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贷款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7-10-19李春华黄忠吴望春
李春华++黄忠++吴望春
摘要:大學生网络贷款在给大学生学习和消费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通过对欠发达地区某高校1282名大学生的网络贷款调查,发现欠发达地区的大学生网贷情况并不严重。其贷款的主要目的是用于购买电子类产品,同时贷款利率奇高、贷款时多数家长并不知情。在对影响大学生进行网络贷款的因素分析中,得到了高年级、来自农村、家庭年收入较高、通过网络途径获知网贷消息的大学生较各自的参照组更倾向于进行网络贷款。因此,建议有关方面应在贫困大学生生活补贴、消费观念教育、监管网贷平台和家长知情等方面入手解决相关问题。
关键词:网络贷款;欠发达地区;超前消费;高利贷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29.050
1引言
最近几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催生了小额网络贷款模式。我国一些互联网金融平台看到了其中的商机,自2007年6月我国第一家P2P网络贷款平台“拍拍贷”正式成立以来,至2017年7月份,刚好整整10年的时间,运营的网贷平台达到2114家,P2P网贷行业成交量达到2454.91亿元(网贷之家,2017),网络贷款的增长速度势不可挡。
由于P2P网络贷款具有门槛低和方便快捷的特点,受到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小企业、农民和中小投资者的欢迎。但是,针对大学生的网络贷款本意是解决大学生的学费、培训费和消费等方面的问题,但也带来了因无力偿还高额债务而被迫自杀、女生被迫卖淫等不良现象。
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影响了大学生选择进行网络贷款?我们应该采取何种措施对大学生进行良性的消费教育和引导等等?本文将立足于对某高校的问卷调查来回答这些问题。
2文献回顾
对大学生网络贷款原因的探究,以往的研究主要是定性研究,对原因的探讨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国家法律监管不力、网贷平台野蛮式发展、大学生思想单纯,识别能力差、法律意识薄弱、过分强调自我过度消费或超前消费所致(祝李杨,2016;张跣,2016)。
在定量研究方面,有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金融素养(金融知识)与此高度相关,大学生掌握的金融知识越高,发生网络贷款的可能性就越小(张安然,2016)。有学者通过三个实验进行研究,该研究表明,低阶层大学生为自己的经济地位感到自卑,通过炫耀性消费行为作为补偿,因而更倾向于发生网贷行为(石可,2016)。
综上所述,绝大多数对大学生网络贷款原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定性研究方面,而在定量研究方面,要么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要么样本量较少,上述两个研究都没有超过400个样本量。上述定量研究是否适用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本研究将以广西某高校为例,使用定量研究的方法,探讨影响经济欠发达地区大学生进行网络贷款的主要原因。
3大学生网络贷款影响因素分析
3.1调查情况简介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广西某高校某学院本科生。这一调查主要涉及调查对象个人及家庭的基本信息和网络贷款的情况。本次调查一共回收了1282份问卷,其中有29名学生有过网贷记录,占总调查对象的2.3%。
从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来看,本次调查涉及一年级的学生约占30%,二年级约占26%,三年级和四年级均约占22%。从性别来看,女生居多,约占75%。户籍方面,以农业户籍居多,约占62%。大学生月均总消费的最低值为180元,最高值为4000元,均值在940元左右。
从被调查者的网贷情况来看,44%的学生听说过有针对大学生的网络贷款,在获悉大学生的网贷途径中,通过网络方式的最多,约占82%;通过同学或亲朋好友推荐的约占14%,通过其他方式获悉的占4%左右。在被调查者所知道的将近60种网络贷款平台中,按照出现次数高低,排名在前五名的主要有:分期乐(88次)、蚂蚁花呗(76次)、借贷宝(71次)、趣分期(49次)、爱学贷(28次)。在有过网贷经历的29名学生中,有两名学生共有过两次网络贷款,其余只有过1次网贷经历。在贷款的学生中,有11名学生是通过蚂蚁花呗平台进行的,其余学生的网贷平台比较分散,在此不再赘述。至于贷款的原因,主要是用于购物(16人次)和生活费补充(5人次),然后是支付培训费和帮助朋友贷款各占3人次。用于购物的学生中,主要用于购买电子类产品(8次)。关于网贷的条件,几乎都是零门槛,只要拥有大学生身份即可进行贷款,可谓门槛之低。贷款的额度最低是100元,最高是8000元,均值为1867元。而月利率最低为0,最高为35%,平均月利率为2.3%,即年利率为 27.6%,已经属于不受法律保护的高利贷。这些学生每月的平均还款额度为278元。在这些学生里,有约85%的大学生做到了如期还款。贷款时候家长不知道的比例占到58%左右,说明大多数家长不清楚自己的孩子有网络贷款行为。
3.2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前人的研究以及资料的可得性,本研究通过删除一些未填答的变量,得到了进入因果分析的937个个案。
在因果分析部分,本研究将“是否有过网络贷款”变量设为因变量,并用1表示曾有过网络贷款经历,0表示从没有过网络贷款经历。将年级分组(0表示低年级即大学1-2年级,1表示高年级即大学3-4年级)、是否为农村户籍(0表示非农户籍,1表示农业户籍)、人均家庭年收入分组(0表示其他,1表示1万元及以上)、获悉网络贷款的途径(0表示其他,1表示来自网络)共4个自变量纳入模型,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使用stata12.0统计软件,得到表1的回归结果。
表1的回归结果揭示,除了人均家庭年收入分组变量在0.1水平上显著以外,其余3个自变量皆在0.05水平上显著。具体表现为高年级的学生进行网贷的可能性比低年级的高,前者是后者的94.52倍(e4.55=94.52),说明高年级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经济自主性较强。农业户籍的学生进行网贷的可能性比非农户籍的高,前者是后者的1.45倍,说明来自农村的学生更可能进行网络贷款,这佐证了前人的研究结果。人均家庭年收入在1万元以上的学生较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学生更倾向于进行网络贷款,前者是后者的1.49倍,这部分说明了家庭是大学生还贷的坚强后盾,由于有着较强的经济基础,这些学生更敢于进行网络贷款。通过网络渠道知道有针对大学生的网络贷款,这一部分学生进行网络贷款的几率是通过其他渠道进行网贷的3139.81倍,说明了大学生接触网络与网贷之间的必然关联性,网贷离不开网络的推广。endprint
4结论和讨论
从上文的研究结果来看,在欠发达地区,有过网贷经历的大学生比例较低,不到3%,且有过两次网贷经历的更是微乎其微,因此总体来说,欠发达地区大学生的网贷情况并不严重。但是在有过网贷经历的大学生中,也暴露了他们贷款的主要目的是购买电子类产品、贷款利率奇高、贷款时家长不知情等情况,揭示了大学生网贷的弊端,这很可能与大学生的超前消费意识、对平台监管不力、大学生獨立意识强有关。
本研究结果还表明年级、户籍、人均家庭年收入和网贷获知途径对大学生是否进行网络贷款起到显著的影响作用。那些高年级的、来自农村的、人均家庭年收入较高、通过网络途径获知网贷消息的大学生较那些低年级、来自城镇、人均家庭年收入较低、通过其它途径获知网贷消息的大学生更容易进行网络贷款。这说明高年级的大学生独立意识较强,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可能由于经济条件原因,需要通过网络贷款来缓解生活费或者实行电子类产品的提前消费。与此同时,来自收入较高家庭的大学生由于有家庭还款能力的支撑,也会通过网络贷款去实现提前消费。此外,我们看到,网络传播方式是网贷平台宣传的重要途径,同时网络也是大学生接触网贷最主要的获得方式。
由此,当前除了国家有关部门出台相关政策规范限制网贷平台对大学生进行网络贷款以外,还应该对农村生源的大学生提供一定的经济扶持或补贴,首先要保证他们有足够的生活费维持其日常生活,不至于需要通过贷款来维持其基本本生活;此外要对这部分学生进行消费观念的教育,不能进行盲目的攀比,要端正消费观和人生观。而对于有一定还款能力的高收入家庭的学生,也要让家长知道贷款行为,不至于学生自己把控不住陷入高利贷的贷款泥潭。最后,有关部门应该加强网贷平台的宣传和运行监管工作,除了加强其规范性和合理性的监管以外,还应对其需假广告和宣传加以惩治,以防大学生误入歧途。
参考文献
[1]网贷之家.2017上半年网贷行业贷款余额首次突破万亿元[J/OL].https://www.jrzj.com/189644.html.2017-7-31.
[2]祝李杨.打防并举 警钟长鸣,斩断伸向高校的网络贷款黑手——从大学生网络贷款欺诈案例透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应对策略[J].亚太教育,2016,(6):238.
[3]石可.低阶层大学生的炫耀性消费——心理补偿视角[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6.
[4]张安然、陈晨.大学生网贷行为与金融素养探析[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4):6568.
[5]张跣.大学生网贷:虚假需要与消费伦理[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6,(5):858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