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长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寿命的护理措施

2018-07-13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6期
关键词:内瘘维持性疼痛感

周 敏

(湖北省荆门市中医医院,湖北 荆门 434000)

血液透析是延长终末期肾病患者生命,延缓疾病发展的重要治疗方法,有效的血液透析通路可以保证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同时提高生活质量。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通路,维持功能良好的血管通路成为众多研究的重点。张桂燕[1]对291例结束长期血液透析留置的患者进行跟踪随访,结果发现有部分患者由于不懂如何合理护理内瘘,从而造成内瘘感染、内瘘阻塞、假性动脉瘤等不良并发症的发生,发生不良并发症后,会造成血液透析患者出现焦虑、担忧的情绪,使得社会功能降低,使生活质量下降。可以看出良好的动-静脉内瘘功能关乎到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及预后。因此本文拟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9月我院2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分析提高动-静脉内瘘寿命的护理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9月我院2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2组:研究组和对照组,2组年龄、性别、透析时间、肾脏疾病患病时间无差异(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年龄、性别对比(±s)

表1 2组患者年龄、性别对比(±s)

组别 男/女(例) 年龄(岁) 透析时间(月)肾脏疾病患病时间(年)研究组 46/54 53.26±8.52 8.64±1.25 8.47±1.25对照组 47/53 54.19±9.25 7.71±1.35 8.26±1.34 t/χ2 0.01 0.41 0.25 0.47 P >0.05 >0.05 >0.05 >0.05

1.2 护理方案:2组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后,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系统的优质护理。

1.3 常规护理:评估透析患者身体状况,进行动-静脉造瘘健康知识讲解,操作时严格无菌操作,选择合适的穿刺方式,透析结束后进行压迫止血,出院随访期间做好指导、督促患者保护内瘘。

1.4 系统的优质护理方法:①穿刺方法:夏亚林等[2]指出合理的方法和科学的穿刺技术可以提高动-静脉内瘘的使用时间。目前我院常规的穿刺方式有区域法、扣眼法和绳梯法。护士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如内瘘走向、吻合方式 、分支等因素),为患者选择合适的穿刺方式,对于血管条件差的患者,由高年资、穿刺经验丰富的护士亲自穿刺,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②穿刺技术:胡婕[3]指出提高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技术可以延长内瘘的寿命。根据众多文献报道及我院护士穿刺经验,我们发现常规针尖与皮肤呈20°进针时,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较低。若改变穿刺角度,40°角进针时,不仅可以减少患者疼痛感,还能提高穿刺成功率。③压迫止血:陈雪玲[4]指出透析后正确的压迫止血可以提高内瘘的寿命。首选在透析结束后,护士根据患者得年龄、文化程度进行护理讲解,告知患者压迫的力度,压力力度太小,可能造成渗血,也不能压迫太重,造成血栓形成。同时压迫位置上要准确,确保阻断内瘘血流。在压迫时间上不宜过长,以免造成血管阻塞,致下次穿刺困难,一般控制时间在20 min左右。李红艳[5]显示3.0 cm×1.5 cm的纱布卷加胶带压迫止血可以起到良好作用,该学者首先对穿刺点进行消毒,随后纱布与血管平行放置,再用透明胶布交叉固定,以护士可以触及震颤音为度。④内瘘使用时机:动-静脉内瘘形成术后,避免过早使用。有学者对210例进行动-静脉内瘘形成术的患者进行随访,结果发现术后1个月开始使用动-静脉内瘘,能够确保静脉充分扩张,血管杂音响亮,同时发生内瘘堵塞、渗血、感染的概率大大降低。⑤透析间期:①注意控制水钠,保证体质量控制在干体质量4%~5%。防止体质量控制不当造成超滤过多、过快,引起低血压,形成血栓,堵塞内瘘。②按医嘱充分、合理应用抗凝剂,必要时口服抗凝药。③询问患者的饮食与睡眠,告知患者动-静脉造瘘的相关注意事项。④督促患者保护内瘘,教会患者如何监测内瘘情况。透析后24 h给予内瘘热敷、热疗、涂抹喜辽妥软膏促进内瘘修复。⑤讲解血液透析期间的日常生活技巧,让患者勇于面对生活。⑥保持衣袖宽松,定期抬高患肢利于血液回流,减少组织水肿。

1.5 评价方法: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动-静脉内瘘穿刺时疼痛感及一次性穿刺成功率;2组护理前后动-静脉内瘘自我护理能力评分;2组动-静脉内瘘不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6 统计学方法:研究数据录入SPSS18.0统计软件分析系统,计量资料采用(±s)描述,使用t检验。两样本率用χ2检验法,当P<0.05,判断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研究组和对照组动-静脉内瘘穿刺时疼痛感及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研究组和对照组动-静脉内瘘穿刺时疼痛感及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比较有差异(P<0.05),见表2。

表2 研究组和对照组动-静脉内瘘穿刺时疼痛感及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2.2 2组护理前后动-静脉内瘘自我护理能力评分:2组护理前动-静脉内瘘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2组护理后动-静脉内瘘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比较有差异(P<0.05),见表3。

表3 2组对透析期间动-静脉内瘘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情况(±s,分)

表3 2组对透析期间动-静脉内瘘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情况(±s,分)

组别 护理前 护理后研究组 63.25±5.82 89.52±6.87对照组 62.37±6.02 80.21±7.24 t 1.93 6.47 P>0.05 <0.05

2.3 2组动-静脉内瘘不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2组动-静脉内瘘不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见表4。

表4 2组动-静脉内瘘不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3 讨 论

血液透析维持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生命最常用的技术,其中动静脉内瘘就是广大血透患者的“生命线”,动静脉内瘘的维护成为众多研究的重点[3-4]。本次研究发现研究组通过系统的优质护理后,在动-静脉内瘘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及动-静脉内瘘不良并发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可以看出通过系统优质的护理可以帮助内瘘的成熟,减少动静脉内瘘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样李红艳[5]对59例内瘘患者采取系统优质的护理,结果发现通过科学的护理,可以帮助血管扩张、充盈,促进静脉动脉化,同时让患者掌握正确的内瘘护理措施,可减少动静脉内瘘失功的高危因素[6]。因此,本文认为随着终末期肾脏疾病发病率的增高,保护动-静脉内瘘寿命成为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给予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系统的优质护理,可以提高患者内瘘自我护理能力,提高生活能力,减少内瘘不良并发症的发生。

猜你喜欢

内瘘维持性疼痛感
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物理评估与实施建议
八段锦运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有效性的meta分析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研究进展
分析精准化干预在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中的应用效果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液分布情况与营养状况的关系
人文关怀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首次穿刺的技巧与护理方法
情绪干预及注射手法对儿童预防接种疼痛感的影响
超声引导下二次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动静脉内瘘术后再狭窄效果观察
试论寒烟、李南、荣荣诗歌中的疼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