思考,但是随着教师设计的教学路线越来越重复且明显,容易导致学生在高年级阶段反而产生依赖性强等心理,失去对知识点、学习方式、学习习惯进行创新的热情和能力,导致创造性学习能力弱。
三、完善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融合策略
1.利用多媒体完善学生主体地位,重视课件定位
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信息技术的运用是为了加深学生内心的体验,将学生带入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充分享受文、图、声、像等多方面融合的赏读意趣,以此完善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注重从视觉、听觉等多个方面让学生进行感受。例如,教学《黄河颂》一课时,可以先将有关黄河的背景资料在屏幕上显示,再放映黄河的壮丽风光,后播放优秀的课文配乐朗诵。气势磅礴的乐曲可以引发学生内心的共鸣,让学生体味到作者对祖国、对英雄真挚的爱与赞美,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引导学生领略到作品所带来的震撼与气魄。
但是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还要重视这种教育手段与课件要完美融合,课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教师要尽量以少而精的计算机资源,制作出简而优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贯彻“需要就用”“用了有效”“相互融合,适可而止”的原则,要明确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融合是一种为了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学手段,不能觉得上课的目的是使用信息技术教学,从而脱离教学目的,这就违背了信息技术的初心。
2.重视学生课堂、课后的表现,锻炼学生的创新自主能力
信息技术的创新为教师提供了远程教育、在线教育的途径,教师在课堂中教学任务重,师生交流少,可以通过课后远程教育的方式加强与学生之间的联系。例如有教师会在班级群中每天发送一篇与将要学习的课文相似或相关的文章链接,或学生可以在每天早上上学的途中阅读一篇文章或聆听一篇朗诵。此外,教师也可以在班级群中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文章的看法,并对此加以鼓励和赞扬,以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与信心。这样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都能够带来积极的作用,也能够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对教师更加信任的同时,也能够认识到创新学习方式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张振丽.整合视野下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融合[J].考试周刊,2017(90):65.
注:本文系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教学深度融合的探究》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2017]GHB1714)。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