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为道德与法治教学插上飞翔的翅膀

2018-07-13明朋年

天津教育·下 2018年9期
关键词:师生法治道德

明朋年

信息技术教学的意义

贯彻以学生为主的理念

传统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一直沿用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师是传授知识的人,学生是被动接受的人。而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现有的教学规则,教师是课程设计者、组织者与指导者,贯彻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充分显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营造图、文、声一体的情境,有助于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人脑对事物的反应、思考与分析就是思维,一般会体现事物的内在规律与本质属性。多媒体技术的表现力较强,可为学生直观地展示画面,使学生能够发挥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以及思维方式,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信息技术为道德与法治教学插上飞翔的翅膀

转变传统的教学内容的展示方式

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普遍使用文字、图像、解说等方式进行讲解,利用书、记录等形式进行教学,效率较低。而信息技术能够快速地搜集与呈现教学内容,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全面刺激学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从而指导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行为。例如:在《以礼待人》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技术将学校的升旗状况、国旗、国歌、国徽以及天安门升旗等展示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感受解放军护旗手的步伐、手势、表情以及动作等。当学生看到解放军护旗手们以肃穆的神情护卫国旗时,不禁收敛玩乐的心态,肃然起敬;当学生听到奏响的国歌时,不禁跟唱,透露着浓浓的骄傲和自豪感;当学生看到学校升旗时,不禁审视自己的表现,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省。因此,信息技术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教学内容的展示方式,能够将教学内容连贯有序、生动直观地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改变学习方式

信息技术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真实反映了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体现了先学后教的理念。教师将课堂设计为真实的任务型活动,学生利用网络查找与收集相关信息,并得出解决方案。学生不再仅仅依靠单一的文字材料进行学习,而通过形、声、立体空间等形式进行学习,极大地拓展了课堂容量,打破了书本知识的限制,给予了学生更多的自由。例如:在《社会生活有秩序》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找出摆放不合适的东西,并利用信息技术设置打扫房间的情景模式,学生通过鼠标将摆放不合适的物品重新放到自认为比较合适的位置,若不正确,物品会自动回到原位,这样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当学生整理完成后,教师要适时夸奖学生,增加学生的愉悦性,提高学生的自我满意度与成就感,规范学生的行为,改善学生的认知行为。

丰富实践经验

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开展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道德素养,并且道德与法治教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实践性较强,能够指导学生利用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应对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信息技术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将知识点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例如:在诚实守信的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无良商家售卖过期食品的画面,过期食品会损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属于欺骗消费者的行为,在曝光后,有关部门进行查处,导致此商家信誉度降低,消费者不愿意再光顾,最后商家破产倒闭。信息技术将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增加了学生的真实感,丰富了学生的实践经验,并教导学生一旦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此类事情,绝对不能姑息,需按照所学方式进行处理。

改变师生互动方式

改变师生互动方式究其本质是改变师生关系,维持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信息技術有利于信息传递,具备灵活、隐蔽、快速等特点,促使师生互动方式朝着多样化发展,使课堂教学更民主。网络论坛能够将一名教师和多个学生的同时互动变为现实,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够提问,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不受时间、地域、学校等因素的影响,交流渠道被大大拓宽。例如: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教学中,教师以校园网为基础,开设环保论坛,为师生交流提供平台。学生将小组间讨论出的环保方法发布到论坛,和教师、同学进行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研究进度进一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学生也可将问题发布到其他地方,集思广益,收集更多更好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化、整体化。

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为道德与法治教学插上了飞翔的翅膀,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有助于实现教学模式的多元化发展,完成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课堂任务,增加课堂教学的有趣性,进而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与法律意识。

猜你喜欢

师生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麻辣师生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