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提高初中生数学课堂参与度的有效方法

2018-07-14赵卫玲

读天下 2018年8期
关键词:参与度数学课堂初中生

摘要:数学源于生活,服务生活,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开发、生活和学习具有重要作用,数学教学目标是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并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技术的探究能力,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创造性思维。针对初中数学教学,教师需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根据初中数学教学目标与任务,结合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参与度,最终帮助学生高效掌握数学知识。

关键词:初中生;数学课堂;参与度

基于新课改教学理念,学生不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积极的参与者,是课堂的主人。课堂教学是师生活动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摆脱填鸭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努力探索,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提高与发展。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对学生数学课堂参与度的提高进行如下阐述。

一、 课堂参与度的内涵及作用

(一) 课堂参与度的内涵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成为教育者最关心的话题。课堂参与度,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具有转变和影响的重要意义,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这也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所谓课堂参与度,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内容、学科特点,以及学生特点,创设一定的情境、提出问题,基于学生对问题的研究进行指导,通过学生多种感官活动,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实现对自身知识结构的丰富。

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提高,是教师教学意义的最终表现,也是学生学习效果优良的关键。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数学的特点以及学生的特点,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参与度,最终实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高效掌握。

(二) 课堂参与度的作用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对自身知识进行扩增的过程,但是,先决条件就是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实现对知识的内化。对学生而言,课堂参与度的提高是,通过语言交流实现思维交汇,进而实现真正意义上对知识的学习,丰富学生的各项认知与技能;对教师而言,学生参与度的提高,能够完成教学要求,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实现教师的教学意义。

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和困难性的特点,并且对学生将来数学知识的学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足以见得,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度的重要性。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初中数学知识,为将来数学知識的学习做铺垫。同时,通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能够实现高效的初中数学教学效果。

二、 初中生数学课堂学习现状

(一) 教师方面

1. 教学方法单一

初中生的心理和生理,处于尚未成熟的发展时期,抽象思维也处于发展阶段,初中数学知识对初中生来说具有抽象性。因此,初中生的数学学习需要一种生动形象、具体可靠的教学情境,但很多初中数学教师往往忽略这一点,往往过分强调数学抽象语言,长此以往,导致初中生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数学课堂参与度降低。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将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参与度。

2. 教学模式落后

在很多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占据着课堂的主体地位,对课堂“一手操办”。初中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需思考与探究,只需“接受”。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教学课标为依据,以教学目标为指导,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以及解决问题的思维的建立。

(二) 学生方面

1. 行为方面

初中是学生最活跃、好动的时期,由于这种生理因素的影响,很多学生在课上会好动、爱讲话、自控能力差。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效利用初中生的这一特性。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或是实践,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

2. 思维方面

初中生的思维发展不完善,并且具有脑洞大的特点,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会产生走神的现象。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行为,及时关注学生的想法。通过对学生想法的理解,进行数学知识的渗透与扩充,充分提高初中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参与度。

三、 提高初中生数学课堂参与度的教学方法

(一) 创设故事情境

利用有趣的数学故事进行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对数学学科中的人文精神进行展示,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可以创设故事情境,借助故事的讲解抓住学生的关注点,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渗透,同时展现数学中的人文精神,多方面培养学生。

比如,在“概率的初步”教学中,笔者借助梅勒的故事创设教学情境。课上,笔者没有直奔主题,而是先问学生是否知道梅勒,学生纷纷表示不知道后,笔者对因赌博恶习名垂青史的梅勒进行介绍。学生在听到笔者介绍梅勒是一名学者与赌徒的时候,对笔者的人物介绍产生了兴趣,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倾听中,部分学生还对梅勒分配赌资的问题进行提问“到底谁赢了”。由此,笔者开展对概率事件的讲解。随后,笔者介绍到梅勒对数学的贡献,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面对问题的时候,不要气馁,应积极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笔者借助梅勒的故事创设教学情境,在学生对梅勒赌资分配产生疑问的时候,笔者对概率知识进行导入。由于学生对梅勒故事具有较高的兴趣,有助于笔者对概率知识教学的展开,并且笔者借助梅勒对数学的贡献,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故事的讲解,激发学生对数学内容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以及对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

(二) 开展游戏教学

竞争意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意识,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教师可以开展游戏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在游戏中的竞争过程,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同时,在开展游戏的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参与度,促进学生对知识扎实掌握。

比如,在“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中,笔者改变传统教学方法,运用游戏教学,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在开展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前,笔者提出“2x+y=40”,并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接龙,“老师给出x的值,点下一名同学,这个同学给出y的值,并随机说出另一个x的值,再点下一名同学,咱们大家看一下,哪位同学说得又快又准。”学生在听清游戏规则后,都开始跃跃欲试,很多同学甚至开始在演算本上进行计算。笔者说“x等于5,A同学。”A同学听到后,马上说出y等于30,x等于6并点B同学。B同学计算后说y等于28……随着游戏时间的变长,学生逐渐发现其中简单与困难的规律,并积极参与到回答中。“这样算的话结果很多,那么如果我再增加一个方程呢?”笔者提问。在刚才一个方程的游戏中,学生跃跃欲试,在笔者提出这样的提议后,学生们兴趣高涨,并勇于尝试。笔者提出另一个方程式x+2y=50,学生尝试了很多组x与y的值,但很难实现对两个方程式的满足。这时一名学生说道“x=10,y=20。”笔者提问“是如何计算出的”,该生说是一组一组尝试的。“那是否有简单的方法呢?”随即,笔者展开对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答方法的教学。

笔者以游戏教学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游戏过程中。学生通过对x与y值的计算,对二元一次方程有了简单的认识,随后笔者开展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学。由于学生对游戏较高的热情,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笔者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学中。针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好动的行为习惯,开展游戏教学,利用学生对游戏热烈的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最终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高效学习。

(三) 多媒体化教学

多媒体是现代教育手段中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能够充分活跃课堂的气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提高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学习兴趣,最终实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高效学习。

比如,在“旋转”教学中,笔者利用多媒体对图形进行旋转展示,帮助学生对旋转知识进行学习。笔者利用多媒体,对线段OA围绕O点进行旋转,旋转至OB。学生通过对线段OA旋转的观看,发现线段在旋转的过程中形成了角AOB,“角AOB叫什么呢?”笔者提问学生,学生结合之前的预习能够说出旋转角的定义。但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不能参与到课堂讨论中。随后,笔者借助多媒体对香港回归视频进行播放,由于视觉和听觉为学生带来的感官上的冲击,学生积极观看视频。在视频播放最后,笔者将香港区徽设为最后的停留画面,并提问“香港區徽可以看做是什么基本图案,又是怎样旋转得到的呢?”由于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对香港产生了兴趣,在笔者提出问题的时候,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对问题的研究中。根据刚才的教学内容,学生在讨论一段时间后说道:“香港区徽是花瓣经过4次旋转产生的,每次的旋转角度分别为72°、144°、216°、288°。”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旋转知识缺少兴趣,导致课堂参与度降低。随即,笔者借助多媒体播放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学生对视频的观看开展对旋转知识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增强,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利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感官上的吸引,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

(四) 组织协作学习

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必然具有差异性的存在,这对教学具有积极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这一点,组织学生进行协作学习,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产生思维的碰撞。同时,在学生进行协作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达到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与资源共享的效果。另外,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由于平等心理的存在,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协作学习的过程中,间接性实现了教师的教学目标。

比如,几何知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内容,初中几何知识的学习对高中几何知识的学习具有基础性作用。因此,在完成几何图形教学任务后,笔者通过对试题的筛选选出如下试题组织学生进行几何知识的应用。在△ABC内取一点M使∠MAB=10°,∠MBC=30°,设∠ACB=80°,AC=BC,求∠AMC。(图如下)学生在观察试题的过程中,产生困扰,部分学生由于试题较高的难度失去了解题的兴趣,开始在课堂上有小动作。笔者通过对学生的观察,根据学生对试题的学习兴趣进行分组,按照“领导者”“记录者”“研究者”“参与者”等身份,组织学生开展协作学习。在学生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发现,A学生在自己解答试题的过程中明显产生了退缩行为,但是,在协作学习的过程中,受到其他学生的影响,能够参与到试题的讨论中,并且在“研究者”说道可以证明出角相等的时候,A学生能够根据所求条件,说出△ACE≌△MAE,得出AC=AM,最终求出∠AMC=70°。

笔者在帮助学生对几何知识进行巩固的过程中提出试题,学生在看到试题的过程中产生厌学行为,随即,笔者开展协作学习。利用学生之间的激励作用,鼓励学生参与到讨论中,间接性达到了笔者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协作学习,通过学生之间讨论氛围的构建,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谈论中,这也是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度提高的一种有效手段。同时,还可以最大化实现对学生差异性优势的有效利用。

总而言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真正参与的教学活动才是有意义的教学活动,同时也是最有效的。因此,教师在针对初中生进行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再根据学生初中阶段的特点进行教学方法的选择,最大化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高效的学习。初中是学生的过渡期,教师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为学生将来数学知识的学习打好基础,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学习知识,丰富自己。

参考文献:

[1]张冬梅.浅析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J].考试周刊,2018(06):94.

[2]徐艺航.“学案导学”模式对初中生数学课堂教学参与度的影响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7.

[3]姚丽娟.初中生基于微视频的数学自主学习策略研究[D].广州大学,2017.

[4]刘锦.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7.

[5]张正军.有效教学贵在“遥相呼应”——对增强初中生数学课堂参与度的粗浅认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16):6.

作者简介:

赵卫玲,广东省珠海市,珠海市体育运动学校。

猜你喜欢

参与度数学课堂初中生
在线教学下的大学生内在动机和参与度探析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上课时间太长,下课时间太短”的启示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