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高校大学生超前消费现状的研究

2018-07-14江贵勤白江波

中国集体经济 2018年2期
关键词:超前消费现状大学生

江贵勤 白江波

摘要:大学生超前消费已经成为社会越来越关注的现象,也是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文章从实证的角度,以贵州师范大学120名大学生为例分析当前高校大学生超前消费的现象特征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当前高校大学生超前消费现象具有普遍性、盲目乐观性以及物质性等特征;大学生超前消费与各自的年级、家庭住址、家庭经济情况以及月生活费之间都有显著性关系。因此,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时,要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入手,助其形成科学、理性、健康的消费价值观。

关键词:大学生;超前消费;现状

一、前言

消费作为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经济现象,它包括经济学上的生产性消费和生活上的消费,我们这里所涉及的是后者,“就是消费过程中的消费方式、消费方法等各个环节的综合”。而所谓的超前消费,则是由罗斯方最先提出来的,“是一种特定的消费行为,即超过今天的收入能力将明天的收入提前到今天支出”。通常所说的大学生超前消费即大学生的消费水平超出了大学生当前的承受限度,通过分期付款、信用卡套现、校园贷、向同学借钱等方式来购买自己的想要的物品。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极大提高,大学生作为一种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水平也进一步提高。然而,大学生的主要消费来源是家庭给予的有限生活费,不少学生脱离实际承受能力,出现了超高消费、盲目消费为特点的超前消费行为。同时“大学生在经济上尚未独立却拥有理财的自主权,其消费行为关乎成千上万家庭, 影响终生消费观乃至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他们拥有较丰富的知识, 正值青春年少, 是祖国的未来”。因此,能否准确全面的掌握当代大学生的超前消费的现状特征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也就变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研究大学生的超前消费行为,了解当前大学生的超前消费情况,分析大学生超前消费的相关因素,进而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助其形成科学、理性、健康的价值观,对于培养一代新人,促进国家的教育事业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为现阶段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和諧社会的构建发挥积极作用。

本文以问卷调查法来收集研究资料,调查对象是贵州师范大学120名在校大学生(不包括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通过在校园里随机发放问卷、现场填写的方式、收集资料。对调查资料利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包括频数分析、回归分析等,充分挖掘数据中的数量特征。调查共发放问卷145份,回收131份,有效问卷120份。调查对象中男性65人,占54.2%,女性55人,占45.8%;来自农村和城市(乡镇)的分别为72.5%、27.5%;85%的学生的生活费是来自家庭, 说明家庭还是学生生活费的主要来源,学生的经济独立性还有待思考 ,通过贷款、兼职、奖助学金、其他途径的分别为7.5%、2.5%、0.8%、4.2%。这些分布比例大致符合贵州大学生的总体特征,只是在年级分布上,大一和大四学生各占29.2%和54.2%,存在一定的偏差,但并不影响样本整体的代表性,样本具体人口统计学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二、大学生超前消费的现状及特点

(一)消费现状

超前消费在大学生群体中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大学生对超前消费的态度比较正面。在接受调查的120名大学生中,曾经有过超前消费的学生有44人,占36.7%。在被问及您是否有过超前消费的行为时,44选择“有”,占总人数的36.7%;在被问及“您身边的同学有没有类似于分期付款或者使用信用卡消费的?”时,有82人选择有,占到了68.3%,从这一数据可以看出超前消费在大学生中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为了了解大学生对于超前消费的态度情况,在被问及“您对超前消费行为的看法是?”,有20人表示赞成,36人表示反对,64人表示无所谓。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对超前消费是较为认可,也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参与到了这个“超前消费体系”中。

(二)消费结构

统计结果显示,在调查对象被问及 “您一个月的生活费大约是多少”时,其中501~1000元的有60人、1001~1500的有42人,而500以下及1500以上的仅有少数。同时在被问及“您的消费项目的开销,请按消费的金额从大到小排列”时,按均值排名从高到低依次是生活费开支(1.26)、购置衣物(2.70)、书籍及其学习用品(3.17)、休闲娱乐(旅游、看电影)(3.46)、其他(4.42)。

(三)超前消费的影响

在调查中,拥有或使用过信用卡的大学生当被问及“Q12:您每个月分期付款后,对你的生活有影响吗?”时,有70%的人表示有影响,有30%的人表示没有影响或是很小。这表明大学生对于超前消费的负面影响还是有所认知的,但是还是有一部分人对于超前消费所带来的影响还不能正确的认知和把握。

三、大学生超前消费的相关影响因素

大学生是否超前消费与年级、家庭住址、家庭经济情况、及生活费(每月)等四个因素有关,与性别、兼职情况等无关。为了探索影响大学生超前消费的影响因素,以大学生的性别、年级、家庭住址、家庭经济情况、兼职情况以及生活费(每月)等为自变量,以是否超前消费为因变量分别进行交叉分类分析,卡方检验结果表明是否超前消费与性别、年级、家庭住址、家庭经济情况、兼职情况以及生活费(每月)的关系在统计上不显著。为进一步分析大学生是否超前消费的影响因素,以是否超前消费为因变量,以性别、年级、家庭住址、家庭经济情况、兼职情况以及生活费(每月)等为自变量进行二元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是否超前消费与年级、家庭住址、家庭经济情况、以及生活费(每月)等四方面因素有关,具体表现为相比较于一年级大学生,二、三、四年级超前消费的可能性要大;相比较于城市,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超前消费的可能性要大一些;相比较于经济条件处于两端的“上层、下层”的大学生,中等家庭经济的大学生超前消费的可能性要大一些;相比较每月生活费500及以下的大学生,501及以上的大学生超前消费的可能性要大些。(见表1)。

从以上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当前大学生超前消费具有普遍性、过度乐观性,以及消费结构主要集中在物质需求上等特点。在调查对象中,近四成的受访者有过超前消费的行为,表明当前大学生超前消费已经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在受调查的对象中有70%的大学生对于超前消费表示不反对,表明大学生在对超前消费的态度中表现出过度的积极乐观。

与此同时,也从调查数据中分析也可以看出大学生的超前消费的群体中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更容易超前消费,而同时超前消费更加注重“平时的生活开销(生活费以及购置衣物)”,这反映了经济条件较差的大学生消费欲望更强,这是一种不合理的消费结构。

同时也发现在受访的大学生中近七成拥有或使用过信用卡(分期付款)进行超前消费,而信用卡作为一种可以提前预支的一种金融产品,是专门对于那些急需消费而暂时没有资金的有偿还能力的消费群体的。“经济上的短时间宽裕,实际上是助长了与自己经济实力不符的奢侈消费,已经成为许多年轻人一种娱乐和奢侈消费的借口。”

四、讨论和建议

超前消费在大学生群体中作为一种特殊的消费模式,越来越普遍。随之而来的负面因素也正在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着重要影响,笔者将结合上述的数据分析,从思想教育、道德修养、社会环境三方面提出建议。

(一)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

大学生是未来中国发展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决定着未来中国的前途。因而培养大学生养成健康文明的消费生活方式,对未来社会发展进步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 有关教育专家提出,家庭应站好孩子理财教育的“第一岗”。许多家长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吃好喝好,对孩子的要求更是无所不应,这样不劳而获的做法,淡化了孩子的责任感。作为家长,要从小就培养孩子形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学会记账、学会跟商家讨价还价、精打细算,把钱用到实处;并且有时间也带着孩子体验生活的疾苦,让孩子知道家长的钱是来之不易的;同时,父母也要做好模范带头作用,不浪费,不向孩子灌输“金钱论”等金钱至上的不合理的价值观,进而误导孩子。

2.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重视和加强对在校大学生消费观的正确引导,根据校园内大学生消费状况的新变化和出现的新问题, 做好大学生的消费文化引导工作, 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人修养和价值观, 从根本上、思想意识上提高科学的消费意识和观念。如可以通过校内广播宣传、海报张贴等形式,使大学生时时刻刻地了解消费的相关知识,从意识形态上起到宣传带动的作用,谨慎消费,由此避免过度消费、超前消费等行为。

3. 学校开设的诸如勤工助学的学生工作部门应把大学生的消费问题纳入到工作范畴。虽然学校的勤工助学工作部门存在,但是,笔者认为,它却主要是以帮助困难学生挣取生活费为目的的,但当大学生普遍存在超前消费等消费问题时,这样的部门应该设立更多的校内勤工助学岗位, 同时也积极拓展和寻求校外勤工助学岗位,以此来教导大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满足自己的需求,从心理上断奶,学会自立。

(二)大学生个人应该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根据本次问卷调查,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家庭,说明大学生还处在依赖父母的状态下。当前,大学生应该好好地学习,而不应该过着好逸恶劳、骄奢淫逸的生活,特别是对于办理信用卡或者分期付款的同学,更应该树立风险意识——自己是否能够偿还或能够及时偿还所欠金额。正如前段时间河南大学生郑某因陷“校园贷”巨债跳楼以及女大学生裸贷等,就是因为缺乏约束力和自制力,遭遇野蛮生长的贷款网络,走向毁灭。

(三)社会需要营造合理消费的环境

社會环境对于大学生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消费观念总会不同程度的受到社会的影响和制约。

1. 当前社会只是简单地把大学生当成庞大的消费群体来看待,学校周围随处可见的网吧、KTV、酒吧、麻将馆等可谓是一条龙服务,学生在学习之余,就不自觉得走进这些娱乐场所,在很多商家之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学生的钱是最好挣的”。这就不免让我们深思,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大学生还能把持得住吗?因此,对于这类场所,相关部门以及学校应该加大对周围商家的治理,并且有针对性的取缔一些不合法的商店,减少诱导大学生进行不良消费的场所。真正优化高校周边环境,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2. 大众传播媒介应增强社会责任感。大众传播媒介对我们消费者的影响是长远的、潜移默化的,当前,无论是公交车上的电视影像、还是路边的广告牌,无不在向我们传递着当下的消费模式。社会在发展,但并不意味着我们也在变富,当我们看到形形色色的广告时,再看看自己口袋时,稍微理性的学生只是看看广告而已,但经不起诱惑的学生呢?这就不免需要我们的大众媒介在宣传商品时,也应该用正确的、积极向上的舆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3. 社会监管部门应加强对网贷的监管。在校大学生郑某因陷校园贷而跳楼自杀,以及各类女大学生裸贷现象,将疯狂生长的校园“网贷”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这些贷款公司在向大学生群体推销业务时,不可能详细告知贷款利息、违约金、滞纳金等收费项目的计算方式和可能金额,反而经常是以“零首付”、“零利息”等低门槛进行欺骗诱导,致使某些涉世不深、自制能力较弱而又消费欲望旺盛的大学生上当受骗,从而既侵犯了“金融服务”消费者的知情权、自由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又有欺诈诱导和强迫交易之嫌。因此,银监、工商、公安等部门应当联合行动,对校园网贷中涉嫌违规、违法的现象依法进行调查、监管,避免再有悲剧发生。

“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如能够借贷助学、减轻家里负担,或用借贷为创业搭梯子,不失为一种选择,但是,这也是一把双刃剑,大学生不能盲目的对超前消费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应谨慎对待超前消费的热潮,从个人实际情况出发,自觉养成良好的理性消费习惯。总之,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社会、家庭、学校应该给予重视,并对其进行合理的引导与保护,切不可让他们年纪轻轻地成了社会上的“负翁”。

参考文献:

[1]张东虎.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以包头师范学院大学生消费为例[J].高等教育,2010(10).

[2]田风雪.大学生超前消费问题探析[J].教书育人,2006(32).

[3]樊兆华,唐汉卫.大学生消费文化的特点及教育措施[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0(05).

[4]李培晓.大学生超前消费令人忧[N].保定日报,2008-03-06.

[5]许晓蕾,梁中柱.大学生“超前消费”在攀比中蔓延[N].湛江日报,2007-09-12.

[6]牟艳娟.大学生消费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高教论坛,2008(04).

(作者单位:江贵勤,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白江波,贵州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超前消费现状大学生
“00后”大学生超前消费现象调查研究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超前消费与社会认可度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网络贷款的影响因素分析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