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学活动游戏化的几点思考
2018-07-13
幼儿园教学活动是幼儿学习和接受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而游戏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形式,也是幼儿最喜欢的部分。幼儿园教学活动游戏化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加入适宜的游戏元素,以游戏的形式来帮助幼儿学习,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游戏化是顺应幼儿阶段的天性、心理特点并响应国家政策号召的教学形式改革,也是现代化幼儿园教学形式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幼儿学习和成长。本文从幼儿园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幼儿园教学活动游戏化的策略,使教学活动与游戏相结合,帮助幼儿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一、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未处于教学主体地位
当前幼儿园教学模式多是幼师讲课,幼儿只是被动地听讲,幼师在课堂上占据了主体地位,存在着忽略幼儿需求的现象,这使得幼儿无法真正融入课堂,致使其从容易走神向厌恶学习发展。
(二)教学过早分科
幼儿还处于人生的初级阶段,没有分科意识,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知识也是以综合形式来呈现,幼儿园教学中偏向某一科目会影响幼儿的接受程度。例如,《数鸭子》儿歌中有数学知识的体现,因此幼师在教幼儿学唱时不能仅强调数学知识,也需要对画面、个别词汇进行解说。
(三)缺乏师生互动
幼师在课堂上为幼儿安排教学活动时,对师生间互动的重视度不足,忽视了幼儿的反应和反馈,这限制了幼儿的交流能力、动脑能力和动手能力,对幼儿的成长和幼儿园的教学发展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二、 使教学活动游戏化的必要性
(一)顺应幼儿的天性和心理
幼儿园的孩子处于人生的初级阶段,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而分散了注意力。因此,幼师必须正视幼儿的天性和心理特征,用游戏包裹相对枯燥的知识,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吸引其注意力,让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
(二)有利于幼儿园完成教学任务
幼儿的天性和心理特征让他们很难在课堂上保持长久的注意力,进而完整地接受知识并进行消化和理解。幼儿园肩负着初级阶段启蒙教育的任务,需要为幼儿培养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人际交流能力、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为幼儿建立初步的道德品质和人生观,而这些教学任务与幼儿阶段的特征是相悖的,因此,灌输式的教学很难达到教学目的。要想完成教学目标,则必须顺应幼儿的特征,在游戏元素的帮助下,为幼儿教授知识,培养幼儿的能力,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观念。
三、 使教学活动游戏化的策略
(一)保证幼儿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幼师要将幼儿置于教学主体的位置,为幼儿创设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为幼儿提供动脑思考、动手实践的空间,注重将教学内容与游戏和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幼儿更好地融入教学活动中。例如,按照幼儿的身高,为他们发放号码牌,让幼儿自己进行身高的排序,幼儿完成后,根据号码牌和身高,配套学习数字间的大小顺序和身高的高矮,这样不仅给了幼儿独立思考和行动的空间,还将身高、数字大小联系了起来,提升了学习效率。
(二)综合性教学
日常生活中,幼儿接触到的知识都是以综合的形式来呈现的,因此幼儿园的教学活动要将生活和学习进行连接,搭建起衔接的平台,以跨领域、综合性的教学内容为幼儿建立知识点间的联系,形成完整的体系,充分发挥幼儿的联想能力,开发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完成启蒙教学任务。例如,在进行关于苹果的教学时,可以先让幼儿对苹果的颜色、外形、口味等客观现象进行描述,锻炼幼儿的表达和联想能力,然后用绘图的形式将实物和美术联系在一起,用涂鸦的形式来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无论幼儿将苹果涂成什么颜色,幼师都不要急于纠正和批评,因为这是引导幼儿认识色彩的好时机,最后让幼儿认识苹果这两个字,带领幼儿将想象、绘画和文字相连接。这种跨领域、综合性、系统的教学形式可以不断地以新奇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幼儿的学习效率和幼师的教学效率。
(三)注重师生互动
在教学活动中,幼师应当是引导者和带领者,课堂教学的内容也不应当被固定,而应根据幼儿的需求和反馈进行灵活调整。同时,幼师要明晰幼儿的关注点,适时根据他们的关注点提出问题,引出教学内容。在课堂上,要给予幼儿足够的思考和动手时间,针对幼儿在思考和实践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解,又或是引导他们从生活中寻找答案;在课程结束后,将教学内容向生活延伸。例如,根据儿歌内容画一幅画,这样既帮助幼儿回忆、复习了课堂内容,还引入了绘画方面的教学内容。
四、 结语
幼儿园教学活动游戏化对幼师的要求相对较高,需要幼师为幼儿营造自由度较高的学习氛围,调动各方面资源,为幼儿呈现综合性的教学内容,还要用游戏元素进行包装,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幼儿的学习效率,培养其动脑和动手的能力,这是现代学前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