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跨文化课堂的多维性构建
2018-07-14王柳
王柳
摘 要 随着21世纪全球化的日趋深入,跨文化教育已成为教育国际化的一种新思潮。如何将丰富的跨文化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并与跨文化课堂有机结合,是新思潮带来的新课题。通过分析我国跨文化教学现状,提出将对外汉语教育资源引入课堂,将对外汉语教育与外语教育在跨文化教学方面进行横向交叉,探讨跨文化课堂的多维性构建。
关键词 跨文化课堂;对外汉语教育;外语教育;教学资源;大学英语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8)04-0062-03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globalization in 21 century, cross-cultural education is becoming a new trend. How to convert rich social cross-cultural resources into teaching resources and combine them with cross-cultural classes is a new research task. By analyzing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cross-cultural classes in China,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multi-dimension concepts via in-troducing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resources into cross-cultural class and integrated utilizing cross-cultural teaching experience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and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Key words cross-cultural class; external Chinese education;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teaching resources; college English
1 引言
随着21世纪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全球化交流的日益增多,跨文化教育已成为教育国际化的一种新思潮。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了“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以及“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的要求[1]。以此类纲要为指导,源于20世纪末英语教学的跨文化教育逐步发展,大学教育增加了多元文化的课程,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成为共识。
跨文化课程逐步细化为英语专业的跨文化课程、非英语专业的跨文化课程、作为公选课的跨文化课程、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课程等多个方向。同时,随着国家汉办在海外建立的孔子学院、孔子课堂的数量不断增加,各高校的来华留学生和外派教师的数量也相应增加,使得学校情境下的跨文化资源愈加丰富。
然而,纵观我国学校情境下的跨文化教育,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下面一些问题,影响了跨文化教学的丰富性和厚度:
1)学生接触域外文化的模式单一,课堂内容以教师授课为主,过于注重不同文化的语言差异;
2)跨文化视角无法贴近各国的本土文化,教学材料多是以第三方的视角揣摩本土居民的内心分析,缺乏与不同文化交往相处的经历;
3)课堂中营造的跨文化氛围不够真实,操练中只是假设模拟的跨文化氛围,缺乏实践性。
如何将丰富的跨文化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并与跨文化课堂有机结合,是新思潮带来的新课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跨文化教学的现状与问题,提出将对外汉语教育的资源引入课堂,将对外汉语教育与外语教育在跨文化教学方面进行横向交叉,探讨跨文化课堂的多维性构建。
2 跨文化教学现状与问题
教学研究的现状 彭世勇曾对2000—2010年10年間发表在我国CSSCI类528种学术期刊和外语类核心期刊上的1043篇有关跨文化交际的论文进行数量对比分析。分析发现:跨文化交际研究在我国还没有成为主流的学术研究,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绝大多数论文发表在非核心或不知名的学术刊物上,10年间发表在CSSCI类学术刊物上的跨文化交际论文只占全部已发表的跨文化交际论文总数的13.5%[2]。
陆少兵曾对我国跨文化教学研究进行文献分析。分析发现:我国跨文化教学主要依附于语言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虽然已成为教学的重要目标,但在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评、教学效果评估和教学模式开发与运用方面尚存在较大欠缺[3]。
以上两位学者同时指出,在我国跨文化交际与教学研究中,长期以来实证性论文占比很小,一般论述和思辨性论文居多。而国际主流跨文化交际研究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研究内容跨学科;二是研究方法讲究实证。同时期在美国刊物上实证性研究论文占主导地位,而在我国刊物上基于实证研究的跨文化交际论文不到1%。
教学对象与教学目标 我国跨文化教学的对象主要分为来华留学生和本国的学习者,前者对应的是对外汉语教育,后者对应的是外语教育。
对外汉语教育是新兴学科,受众的范围相对较小,跨文化课程的内容和目的主要在于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概况及文化传统、本族文化与汉文化的对比,培养由不同文化因素达成的思维整合[4]。
外语教育划分为面向外语专业学习者的跨文化教学和面向非外语专业学习者的跨文化教学,即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学。由于受到语言教育政策的制约,我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课程的内容和目的主要是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社会、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的情况及其文化传统,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5-6]。
到目前为止,由于教学目标的不同,对外汉语教育与外语教育的跨文化教学一直平行发展,没有任何交叉。该现象说明这两种教育只重视本学科内的纵向发展,还没有意识到两种语言文化教育横向发展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根据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间的关系,跨文化教学形成了三种模式:地域文化学习兼并模式、模擬交际实践融合模式和多元文化互动综合模式[7]。在教学实施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师自身跨文化经历与背景的限制,三种模式各有长短。在教学方法上,由于教学大纲的统一要求以及缺乏域外实景材料的条件限制,国内跨文化教学主要依附于语言教学。这种重视外在知识和交际行为的传统教学方法,忽略了学生感悟文化共性与个性的过程,过度的文化导入理念无法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敏感度和洞察力,过分强调入乡随俗不能帮助学生形成对不同文化的正面态度。
此外,课堂讲授、文化讲座、小组讨论是目前跨文化课程主要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缺乏体验型的实景材料和本土居民的深入介绍,缺乏与不同文化交往相处的经历和实践性,限制了学生跨文化范畴,影响了学生跨文化敏感性和跨文化技能的提高。
3 跨文化课堂的多维性构建
基于跨文化教学存在的上述问题,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涉外资源,从以下几个方面增加跨文化课堂的多维性:
将不同国籍的来华留学生引入教学过程 营造跨文化交际的氛围,以最接近各国本土文化的视角,展示以不同国家的人文景观为内容的客观文化、以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为内容的主观文化,为学生提供不同的文化对比视角。不同于英语课程中的跨文化教学,以情景交际为主的跨文化课堂淡化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淡化语用方面的问题,将教学重点放在了解国与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关注文化差异对交际的影响、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中国学生可以就相关的文化内容与来华留学生展开跨文化话题的讨论,并通过话题间产生的跨文化冲突形成正确的跨文化态度和跨文化意识,尝试使用跨文化思想分析跨文化冲突,从而实现跨文化课堂的教学目标。
将有境外工作经历的孔子学院教师引入教学过程 通过分享其长期的国外教学与生活经历,充实域外实景材料的视角。相比于留学生的本国文化介绍,外派教师的文化讲解可以从本族文化的讨论与反思出发,容易在跨文化方面与中国学生有思想共鸣。通过开放式、主题式的跨文化对比教学,外派教师的课堂参与更具专业性、跨文化角度的层次更高、思想更成熟客观,对学生的跨文化能力与思辨能力更具指导性。
尝试对外汉语教育与外语教育的横向交叉,丰富以往在单语言、单语境下进行的一维的跨文化课程 课堂教学中,要求留学生采用中英文交替的语言方式完成对本土文化的介绍;课堂活动中,鼓励中外学生使用中英文双语就文化差异进行直接对话,就不同的文化现象、不同生活方式的选择等问题进行问答讨论。在跨文化教学过程中,通过与同年龄、同教育背景的来华留学生在中英文两种语言的词汇运用、流利程度、临场表达等方面进行对比,经过课堂中比较、冲突、协商、思考的交际过程,不仅使中国学生认识到从不同视角看世界的重要性,而且使中国学生获得对自我第二语言知识和语言水平的反思,有助于推动其英语学习。
筛选适合跨文化课堂的域外实景材料,实现跨文化课堂内的文化多元化体验 随着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发展,丰富的留学生资源使得域外实景材料的多区域选择成为可能。在域外实景材料的选择方面,可以按照不同的洲际分类,对域外实景材料的内容和区域进行筛选,避免在课程中对某一特定文化的各个方面进行面面俱到的介绍,避免因过度强调英语国家的文化,强调单一洲际、单一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影响学生形成宏观的国际视野。多元的域外实景材料不仅能够丰富学生对英语国家的文化了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将视野拓展到不熟悉的非英语国家,从而形成多点多面的跨文化累积。
创造中国学生与来华留学生互为语言伙伴的机会,将课堂内的跨文化学习延续到课堂外 通过与来华留学生进行互为语言伙伴的交流互动,使中国学生能够在校园情境下应用所学到的跨文化理论,实现校园情境下跨文化能力的实际应用。
4 跨文化课堂多维性构建的意义
依托丰富的留学生与孔子学院教师资源构建多维性的跨文化课堂,丰富了在跨文化教学中如何加强大学生接触外国文化的实证性研究,为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能力与思辨能力提供了平台。
构建多维性的跨文化课堂,意在培养学生跨文化综合能力方面有所突破:
1)通过将域外实景材料引入课堂,与本土居民进行直接对话,与该文化的人们形成情感上的共鸣;
2)通过不同视角的文化对比,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跨文化知识,感悟文化的个性与共性,对不同的文化现象进行客观思考;
3)通过结合跨文化课堂的理论教学,在自我调控能力、认知能力和情感特质的维度方面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4)通过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得学生亲身感受文化的多元性、相互渗透性、动态性,形成多层次的跨文化能力;
5)通过对前后两次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最终形成大学生的跨文化能力模型及对其跨文化能力的评价。
同时,构建多维性的跨文化课堂也意在创立新型的教学观念和学习观念:
1)通过尝试将对外汉语教育与我国的大学外语教育进行横向交叉,探讨体验型的文化教学;
2)通过在教学中尝试人种学的学习方法,将多元文化的跨文化课堂延展为主动性互动式教学;
3)通过来华留学生与孔子学院教师的参与,弥补跨文化课堂中任课教师是唯一指导者的缺憾,扬长避短,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丰富跨文化敏感度;
4)通过改革传统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提高课程整体建设水平,推进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实现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祖晓梅.跨文化能力与文化教学的新目标[J].世界汉语教学,2003(4):59-66.
[2]彭世勇.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现状与困境[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14-18,94.
[3]陆少兵.跨文化交际教学:现状、趋势与未来[J].英语研究,2014(1):76-81,84.
[4]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5]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DB/OL].http://www.docin.com/p-33419584.html.
[6]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7]陈申.语言文化教学策略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