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优化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思考
2018-07-14薛小娜
摘要:捷克的夸美纽斯主张“能使教师和学生全都得到最大快乐”的教学。新的课程理念旨在力求课程的生活化,强调管理的人文化,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为了一切孩子”,“一切为了孩子”,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因势利导是教育教学管理的核心。
关键词:小学;基础教育;班级管理
本文,笔者从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遵循学生个体发展需求为前提,来探讨新时代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
一、 以学生个体差异为前提,优化班级管理
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个性差异、成绩差异、语言行为差异等。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个人一个性格,才会让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每个学生都具有多重个性,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来开展教育工作。性格的差异必然带来语言和行为的差异,有的同学性格内向,对老师的教育可能往心里去,但他不表达出来,有的同学可能对老师爱答不理,有的同学可能对老师的性格、讲课有看法,有的同学可能和老师交谈时措辞不恰当等等。诸如此类,作为教师应该尊重这种差异,同时采取一定教育手段让学生尊重教师的语言和行为,逐渐规范学生的言行。
二、 以学生心理需求为前提,优化班级管理
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各方面发育还不是很健全,他们对一些事物的看法还都不是很成熟,对学习的态度上,也表现出明显的不稳定性,容易动感情,也重感情,但是,他们的情感也易受外界的影响,容易冲动。比如,他们受到表扬立即兴高采烈,挨了批评则马上情绪低落。他们对自己喜欢的事积极性高,不感兴趣的事避而远之。这说明他们的情绪、情感处于大起大落的两极状态,而难以及时地用理智控制。所以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当中就要注意这些问题,全面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学生,时刻关注学生动态,对学生实施针对性的有效管理和教育。重要的是在对学生的管理教育过程中做到以情动人,用自己的爱心感动感化学生,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心和疼爱,进而使学生感到自己被教师所重视,从而进一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此外,教师对学生倾注爱心,也能进一步的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和教师之间产生一种“亲近感”。
三、 实施激励方法,优化班级管理
古人云:“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又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从儿童进入学校的第一天起,就要善于发现并不断巩固和发展他们身上所有的优点,如果相反,教育者仅仅把注意力集中到根除恶习,那是培养不出坚定的道德信念的。”在平时的工作中,抓住小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以鼓励表扬为主,善用表扬的艺术,以多树立新形象、新典范、新榜样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和集体主义精神。
在班級管理中,教师如果只从班主任角度去思考问题,很容易让学生形成敌对心理。因此,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管理方式方法,例如:学生上课爱讲话,对于教师的管理非常不利,针对这个现象,一开始,教师让学生选举产生前五名嘈话者,目的是对违纪学生了解得更具体些,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可实施后的当天,学生反应非常强烈,认为选出嘈话者伤了他们的自尊,而且学生也不愿意投票,甚至有一位学生还编故事讽刺这一做法。教师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第二天改变做法,由选举产生前五名嘈话者改为选举产生前十名表现好的学生,每个星期选举一次,给予表扬及奖励,学生很乐意地进行投票,也自觉地遵守纪律。学生的自觉性提高了,教室里又恢复了往日的安静。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善用表扬,对于学生来说有很大的肯定作用,而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一举两得的方法。
四、 构建班级文化活动,优化班级管理
班级文化对人的感染力是巨大的,它使置身于其中的每一个学生都感到一种无形力量和高尚精神的存在,有意或无意地影响、支配着学生的行为,陶冶着学生的情操。创造一个团结、文明、勤奋、向上的浓厚精神文化氛围,对提高全班学生素质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教师应该经常在班里开展有意义的班级文化活动,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用心良苦,对他们的爱。
例如,班里有学生生病了,教师可以组织其他学生集体去看望生病的同学,这不仅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爱和关怀,而且也使学生们更加团结更加友爱;其次,经常利用班会或语文课的时机念一些有关亲情、友情的,励志类的文章,再让学生做一些总结发言,这样,时间长了,相信美好的种子会在他们心里扎根的;再有,父亲节、母亲节,还有父母生日的时候提醒学生别忘了给父母带去祝福。这样,潜移默化地,学生也会在心底相信老师是个有爱心的人。
五、 加强班主任在职培训,优化班级管理
当然,除了转变班级管理的方式方法之外,我们还应该重视自身素养的提升,不断地学习和借鉴他人先进的班级管理思想,努力提升班主任的核心能力,换言之即是:我们必须要多吸收专业知识以及加强班主任的在职培训。首先,在培训前需要根据班主任不同的工作经历,不同的岗位要求以及不同的专业背景进行综合评判。然后,根据班主任对其职能掌握的不同程度,制订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训的重点不仅仅在与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多的是要以实例分析,增强班主任的实践能力。通过强化班主任管理技能技巧,从根本上改变班级管理的方式,以达到优化班级管理的目的。
六、 结束语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不管用什么样的劝说,也做不到一个正确组织起来,自豪的集体能够做到的一切。”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一定要注重班级文化的构建,注重班级核心凝聚力的体现,以班级为整体,以学生个体为依据来确定班级管理的方向。因此,教师必须对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护、个性特点了如指掌,以此增强班集体凝聚力,引导学生朝着同一个目标奋进。班主任面对小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应该学会正确面对,摆正态度,接受他们的问题,试图去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要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适度对他们进行语言上的鼓励,同时要注重对学生自我责任意识的培养,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丹丹.浅谈小学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J].才智,2015(27):8-9,11.
[2]夏炳群.浅析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J].学周刊,2015(05):9.
[3]张海霞.人本管理在学生工作中的实践[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5(3).
[4]陈杰,康红兵.激励机制在教师管理中的意义及操作[J].现代校长,2006(6).
作者简介:
薛小娜,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龙港镇湖前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