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课程力提升的对策
2018-07-14罗马
摘要:教师课程力包括教师课程理解、课程实施、课程开发、课程评价等方面的能力,是教师专业能力的核心要素。中小学教师课程力不仅影响着教师的专业成长,而且相应地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影响着学校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然而,当前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群体的课程力还比较薄弱,在课程力的认知和实践上正面临着一些困境,亟待每位中小学教师引起重视,在正确理解课程力的基础上摸索出提升自身课程力的策略,从而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关键词: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课程力困境;提升策略
一、 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课程力提升的策略
针对上述陈列的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课程力提升中所面临的困境,本文拟从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以下简称“石柱县”)各中小学校提升教师课程力的不同做法中提取出若干策略。
(一) 以课题研究为抓手
民族地区教育科研落后是不争的事实,严重制约了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教育科研是学校教育教学的第一生产力,课题研究不但能够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而且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更是教师课程力提升的有效捷径。以石柱中学为例,石柱中学以课题《基于核心素养下学科学法指导研究》为抓手,组织全校教师积极加入课题研究,由学科组长牵头,以学科组为单位组织教师编写学科学法指导,每个老师都分配有不同的编写任务。用一学期的时间编写初稿,然后编订成册,印刷成书。第二学期投入使用,学生和老师一人一本,在教学实践中,一边使用一边不断充实和完善,经过反复的修订,最终定稿。在编写学科学法指导的过程中,石柱中学教师的课程开发力得到了质的提升。
(二) 以高效课堂为平台
长期以来民族地区不少教师的教学处于“低效”状态,诸如教学目标不清、教学方法陈旧、评价方法单一、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被动学习等现象较为普遍地存在。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也许很多,但教师课程力问题无疑是其中极为重要的因素。以石柱第一初级中学为例,从2010年开始,石柱第一初级中学积极推行新一轮课程改革,其中最重要的举措便是实施“读、思、练”高效课堂模式。以“读、思、练”为操作模型,石柱第一初级中学的老师们重新整合教材,积极编写导学案,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对课程进行再认识、再加工,制定出科学的教学评价量表。在此基础上,石柱第一初级中学的老师们开发出典型课堂,开发出典型教学案例。以“读、思、练”高效课堂为平台,石柱第一初级中学的教学成绩突飞猛进,一年一个台阶,成为石柱县教育教学改革的排头兵和先锋队。
可见高效课堂模式的推行,倒逼教师回归到教育的原点,以人为本,重新解读课程标准,重新理解教材内容,重新设计教学案例。在对课程、教材、教学的一系列再认识和再加工过程中,显然教师的课程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三) 以特色課堂为突破
民族地区有丰富的地方课程资源,如果民族地区的中小学教师加以开发利用,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融入课堂,便会形成独具民族特色的教育教学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而且提升了教师的课程力,同时还将成为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以石柱县为例,石柱是土家族自治县,土家族有很多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和风俗习惯,在传承土家族文化的过程中,石柱县凤凰小学的音乐教师开发出土家特色的音乐课程,传承土家啰儿调,让学生学唱土家族的啰儿调;石柱大歇中学,老师们开发出独具民族特色的课间文化,上千学生利用大课间时间在操场上打莲萧,学生们手拿三尺长并装有铜钱的竹竿,用两端均匀而有节奏地敲打身体的脚、腿、手、肩等部位,边唱边跳,充满动感;石柱民族中学的老师们更是开发出赏心悦目的土家摆手操,以及独具石柱土家特色的白杆枪武术。
民族地区的中小学老师通过挖掘民族特色课程资源,开发出现代与传统相结合、民族文化与校园文化相结合的特色课堂,使得教师的课程力得到协同提升。
(四) 以名师引领为契机
教师专业成长离不开名师的引领,名师对教师的专业引领不应局限于教育理论的指导。教师课程力更多的是一种实践能力,需要名师更加富有针对性的、持续有效的“诊疗式”引领。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都应以实际效果为最终追求。以石柱中学为例,石柱中学是重庆市高中政治王小鸥名师工作室的基地学校,王小鸥教授每月都会到石柱中学指导政治老师教学,指导内容包括上课、评课、命题、高三复习等等。通过王小鸥教授的指导,石柱中学政治老师对高中政治课程的理解和把握更加精准,对教材内容更加娴熟,对高考的掌控更加自如。
(五) 以“国家培训”为牵引
国培是指由政府教育职能部门提供政策、经费支持和组织保障的教师专业发展活动。在国培中应针对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培训课程,在课程设置方面,不仅要关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而且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训。根据教师不同的成长阶段和专业发展水平,设置符合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需求的课程,开展针对性培训。在培训方式上,倡导反思性教学、行动研究等实践性教学,培训一支在民族地区中小学课程改革中发挥带头作用的骨干教师队伍。在培训方案上要灵活些,促进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把理论知识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在教学中不断反思,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风格。
二、 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课程力提升的技术路线
通过对石柱县各中小学教师课程力提升的策略的梳理,我们便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课题只有作用于课堂才能产生价值;只有基于课程研究和课程改革的课堂才能焕发生命力。教师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课堂为本深入研究课程,形成初步的课程观和课程力,然后通过高效课堂和特色课堂提升课程力,最后在名师的引领和国家的培训下进一步催化教师课程力的形成。
总之,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课程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在于民族地区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持之以恒,是以教师基于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为本为内因,以名师引领和国家培训为辅为外因;通过内生和外引达成教师课程力的协同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歆柳,杨福梅.教师课程领导力研究述评[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4).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EB/OL].
[3]马桂霞.小学教师的课程意识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
[4][美]派纳.理解课程:历史与当代课程话语研究导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5][美]阿普尔.意识形态与课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宋艳梅.西部农村地区教师课程领导力提升的困境与出路[J].河南社会科学,2010.
[7]徐万山.课堂教学的组织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B,2009(11):45-46.
[8]吴晓蓉,刘要悟.论教师与课程评价[J].教育科学,2000(1):35-36.
作者简介:
罗马,重庆市,重庆市石柱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