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县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2018-07-13韩丽华

现代营销·理论 2018年3期
关键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县域

摘 要:县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仍存在差距;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在城乡间、区域间、领域间仍然存在不平衡、不均等现象,需要在资金投入、供给方式、资源配置等方面加以改进。

关键词:县域 基本公共服务 均等化 问题 建议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也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扩面提质、补齐短板、走在前列的关键时期。现将优化资源配置,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谈谈个人的浅显认识。

一、县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现状

近年来,邹城市努力改革创新机制体制,始终坚持优先保障基本公共服务资金需要,不断提升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在促进县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目前,全市范围内县域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总体均衡,比如,教育普及化水平显著提升,教育公平迈上新台阶,教育保障条件大为改善。就业与创业工作不断完善,有力推动了城乡居民、大学生和困难人员的就业创业。以公平为导向,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各类保险保障目标均已达到上级要求或预定目标,保障层次和覆盖水平显著提高。食品药品安全状况良好,健康保障能力持续提高。基本住房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城乡居民基本租住需求得以满足。着力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使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现代公共文化体系。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开展,农村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基础生活设施建设更加完备,公共安全保障更加有力。总体来看,邹城已经基本建成了覆盖城乡、制度衔接、水平均衡、保障有力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公共服务质量和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

二、在推进“五个基本统一”方面采取的措施

邹城市的教育、卫生、社保等方面的支出全部由市级统一负担,对镇街实行“核定收支,增收分成,定额补助”的财政体制,镇街自身财力主要用于镇机关人员工资、运转和保障其他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市级财政再通过体制结算、优化支出结构和均衡性转移支付等政策,缩小各镇街之间财力差异。目前邹城市在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保障标准均按照中央、省市相关文件要求,不折不扣地执行,全市基本实现了“五个统一”。

在人员工资方面,上级出台的工资津贴补贴调整政策全部执行到位,市直部门和镇街等机关事业人员工资标准统一。在县乡机构运转经费保障标准方面,公用经费实行综合定额管理。在民生政策落实方面,2017年全市民生方面支出62.9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83.3%。其中,教育全年投入17.85亿元,用于保障义务教育经费、高中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及免学费、中职教育生均经费、全市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建设发展资金和教职工工资、教育工程建设等方面。社会保障和就业方面投入6.68亿元,进一步提高养老保险和城乡低保补助标准,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和济困救助体系建设,支持公益性岗位开发,积极落实就业援助制度,解决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继续开展高校毕业生、妇女和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的小额担保贷款贴息工作。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方面,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人均420元,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补助标准提高到45元,全年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方面支出达7.5亿元。精准扶贫方面,全年累计拨付各类资金17426万元,分别投向贫困户聚集村基础设施提升,贫困人口就业创业,房屋改造修缮,贫困人员救助、就医和子女入学等领域。

三、当前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困难

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相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要求和广大城乡居民的需求相比,邹城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仍需加强,补齐短板任务仍较重。基本公共服务“从无到有”易,“从有到优”难,广大人民群众基本公共服务获得感仍显不足。突出表现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与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仍存在差距;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在城乡间、区域间、领域间存在不平衡、不均等现象,标准化建设有待加强;发展基本公共服务的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整体服务水平仍有待提高。人口老龄化加速、老年人口抚养比上升和经济发展面临下行压力,资源和环境约束趋紧,财政增收难度加大,基本公共服务投入压力增大,亟须社会组织、民间资本等介入。

从教育方面看,农村学校软件条件与城区学校差距大,优质师资缺失严重,特别是结构性缺编,音、体、美等素质教育学科专任教师缺口现象突出;同时农村中小学普遍存在生源尤其是優质生源流失现象。

从卫生方面看,镇卫生院与上级医疗机构双向交流运行活力不强,患者分级诊疗没有落到实处,信息化水平低;医生数量不足,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后,更凸显出医院工作人员数量的严重缺乏。医生、护理、公卫人员短缺,兼顾“坐堂门诊”和“巡回服务”显得捉襟见肘。农村卫生室,药品种类较少,医疗条件相对简陋,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差甚远,乡医的总体学历、职称和技术水平远低于城区医院。

从文化方面看,在文化设施利用方面,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存在短缺与过剩并存的结构失衡问题。镇中心文化站利用率不高,开放时间短或长时间不开放;有些村文化大院因物力、人力不足,设施管理相对薄弱,维护工作跟不上,使文化设施成了摆设。在专业人员配置方面,人才不足较为突出。镇文化站因无编制导致从事文化工作的人员多为兼职,农村文艺骨干普遍存在年龄偏大、结构不合理、综合素质低等问题。

四、今后努力方向

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把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齐短板、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任务,加以大力推进。到2020年,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走在前列,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提高。

加大对基本公共事业性服务的投入力度。一是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按照事权与财力相匹配的原则,科学界定市镇两级财政在城乡公共服务供给方面的职责,努力增强公共产品供给能力。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考核体系,将提供公共产品及服务作为对镇街、部门考核的重要指标,完善公众对公共服务的评价体系,扩大公众在公共服务问责制中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二是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对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财政投入,重点向农村倾斜,向薄弱环节倾斜。比如,在教育方面,对于对农村规模小的学校,可根据学生人数设立一个公用经费基数,先按基数拨款,再按生均定额拨款。在医疗卫生方面:建立与全市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新农合动态筹资机制,根据财政支付能力,综合考虑医疗机构发展、医药费用增长、农民需求等因素,合理确定新农合筹资标准,确保新农合制度持续稳定发展。在文化方面:建立农村文化建设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做到专款专用。三是加大对基层公共事业性服务岗位的倾斜力度。建议通过社会招聘公益性岗位,为农村文化大院配备文化辅导员,实行持证上岗,完善文化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加大对民间文艺团体的政策扶持力度。根据农村学校的实际需求以及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要,合理招聘教师岗位,满足教育需求。鼓励和引导卫生专业人才到农村就业,推行市级医院医生轮流定期到乡镇医院工作一定时间制度,层层传帮带,加大对基层和农村医疗卫生人员的培养力度。

完善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方式。在坚持政府主导供给的前提下,积极为市场力量、社会组织参与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创造条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公共服务领域,建立起多元主体投入机制。对于一些具有准公共产品特征的公共服务,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谁投资谁受益等方式,依托行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村组织来提供,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积极性。在实际工作中,政府应从严控制服务的安排权,对禁止市场进入的基本公共服务,应尽可能由政府来提供,以防止因“泛市场化”而导致的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

参考文献:

[1]李 烝.广东: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广东财政助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J].中国财政,2014

[2]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思考[N].海南日报,2017

作者简介:韩丽华(1972—)女,汉族,山东泰安人,本科,高级会计师,长期从事财政预算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县域
论提升县域环境质量的现状及治理思路
基于融媒体环境的县域媒体技术创新
县域高中文科数学生态课堂的“三味”
基于泰尔指数法的京津冀医疗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基于泰尔指数法的京津冀医疗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补齐哪些短板
地级市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研究
完善省以下转移支付制度的思考
搞好基本公共服务,树立良好政府形象的思考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