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

2018-07-13杨祁陈竞楠袁亚芳欧高政段罕慧侯毛毛

高教学刊 2018年24期
关键词:效果分析教学目标信息化教学

杨祁 陈竞楠 袁亚芳 欧高政 段罕慧 侯毛毛

摘  要:信息化教学是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深化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基石。本研究以《坡屋顶构造》为实施案例,采用互联网技术,突破传统视角,从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效果分析等方面切入进行教学改革探索,以期为相似课程改革的实施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24-0136-03

Abstract: 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cornerstone for deepening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big data era. This study takes the pitched roof construction as the implementation case, adopts the Internet technology, breaks through the traditional perspective, and explores the teaching reform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objectives, teaching design, teaching process and effect analysis in order to provide beneficial referenc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similar curriculum reform.

Keywords: 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 teaching objectives; teaching design; effect analysis

信息化教学具备即时便捷、交互共享的特点[1,2],它是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教学开展的趋势,也是深化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基石[3-5]。尽管如此,当前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一些关键问题仍亟待探索[6,7]。本研究以《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中《坡屋顶构造》一课为聚焦点,从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效果分析等方面切入,进行教育教学探索与改革,旨在为相似课程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一、教材、学情与教学目标分析

本课程采用的是高职高专土建类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房屋建筑构造》,辅教材是《房屋建筑构造与设计》。授课对象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一年级学生,学生们经过《建筑工程制图》等前导课程的学习,已基本掌握了一定的识图和绘图能力,但仍较缺乏空间想象力和对实体建筑细部构造的认知能力[8-10]。

《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是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在整个课程体系的作用十分重要,它是建筑工程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课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系统学习研究制图绘图相关的技术、建筑工程图的识别以及工程结构组成和构造原理等[11-13]。这门课程不仅仅具有综合性,而且可以直接用于生产实践,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可得到大幅提高,学生对于整个房屋建筑构造的基础知识和理论知识,包括绘图和读图的技能得到深化。作为基础内容,本门课程的知识点交叉贯穿在整个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对于学生工作能力培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价值[14]。

在建筑工程中,通常所使用的建筑工程图样又被称作施工图。施工图由设计人员绘制,主要是以建筑制图标准以及投影理论为依据。通过施工图可以获知构筑物的形状、规模以及基本构造特点等信息。作为重要的技术资料和信息之一,施工图的性质与文字有相似之处[15,16]。因此施工图也被称为工程界的技术语言。通过施工图可以明确表达建筑物的构思,并与制图者分析与交流建筑思想,因此具有很高的价值。因此。必须要掌握好建筑构造与识图的核心知识点,并且熟悉核心技能,再结合其他方向的专业理论知识,才能准确地进行工程造价的相关工作,充分理解工程技术语言,分析设计的意图和思想,最终合理进行施工。因此,建筑施工图不仅仅是普通施工员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同时也是质检员、材料员、安全员、造价员等岗位人员所必须熟练掌握的基础技能。

该课程与相关专业课程的有密切联系[17]。该课程作为一门专业技能的基础课程,是建筑工程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极为重要的课程科目,新生从大一入校就必须学习该门课程的内容。与该课程联系较为密切的相关平行课程有:建筑力学与结构、建筑材料、建筑施工测量;后续课程有:建筑施工组织、建筑施工、地基与基础、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等。这门课程作为基础,与上述的平行课程一起构成了学生建筑基础学习领域的重要知识体系。同时这门课的掌握程度也能体现学生参加工作后的专业技能[18,19]。

该课程的主要目标包括:1. 培養目标:由于本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关于房屋构造方面的认知、汇图、读图相关能力。这些能力也被称为建筑工程技术是十二项综合能力之一。因此本课程根据国家职业教育的相关政策和要求,以工程项目实例为载体,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最终目标,采用模块化的课程结构,构建以学生工作任务为向导的专业知识体系。通过对学生的培养来满足岗位和社会的用人需求,最终提高学习者的基本职业技能以及职业素养。通过培养使得学生有多样性的技能,而且在就业过程中可以有选择性,这样通过将教学和实践有机结合,可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突出职业办学的特色,不仅符合国家关于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而且符合学生的切身要求以及社会需求,可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综合技能以及职业道德。2. 知识目标:(1)掌握建筑制图国家标准、绘图工具的正确使用、投影的基本原理、建筑形体投影图的作图方法、建筑构件剖面图和断面图的作图方法;(2)掌握建筑工程图的形成规律和

图示内容、作图要求及识读方法;(3)为了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及时更新新技术,新知识、新器械和新工艺,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房屋构造的组成、作用,常用的建筑构成的做法及相关的要求;(4)掌握单层工业厂房结构组成和类

型、单层厂房定位轴线、单层厂房主要结构构件和围护结构组成及其构造。3. 技能目标: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绘制建筑构造的技能,而且能够在识别的基础上,团结协作来解决建筑构造识别、施工与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要求学生不仅具备认知房屋构造的能力,而且具备相关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思维、综合应用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能够在实际工程图样绘制以及在实际施工中具备职业能力。具体来说,要求学生对单层厂房排架结构构件、建筑围护结构构件及构造的认知能力,单层工业厂房定位轴线的布置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4. 态度目标:学生在具备良好的工作能力的基础上也必须具备相应的较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严谨的工作作风以及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而且具备勤奋和吃苦耐劳的综合素质,同时还应具备团结协作、创新和表达能力。

因此,根据上述对课程整体定位和目标的深入分析,本节《坡屋顶构造》课程确立了知识、能力、素质三大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是:1. 掌握坡屋顶的承重结构形式;2. 掌握坡屋顶平瓦屋面构造做法。难点是:平瓦屋面细部构造的图示表达和体现。

二、教学设计

为了更好地突破重点、解决难点,我们将教学方法和信息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深化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采用了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翻转课堂、团队协作等教学方法。同时,结合高职学生理论知识学习主动性差、动手能力和软件操作能力强等特点,设置了以下几项信息化教学手段,其中核心手段有4项,分别是3d Max制作软件、晨曦建模软件、蓝墨云班课平台、视频flash动画;其他辅助手段包括问卷星随堂测试、QQ群、微信、弹幕派、百度云盘等。此外,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设计了“大家来找茬”等小游戏,加深学生对各种形式坡屋顶特征的记忆(图1)。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分为课前准备、课堂实施、课后提升和教学评价四个环节。

课前准备方面,教师利用“蓝墨云班课平台”上传学习资料,布置课前任务。学生通过手机APP或在线课程平台观看视频微课,完成课前任务,并与教师进行交流互动、提出疑惑。教师通过答疑解惑,并根据学生的疑点、薄弱点以及共性问题,进行精细化的备课。

课堂实施过程中,教师通过复习旧课、提问问题,了解学生对旧课的掌握情况,巩固上一单元的知识,并以平屋顶与坡屋顶的共有特征引出本堂课的内容《坡屋顶构造》。共有三个教学任务:1. 了解并学会区分中国传统坡屋顶的形式。学生观看微课视频,学习各种传统坡屋顶形式的特征;再通过“大家来找茬”小游戏加深记忆。2. 掌握坡屋顶的承重结构形式。教师下发任务,将学生分为6个小组,让学生运用“晨曦”软件,选择其中一种承重形式进行建模。随后,每组学生选派代表上台讲解,实现课堂的翻转。教师简要点评之后,学生通过微信投票选出两组优秀作品,实现学生互评。3. 掌握坡屋顶平瓦屋面构造做法。教师结合课前上传的视频,运用3d Max软件建立的模型,讲解坡屋顶平瓦屋面构造,演示细部构造的组合及施工顺序。随后,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合作学习,其中一名学生点击查看视频,另一名学生从3d Max软件的三维模型中找出相应的细部构造。此知识点是本次课的重难点,我们由教师精讲到学生自学合作学习,由平面图形到立体效果的展现,有效地启发了学生的灵感,增强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学生通过所学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升华理论知识,将理论和实践融会贯通,全面掌握课程重难点。课堂的最后5分钟,教师发布随堂测试,了解学生对本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交卷后教师当堂查看测试结果,并进行讲评和总结。

课程结束后,教师布置课后任务,将学生随机分为6个小组,要求他们根据课堂所学内容,利用身边的素材制作一个坡屋顶建筑模型,将作品照片上传至蓝墨云班课平台。同学们通过手机APP查看6组作品的照片,投票选出最好的两组作品。课后作业的成绩由学生投票结果和教师打分组成,分别占50%。教师根据课堂所学情况,在QQ群向学生推送相关文章、链接;针对课程需要,推荐相关学习软件,如建筑课堂APP、PKPM设计软件、草图大师绘图软件,学生可利用手机、笔记本电脑轻松学习,充分利用了碎片化的课余时间。学生也可将有用的资料上传至百度云盘,互相分享学习。课外时间的合理规划与管理,使学生充分利用可能会被浪费的小块时间,培养了学生课余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有效提升了学生学习效率。

教学评价方面,教师发布问卷调查,包括学生学习评价和教师教学评价。学生评价可让老师充分了解课堂实施的效果,判断学生学习质量和水平,了解学生学习成就、问题和需要。教师教学评价由每堂课的实时评价和期末教学的总体评价组成。实时评价有利于精准定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找到应对策略。期末教學总体评价有利于从全局角度评估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水平。

四、实施效果分析

课程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突破传统课堂模式,依托手机APP、教学资源网和计算机软件的仿真建模,实现了课前线上交流互动、课中建模实战演练、课后动手实践和资源共享,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改变了学生被动记忆、缺乏热情、食而不化的现状。

此外,通过制定合理的学情评估机制,准确把握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实现了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安海.充分利用互联网教学资源 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5):138-139.

[2]郎可夫,王玲.互联网教学模式下自主性学习动因研究[J].外语界,2010,3(3):14-20.

[3]張静,陈佑清.学习科学视域中面向深度学习的信息化教学方式变革[J].中国电化教育,2013,6(4):20-24.

[4]胡小勇,朱龙,冯智慧,等.信息化教学模式与方法创新:趋势与方向[J].电化教育研究,2016,12(6):12-19.

[5]左明章,卢强,雷励华.困惑与突破:区域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实践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7(5):104-111.

[6]谢晓晨.论我国建筑业BIM应用现状和发展[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4,6(6):90-101.

[7]章巧眉.“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机遇与挑战[J].教育教学论坛,2016,4(21):1-3.

[8]李小敏,张冲.高职《房屋建筑构造》课程的开发与实践[C].2011:4.

[9]党莹.房屋建筑构造工学结合课程开发[J].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3,5(9):126-127.

[10]刘玉.《房屋建筑构造》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 2010,6(35):210-211.

[11]孔颖如.浅谈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J].价值工程,2015,34(9):113-115.

[12]徐晓红,李长凤,杜文学,等.基于工程能力培养的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一体化改革研究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4,23(3):110-113.

[13]蔡小玲,李继明.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探索——以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6,37(2):13-16.

[14]张军,陈红秋.“房屋建筑构造”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设计与实践[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29(4):72-74.

[15]王勇,张建平,李久林.基于IFC的建筑结构施工图设计信息模型描述[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4,6(4):30-35.

[16]赵清清,刘岩,王宇.基于BIM的平法施工图表达探讨[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2,4(2):64-66+70.

[17]徐广舒.高职与本科土建类专业“3+2”分段培养方案探索[J]. 职业技术教育,2014,35(2):19-22.

[18]施瑛.华南建筑教育早期发展历程研究(1932-1966)[D].华南理工大学,2014.

[19]陆福春.房屋建筑实务课程教学实践改革探索[J].建筑技术开发,2016,43(7):154+164.

猜你喜欢

效果分析教学目标信息化教学
信息化教学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浅析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课程改革研究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
案例教学法在Photoshop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