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镜头语言看电影《末代皇帝》中的人物关系及情节冲突
2018-07-13湖北工业大学430068
(湖北工业大学 430068)
整部影片叙事结构利用蒙太奇手法,运用两条主线将溥仪的一生交织起来,一条是瑰丽壮阔的宫廷环境下、傀儡政权中囚笼一般的过去,一条是色调灰暗,气氛冷峻的现实。本文将通过几个片段从镜头语言解析导演的剪辑、叙事手法,将人物关系及情节冲突重点阐述。
一、从唯我独尊到自我怀疑的幼年时期
影片由喧闹嘈杂的火车站拉开序幕,作为战犯的溥仪避开监狱长的视线,在火车站洗手间内割腕自杀,青灰色冷光基调,将气氛渲染得悲凉冷静,氤氲的热气在冷光气氛中将溥仪此刻对于现实的绝望写在隐蔽于阴影光线交织的脸上。监狱长破门而入之际,镜头一转切到溥仪的童年——他悲剧一生的开始,禁锢的牢笼从此打开,宦官对他说“你是至高无上的皇帝,什么都可以做。”婴童时期的溥仪喜笑颜开,但问询一同入宫的嬷嬷什么时候回家之时,却没有人可以应允。当监狱长将溥仪拍醒,从回忆中抽离的溥仪问道,为何不能让我死了?监狱长回答,你是战犯,要接受审判。至高无上的皇权在此刻显得讽刺又悲哀,儿时有家不可回,即使唯一属于自己的生命,也不能掌控。溥仪的一生从踏入皇宫之时起,就注定不能被自己左右。
登基大典是极其精彩的一个片段,不受拘束的小皇帝从龙椅上跳下,奔向阳光下鼓满风帷幔,大远景的运用将紫禁城的巍峨与婴童时期步履蹒跚的溥仪形成强烈的对比,登基仪式的庄重与小皇帝的不谙世事也暗示出,无论皇帝多么渴望自由,终将被封建礼数所禁锢。小皇帝一步步走下台阶,表情肃穆的臣子和侍卫的恭敬丝毫提不起他的兴趣,唯有肃静下的蛐蛐儿叫引起了他的注意,臣子毕恭毕敬掏出怀里的蝈蝈笼,台词饱含深意“只有在臣的怀中,它才能感到安全”,如同笼中的蝈蝈,溥仪前半生生活在紫禁城深宫中,老臣的庇护下,在大内中过着与世无争却也与世隔绝一般的生活,这也预示日后溥仪犹如傀儡被日伪操纵,最终沦为监狱高墙下的战犯,永远无法逃脱无形的囚笼。
二、充满不甘与抱负的青少年时期
溥仪被起义军赶出紫禁城的一段情节颇值得深究,前半生想出宫而不得,如今竟是被人给赶出去,其间心境的变化只怕只有溥仪本人可以体会了。情节初始,以跪在地上拾起滚落在地的网球的球童为视觉引导,皇权地位依然从一个由下至上的摇镜头体现出来,然而紧接着的枪声打破了这种闲适的宫廷生活,画面用中景和全景镜头分别描绘出男女性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危险时不安的表情,镜头中所有人都略显出不安和局促,溥仪、官员、庄士敦三位男性角色都使用了突出人物肖像动作及表情特征的中近景镜头,男性角色割裂在单独的画面中出现,暗示了他们将独自面对今后的困境。
女性角色的婉容和文绣利用全景镜头将人物关系和环境交代出来,与男性角色不同的镜头安排不禁引起我的注意,文绣镜头的背景中有代表新社会的庄士敦,以及旧社会的大臣和奴仆,本文认为,这对文秀后期摆脱封建腐朽,引发新潮的“离婚”思想做出了铺垫,而婉容的全景镜头中,溥仪作为背景出现,也代表了婉容后期对溥仪的依赖,两人的关系还有将着深刻的纠葛。
溥仪拿着起义军的文书一边念着一边走,镜头跟随溥仪从文绣身边走过并继续跟随文绣而移动,虽然溥仪在这个镜头有台词,但是却不是对着文绣说的,跟随画外音引导,溥仪走向婉容并将起义军的决定念完,该组镜头将人物关系交代得很清楚,溥仪和婉容才像是一家人,文绣显然被排除在外。
溥仪从日本回到东北,听得总理大臣已经辞职出家,拒不见人,这个镜头溥仪处于窗户透漏的阳光下,衣着呈亮色,并且面对镜头,是镜头中的视觉中心,此刻引出的问话有质问的意味,左下角三名背对镜头的角色显然是不起眼的边缘角色,在解释到总理大臣辞职的原因时,皇帝行走在光影交替的长廊,忐忑的神情无法从溥仪的脸上准确读出,但是光影的交替已经暗示出其心境的变化,隐藏于阴影下的次要人物紧随其后,当皇帝问询“你是谁”的时候,该角色从阴影中走出,面对镜头,而溥仪则侧身处于暗处,两者的对话的主导变成了这位新任总理大臣,对话的主体也由皇帝变成了听命于日本的汉奸,这一段情节的描绘,从画面结构到光影处理,让两者的话语主导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反转,皇帝的亲信大臣渐渐被日本人的手下替代,其地位岌岌可危。
三、甘于平凡的中老年时期
这个章节最有意思的镜头当属老年时期的溥仪回到曾囚禁他半辈子的地方,紫禁城如今再也不是那个囚笼,花上一角钱,就可以自由进出了。该片段采用了黄昏时分的夕阳光线,斜斜的白玉栏杆的影子将那条通向太和殿的楼梯,分成明暗两部分,溥仪此刻的心情恐怕也是五味陈杂,自己的一生仿佛就如同这明暗交错的阶梯,一切只能留给后人去述说了。
溥仪越过了禁止通行的栅栏,蹒跚走向他曾经不得不坐上、曾经想逃离而不得的地方,当一个幼童拦住他的时候,画面构图颇有些意思,代表封建旧社会的龙椅及代表新社会戴红领巾的稚童各占画面三分之一,而作为旧社会的皇帝——被新中国特赦的溥仪,在画面构图居中处背向龙椅附身向稚童,孩子是希望,而暮年的自己则垂垂老矣,新旧社会在这个镜头中产生了交错和碰撞。
当稚童表示不信其皇帝身份时,溥仪便走向龙椅想要证明。该组镜头运用了杂耍蒙太奇的剪辑手法,杂耍蒙太奇就是将与故事情节不相干的抽象概念镜头剪辑在一起,这些镜头单独看来,没有什么意义,但剪辑在一起时能最大限度的感染观众,这里蝈蝈笼的出现就是如此,存活几十年的蝈蝈是不存在的,在这里溥仪将当年登基大典上从大臣那里得来的蝈蝈笼从龙椅背后拿出来,也是说明了他自己已经解放了心境,不再纠缠于过去作为皇帝的自己,而作为新社会代表的稚童打开蝈蝈笼将蝈蝈给放了出来,也代表着新社会对溥仪的赦免与救赎。最后稚童回头看,却发现溥仪早已不再,镜头画面紧接着出现手持喇叭的导游走进太和殿,刚刚还寂寥空旷的太和殿立刻被游客填满,情节如梦如幻,让人分不清之前来到这里的究竟真是溥仪还是一丝虚幻的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