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层模式在职校体育教学中的开展分析

2018-07-14徐乐

读天下 2018年8期
关键词:职校应用措施体育教学

摘要:分层模式是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全新教学模式,将其带入到职校体育教学工作中,将切实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本文简要就职校体育教学工作中分层模式应用优势进行分析,同时探讨实际教学中分层模式应用的具体措施,最后立足于此,提出提升分层模式应用有效性的相关建议,以期为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提供教育教学参考。

关键词:分层模式;职校;体育教学;应用措施

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关键,科学的体育教育工作不仅有助于学生健康发育与成长,还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但就当前职校体育教育工作现状而言,部分院校虽已在教育改革方针引导下,提升了对体育教育工作的重视,但仍未建立完善的教育模式与教育制度。体育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依旧采用传统“齐步走,一刀断”教学方式展开教学,忽视学生个体的不同,难以达到体育教学目标。

一、 分层模式在职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一) 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分层教学不同于传统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更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需求以及感受,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既致力于优秀学生的体育能力开发,同时也未忽视对体能较差学生的培养,帮助学生制定符合自身情况的学习目标,并引导其朝着目标不断奋进。这样的教学模式将使学生获得更多学习自信心,从而在兴趣的指引下,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程学习中去。

(二) 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体育教学不仅承担着提升学生体质、培养学生体育能力的教育职责,更需在教育教学中全面培养学生情操、品格以及意志,为祖国、社会输送身心健康的现代型人才。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一刀断”教学方式,一方面导致低体能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具有体育潜力的学生的发展,难以达到以上教学目标。而分层教学模式在应用时,却能结合生源实际差距,统筹规划与安排,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帮助学生实现个体发展,全面促进多层次学生进步,切实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三) 促使学生实现个体发展,激发个人体育潜力

分层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设计、教学内容选择以及学生学习情况评价等都是以学生实际情况以及个人能力作为参考依据的。这将使得教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贴合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方便教师挖掘学生体育潜力,激发其潜能,帮助具有特殊天赋的学生在体育道路上越走越远,避免体育人才被淹没。

二、 分层模式在职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措施分析

(一)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学生分层

分层教学模式应用的首要步骤即,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学生分层,这是落实分层教学模式应用的前提。当前,部分体育教师虽已将分层教学模式带入到体育教学之中,但其在进行学生分层时,通常是以体育考试成绩、学生身体素质情况作为唯一分层标准,该方式虽能达到一定效果,但也并不十分科学,容易打击学生自信心,形成过于追求高分的教学形式。因此,教师在进行学生分层时,除了参照学生项目考核情况之外,还需综合考虑学生兴趣、身体机能、体育爱好以及个人性格特点等因素,纳入学生层次选择意向作为参考,划定分层线,将学生分为好、较好、一般三个层级。

同时,教师还需考虑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可能出现的学习变化,定期进行分层的重新考量,并依照全新的考量情况重新划分层次,以此保证学生分层的合理性、稳定性。例如,某学生在短跑项目教学的划分中被划分为“一般”层次,但其在之后的学习通过努力,提升了自身在短跑项目中的运动能力,已逐步达到“较好”层次标准。在这种情况下,若依旧采用“一般”层级教学方式予以教学,则将限制该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需定期进行层级划分考量,及时调整层次划分,给学生最为正确、合适的教导。

(二) 以学生分层为基础制定分层教学计划

不同层次的学生,其在体育天赋、运用能力、身体素质以及兴趣爱好等层面都存在差异。而分层教学的重点就在于根据学生个体存在的差异,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与教学模式。以上述学生分层设计为基点,教师在制定分层教学计划时,首先需制定针对性教学目标,如,针对好、较好、一般三个层级的学生,教师可将教学目标分别确定为增加高难度体育拓展训练与教学、提升学生运动专业性以及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并要求学生达到基本体育学习标准。

之后,为达到教学目标,教师还需根据学生层级,选择针对性教学内容,制定针对性教学计划。以短跑项目教学为例,针对“好”层级的学生,教师应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无氧代谢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具体可设置50米往返跑训练以及100米计时跑训练等。针对“较好”层级的学生,教师在教学时需致力提升学生的短跑运动能力,具体可选择放松快速跑训练作为主要训练方式。而后,针对“一般”层级的学生而言,教师需将教学重点放在规范学生短跑动作方面,可将快速跳跃、快速后蹬跑以及起跑反应训练等作为主要教学内容。

(三) 分层级进行体育教学评价

在分层教学模式中,学生由于个体不同,所接受的体育教学内容也存在差异,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评价时也需要划分不同的评价标准。这样一方面可方便教师及时、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也可提升评价结果的应用有效性,方便教师以评价结果为参考更新教学内容,重置教学计划。为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需拓宽教学评价主体,即将学生、教师以及学生家长都纳入其中。其次,教师需设立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以及家长评价等。另外,评价内容的选择,应广泛涵盖学生考试成绩、学习进度、运动技能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等各方面。同时,针对不同层级学生,教师还需划定不同的评价标准线,并充分考虑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

否获得了进步,是否完成了预期的学习目标,以做到教学评价的全面性、科学性。

在评价结果出来之后,教师需针对进步快、成绩优异的学生提出表扬,上调其学习层级。同样,针对学习水平较差甚至退步的学生而言,教师需要投注更多的关注与关心,帮助其分析自身在学习方面存在的不足,找准学习问题,鼓励其树立学习自信心,改正学习错误,力求通过努力改变当前的学习现状。

三、 提升分层体育教学有效性的相关措施分析

分层教学模式在职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并不是照搬教学模式的流程化教学形式塑造,而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创新教学模式,从细节出发,提升分层教学模式应用的有效性。首先,教师应构建连接体育课堂内外的桥梁,全方位提升教学质量。在严抓课堂教学的同时,更为广泛的考虑到学生课外的体育锻炼。这需要教师注重宣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引導并鼓励学生在课外积极进行体育锻炼,积极开展并参与到课外体育活动当中,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体育运动观念与运用习惯。

其次,教师在运用分层教学模式展开教学时,还需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根据教学评价结果及时优化、调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同时,吸取、学习更为先进的教学模式,积极与其他体育教师、体育学者共同探讨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全面提升教学有效性。

四、 结束语

在职校体育教学中引入分层教学模式,不仅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升体育教学质量,还有助于学生个性发展与体育潜能激发。鉴于此,体育教师需予以该教学模式足够的重视,根据学生体育能力、学习情况进行合理的层次划分,并针对不同层次制定不同教学计划,落眼于每位学生的发展。同时,为切实发挥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教师在教学时还需实时调整分层教学计划,加强课内外衔接,以及科学制定学生层次划分标准,以更为高效、高质地开展教学。

参考文献:

[1]曹平.简析体育教学中的分层教学模式[J].中华少年,2017(21):209-210.

[2]孙文辉.分层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文理导航(上旬),2016(05):96.

[3]王倩倩.对篮球分层教学法运用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3(89):110-111.

[4]曹凤侠.实施分层教学提升体育教学成效[J].教师,2013(01):75.

[5]钱云林.因材施教,实事求是——谈体育分层教学的几点尝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5(36):262.

作者简介:

徐乐,河南省郑州市,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职校应用措施体育教学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在职校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职业学校名师的界定
让职校师生的心更敞亮
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分层教学研究
探析关于仪表编程自动化技术及应用
对话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