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问题少年 只有少年问题
2018-07-13蔡勤
蔡勤
小何的基本情况分析
小何是我班上一位普通的男生,个子不高,身材清瘦。刚进班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话不多,但脑子转得快,对教师交代的事情完成得非常好,不拖泥带水。从档案中得知他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与父亲相依为命。为此,我把四班体育委员的重任交给他,想让他体会到责任感。但在一两个月后,大部分学生都能逐步适应初中生活,小何身上反而出现了一些令人不安的情况:课堂上看不到他争先发言,取而代之的是昏昏欲睡,作业也总是漏做或不交,有时甚至各学科作业都没完成。再后来,干脆就不按时到校了。
一个原本乖巧的小男生,没想到进班不到三个月竟会有如此变化,作为班主任的我,顿时傻了眼。我找他谈了好几次话,对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但他总是支支吾吾,不肯对我敞开心扉。我与其家长进行了电话沟通,了解其父忙于工作,小何平常由祖母照顾,上下学都是乘公共汽车出行。由于隔代亲,老人家分外宠爱这个孙子,要什么给什么。但少了父亲的监管,小何缺乏自制力,竟没日没夜地玩起游戏来,早已把学习抛之脑后了。可以说小何成了一个典型的网络少年。究其原因,我进行了歸纳:一是父母离异导致他找不到自我认同感,喜欢独来独往;二是父亲忙于工作,缺少必要的监管;三是祖辈盲目的宠爱,使孩子沉迷游戏。
教育措施的实施
发现并指出问题,让其有错必改
面对小何作业偶有缺交或者漏做题目的问题,我认为孩子难免会犯错,我始终坚持及时发现和指出他的问题,但对事不对人,让其有错必改,绝不姑息。我一次次地批改他的作业,在这过程中,我发现他的做题效率还是挺高的。但他为什么不在家里好好完成作业呢?
面对问题恶化,及时与他沟通
后来的小何,不但没有改正缺点,反而又出了新的问题:上课犯困。课堂上的他经常迷迷糊糊,睡眼惺忪。作为班主任的我,第一时间找到他,和他谈心。小何的解释是:“老师,对不起,昨晚我没睡好,因为作业不太会做,所以耽误了时间。”“老师,我好困,身体吃不消了。”为了调查原因,我多次与何父进行电话沟通、面对面交谈,得知小何和祖父祖母住在一起,自己每天乘公共汽车上学、回家。我在心疼的同时,始终认为,即便如此,作为一个学生不能完成基本的课堂和课后任务,仍然是不可原谅的。我建议小何父亲一方面调整好孩子的生活方式,一方面要想办法提高孩子的做题效率和增强其时间观念。经过我与何父双方的努力,小何的学业和课堂表现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乘胜解决顽疾,功夫不负苦心人
小何的故事还没有结束,在一个长假之后,那个昏昏沉沉的小何又出现在我的面前了。无奈之下,我这次拨通了何奶奶的电话。经过几次通话,我又发现了“惊天”秘密:曾经那么多个无法入眠之夜,小何都是手握手机“奋力作战”的。只是因我当时的介入,才稍有收敛,到了长假,他又“旧病复发”了。于是我开始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家访。
小何的家就在离学校不远的庆华新村,这是一套陈旧的老式公寓,地方不大,但打理得井井有条。看得出来,为了孩子的未来,家长也是倾其所有了。我向何父客观分析了孩子身上的一些毛病,要求其做到:上好每一堂课,做好每一次作业,晚上睡好每一次觉。针对其严重的沉迷游戏行为,我建议何父必须收缴他的手机,断绝其与游戏的来往。之后,我又与何父单独谈了一次话,建议他亲自照顾孩子,方便小何上下学;向其讲明初中生正处“三观”形成的关键期,父母的亲自陪伴更有利于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等。在那次家访之后的一段时间,我明显感到小何已远离手机,逐渐对他改观,曾经规矩的小何终于又回来了。
对少年教育的反思
小何虽不是我第一年班主任生涯中遇到的唯一的“问题少年”,但他却令我对解决“00后”少年管理、引导和教育问题进行了三思:一是原则性问题必须整改落实。虽然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不一样,但是在原则性要求方面都不应搞特殊化,只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班主任的基本要求,才能保证其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二是根源性问题要顺势而上。孩子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教,问题无论是出自祖辈的溺爱,还是父亲的忙于工作等,都要利用家访、面谈等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三是解决负面性问题要大事化小。对于孩子身上的问题,要大事化小,注意避开孩子心目中的“雷区”。比如小何父母离异,小何认为自己被母亲抛弃了,对母亲感到抵触,作为班主任,要有意避开这个问题,让孩子感受到家校生活的温暖。
结语
没有问题少年,只有少年问题。如果用“问题少年”来概括有行为“问题”的学生,我更喜欢把他们看作是一个个具象化的个体。这种思想转换,鼓励我更加客观地看待学生,认清本质,解决问题。回首一年来的班主任工作,我有失误,但更多的是收获,无论苦与甜,我都感谢这些经历,它让我改变,它让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