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信息技术 丰富数学课堂教学
2018-07-13蒋华
蒋华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事业也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基于信息技术而衍生的各种教学工具,成了新时期拓展课程教學资源、优化课程教育过程、丰富课程教学内容、探索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工具。
新课改理念也十分重视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而数学课程的学习,以其抽象性与复杂性为一体,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也有利于数学课程教育的开展。
传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课堂导入“一成不变”
在过去,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导入过程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变和发展,往往都是通过教师对课程学习内容的简单介绍和回顾上一节课堂学习内容作为本节课或者本章节的学习导入,其课堂导入的模式“一成不变”。
课堂教学“枯燥无味”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去抱怨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积极性不够,主动性不足,尤其是在一些理科方面的课程学习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以小学数学课程为例,其学习过程相对枯燥、学习氛围沉闷,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课堂教与学的“枯燥无味”充分表现了学生的学习思维和认识不足,也直接地反映了传统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课堂拓展缺乏“资源支撑”
良好的课程开发和教材延伸工作,对于整个数学课堂的教学来说是一个有效的补充和拓展,有利于整个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科学发展。然而,在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中,课程开发和教材延伸工作没有得到有效落实,降低了数学课堂教与学的发展成效。
立足信息技术,探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重视课堂教学过程,打造新时期趣味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对于课堂教学成效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信息科技时代以新媒体和微课为代表的教学工具,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比如,在四边形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新媒体的优势,把各种图形都制作成动画,让学生通过自己对图形边线的变化去找出四边形的变化特征等,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又比如,可以通过微课的形式,把学生们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错误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错题集”,让学生们不断地进行学习和反思。
以互联网丰富的资源和优势,拓展小学数学课程
随着新课标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对于课程的开发和教材的延伸工作都有了新的认识。信息技术时代,丰富的互联网在线教育资源为整个小学课堂教学的开发和教材延伸工作提供了诸多便利,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的在线教育平台和论坛,下载和更新全新的教育理念、教学资源等。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在线教育平台,与全国各地的小学数学教师一同分享教学心得,探讨教学问题等,取长补短,切实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从而为当前小学数学课程教育事业的发展打下基础。
数形结合,让学生自己通过实践去感知知识的魅力
在信息技术时代,以新媒体教学为代表的新型教学工具,为整个数学课堂教学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体验。新媒体的教学模式,把数字与形态有效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们在数形结合的过程去感知数学知识的魅力。
比如,在“度的测量”中,教师可以通过新媒体的教学优势,让学生们通过一些简单的度的单位去测量一个位置角度的度数。教师还可以通过新媒体的模式,让学生在讲台上去测量一个60°的角,让学生通过模拟的角度去选择1°、5°、10°、30°、45°等基本角度来完成对一个角的测量,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到测量度的含义。
基于信息技术的考核和评价体系
信息技术是一个系统综合的框架,通过系统的横向和纵向来反应整个系统的真实信息。基于信息技术的系统框架,小学数学可以针对学生主观与客观、现象与本质、外因和内因的考核体系,并且通过这样的考核体系去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比如可以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过程、课堂参与度、教师的印象、学生互评等作为“横向信息”,与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课外活动成绩等一起形成一个纵向的考核体系,对每一个学生进行科学的考核与评价。
结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积极地融入信息技术的理念和优势,有利于整个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科学发展。随着新课标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对小学数学课程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信息科技在整个小学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并积极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加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