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慕课在地方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2018-07-13陈丽珠

高教学刊 2018年24期
关键词:思政课思政课程

陈丽珠

摘  要:通过分析慕课的优劣势和思政课课程的特殊性,认为慕课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但无法取代实体课堂的主体地位。地方高校应借鉴慕课模式的先进理念,立足自身发展特色,积极探索线上线下思政教育新模式。以龙岩学院为例,探讨了慕课在地方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包括线上线下教学流程的再造;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提高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采用多元化考核评价机制。

关键词:慕课;地方高校;思政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24-0102-03

Abstract: By analyzing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MOOC and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his article believes that MOOC can be used as a supplement and extension of classroom teaching, but it cannot replace the main position of the physical classroom.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learn from the advanced concept of the MOOC model, based on their own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actively explore new modes of online and offl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aking Longyan College as an example, the application of MOOC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of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cluding the re-creation of online and offline teaching processes, the use of online teaching platform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practical teaching, and the use of online teaching platform to expand students'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Adopt a diversified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mechanism.

Keywords: MOOCs; local universiti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eaching

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依然面临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式呆板、课堂上学生学习热情不高等困境。同时信息全球化裹挟而来的错误思想和消极价值观正影响着大学生的判断和认知,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如何更有效地发挥思政课的价值引领作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迫切任务。慕课是英文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s)的中文简称,译为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慕课是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产物,是一种新型的在线课程教学模式。慕课的出现,为大学思政课教学改革带来了契机。高校思政课教学面对的是一批出生在网络时代的大学生,他们的认知和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如擅长在网络上获取知识、偏好阅读图表、喜欢获得实时反馈、偏爱碎片化的学习方式等。慕课的整套学习流程包括:微视频学习、在线讨论和交流、在线测评和作业、同伴互评、证书发放。慕课的微视频具有短、小、精、碎片化、移动化、趣味性等特点,符合当代大学生的阅读和学习习惯。因此思政课教学改革应准确把握当代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借鉴慕课教学模式改进和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增强思政课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在多元中确立主流意识形态,实现思想引领和价值引领。

一、慕课概述

(一)慕课的发展历程

慕课起源于2008年加拿大阿萨巴斯卡大学开设的“连通主义与连通知识”在线开放课程。2011年斯坦福大学开设“人工智能导论”、“数据库基础”和“机器学习导论”三门在线免费课程[1]。这些课程短时间内注册学习者达到百万,生源遍及全球各地,促使慕课教学模式得到迅速推广。2012年慕课呈现爆发式增长,出现了edX、Coursera、Udacity三大平台。2013年慕课传入中国。根据开放的源代码,中國推出了中国式的慕课,如中国大学MOOC、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好大学在线等。目前,中国建成的慕课平台有10多个,上线的慕课课程达5000多门。

(二)慕课的优势分析

首先慕课促进了教育公平,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对于师资水平较为薄弱的学校,学生通过慕课平台可以学习名校名师开的课程,突破了传统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局限。其次慕课适应碎片化学习方式。慕课微视频的制作首先需要将教学内容分解成若干知识点,然后以知识点为教学目标提炼教学内容,在十分钟左右时间内把知识点讲清说透。碎片化的学习具有灵活性、便捷性和易维持学习兴趣等特点。学生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学习慕课课程。再次慕课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学生不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学校和老师,而且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和地点。同时课程视频可暂停、回放、下载的功能赋予了更多学习的自主性。最后是慕课平台具有实时交互功能。思政课教学一般都采用大班上课的形式,学生在课堂上发言、交流的机会较少。慕课平台上的“在线讨论和交流”版块赋予学生更多讨论交流的机会,实现实时互动和及时解答问题,也可改善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不愿发言、不敢言的现象。

(三)慕课的劣势分析

首先是不少学者提出,慕课的实质是“接受性学习”而不是“探究性学习”。某些慕课不如说是应试教育的大搬家,只是将上课的实体课堂搬到网络上,并没有实现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转变[2]。其次是缺乏实体课堂人际间接触和交流的互动体验。慕课教学让老师和学生间面对面的思想和情感交流被阻隔。部分学生并不能在网络平台上用文字准确表达他们的真实想法或困惑,这样远不如课堂上面对面交流所具有的解惑效果。同时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起的示范、激励和熏陶的积极作用被弱化。再次是慕课学习对学生的自律性要求很高。在没有老师监督的情况下,学习自主性、自律性较差的学生会有挂机刷课程的行为。近几年来慕课面临高辍学率和高退出率的问题也说明了这一点。最后是碎片化学习不利于学生对整个知识体系的构建。碎片化学习方式下知识间的联系被中断,易导致碎片化的知识间缺乏逻辑性,不利于学生进行清晰、系统的学习,造成学生较难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慕课融入地方高校思政课的基本原则

首先是坚持课堂教学主体地位的原则。思政课担负着青年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重任。思政课教学只有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信仰和政治信仰,并内化理论观点为实际行动。传统课堂在学生情感、态度的引导和人格的塑造培养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而慕课教学模式更多是知识技能的传授。同时慕课依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地方性高校,学生的学习能力、自律性相对较差,难以单独靠慕课教学完成思政课的教学任务。因此慕课融入思政课要坚持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慕课可以作为实体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

其次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实践中结合实际不断摸索总结出适应地方高校思政课慕课改革的途径。国内的思政课慕课改革是从一些名校开始的,根据课程的特点并结合长期的教学实践,对国外的慕课形式进行了兼容性改造,打造了中国式慕课[3]。名校的思政课慕课改革具有示范性作用,但未必具有普适性。由于学校财政力量、师资力量和学生素质不同,地方性高校思政课的慕课建设不能完全照搬名校的改革模式,应该在地方特色育人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努力构建适合地方高校的思政课线上线下教育模式。

最后是整体统一性原则。慕课教学和课堂教学通过优势互补、优化整合成一个有机的完整的思政课教学模式。课堂教学过程与“微视频”、“在线讨论和交流”和“在线测评与作业”等线上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要自然、紧密衔接。可以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慕课教学和课堂教学的有效衔接,并在问题的不断提出与解决中完成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目的[4]。整体统一性有利于學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并且能够将其联系起来,实现知识的迁移,提高利用马列主义思想和观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慕课在地方高校思政课中的应用探索

思政课承担着新一代大学生立心铸魂的艰巨任务。作为高校意识形态的主阵地,却面临着学生抬头率不高的困境。面对慕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地方高校思政课如何借鉴慕课经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让思政课真正入脑入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阐释。

第一是探索网络教学和课堂教学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龙岩学院思政课自2012年开始实行专题式教学。实行专题式教学以来,课堂的深度和广度得以提高。但由于是大班上课,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受到限制,学生参与面少,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依然面临课堂上部分学生玩手机、睡觉或做其他事情等问题。地方高校思政课通过借鉴慕课的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的认知和学习习惯,可以尝试将网络教学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即课前网络微视频学习-课中大班上课加小班讨论-课后测验和答疑。对于地方高校,可以通过搭建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实现网络教学和课堂教学的结合。在课前,老师在平台上对任课班级推送微视频或案例等,学生通过手机APP接收到课程信息,随时随地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课程的预习。在课中,老师教学的起点不再是传授大部分已经掌握的知识点,而是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深入的挖掘、分析和探讨,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某些专题老师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小组讨论、成果展示、总结发言等环节开展自主性、探究性学习,最后老师针对学生讨论的情况给予指导、纠正、评价和总结。老师可以在课前通过网络平台推送课堂要组织学生讨论的问题,通过网络教学辅助平台提前分组,各小组通过搜集资料,组员间初步形成观点。老师也可以通过推送问卷的形式开展相关主题的调研,搜集大学生最关心、最困惑、最尖锐、最现实的思想和理论问题,这样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准备课堂教学活动。课后学生通过老师发布的测验题巩固知识,师生、生生间通过平台可以互动交流。

第二是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提高实践教学的有效性。龙岩学院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以“面”和“点”结合的方式实施。“面”上的实践教学是指每位学生根据老师布置的实践主题,以专题调研、著作研读、时事述评等形式展开。“点”上的实践教学是指现场教学,带领学生到古田会议纪念馆、才溪乡调查纪念馆、新泉整训纪念馆等闽西红色旧址开展现场体验式教学。利用当地红色文化资源加强对青年学生的革命传统教育和党的光辉历史教育,从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面”上的实践教学以小组形式形成实践报告,很难保证每位学生都参与了实践教学活动。通过在网络教学平台设置实践教学这一板块,可以监控实践教学这一环节。如参与著作研读的小组,老师们可以在平台上上传著作,师生之间可以进行即时的交流互动,同时学生的阅读情况平台都可以统计;参与时事述评的小组,老师们可以根据学生的选题,要求组内每位同学在平台上发言、交流讨论,然后合作形成小组观点;参与专题调研的小组,老师们可以要求学生在平台上上传调研地址或与工作人员合影的照片。现场教学前,老师们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提前发布红色旧址的简介,或上传图片、微视频等,通过APP推送到学生手中,让学生提前了解这段红色历史。老师们也可以在平台上让学生以直播的形式将红色景点的历史介绍给更多的同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而且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第三是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老师们可以在平台上推送好的书籍,每位学生阅读后可以在平台上留言。师生、生生间可以互相交流感想,也可以晒出心得,吸引更多的同学参与。通过整理书评,可以汇编成书。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锻炼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能力等。思政课教师还可以在平台上推送时事新闻,师生共同参与讨论表达观点。老师们根据学生的评论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及时进行纠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提高了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及时性。

第四是采用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机制。龙岩学院思政课专题式教学历来实行的是过程性考核形式,即平时表现占10%,专题考核60%,实践教学占30%。网络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以后,学生成绩中平时表现成绩不仅要包括学生的课堂出勤,课堂发言的次数和水准,还要包括学生在网络平台上的表现,如课前微视频的观看、讨论发言的次数和水准等。平时表现占的份额可以适当加大,倒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网络学习。龙岩学院思政课由于实行专题式教学,思政课教师要批改所有班级学生专题考核的作业。思政课教师面对的是繁重的作業批改工作量。通过在网络平台设置“在线测评与作业”版块,可以实现无纸化测评。测评的客观题可以以游戏通关的形式增加趣味性,由平台系统自动批改给分。主观题的批改由老师在网络教学平台或手机APP上批改。采用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机制可以较为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思政教学的实效性。

总之,慕课既有优势也存在缺陷。思政课独特的课程属性决定了思政课不能完全“慕课化”。慕课可以作为实体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却不能取代实体课堂的主体地位。地方高校不能照搬名校的改革模式,也不能冷眼旁观甚至怀疑抵触,而要积极借鉴慕课模式的先进理念,立足自身发展特色,在实践中结合实际不断创新完善,努力构建适合地方高校思政课的新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张栋.“慕课”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机制的理性选择[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35(6).

[2]王秋月.“慕课”“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实质及其应用[J].上海教育科研,2014(8):15-18.

[3]翁贺凯,李璎珞.清华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慕课”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12):72-75.

[4]徐文越.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有效衔接中的问题导向[J].社科纵横,2016(3):148-152.

猜你喜欢

思政课思政课程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