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混合式学习范式研究
2018-07-13夏宇
夏宇
“互联网+时代课堂教学范式”就是指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和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在教育领域中创造出一种新的生态。2016年以来,我校作为成员校参与了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重大研究项目“互联网+时代课堂教学范式”项目实践研究,总结出了 “互联网+”时代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四种教学范式。
互联网+时代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范式研究
通过对前期40多个案例的总结,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共同经历从任务到问题,再到拓展任务的教学过程模型。
第一,创设任务情境,自主探究学习。根据学习目标,教师创设真实的任务情境,提供丰富的资源和各类学习支架,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第二,创设问题情境,合作探究学习。师生共同提炼核心问题,组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的交流讨论,在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
第三,拓展应用情境,自主合作探究。从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出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拓展应用中解决新的问题,巩固深化所学知识。充分利用平台获得学生学习行为和结果的数据,进行数据支持下的综合评价,及时改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运用模型,我们总结出了四种“互联网+”时代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范式,范式从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四大领域“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出发,培养学生具有更强的创新能力,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范式一,整体感知课堂。借助平台,让学生参与大量的活动,在体验中,形成信息意识,在体验探究乐趣的同时,从数学思维过渡到信息思维。范式归纳为:问题情境,自主探究;互动交流,对话分享;抽象表征,应用迁移。
范式二,解决问题课堂。从真实的生活情境出发,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信息技术问题,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增加学生的学习沉浸体验,并在应用实践中解决问题,感受信息技术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的特点。范式归纳为:情境创设,发现问题;问题探究,沉浸体验;应用实践,解决问题。
范式三,数据支持下的学习诊断与矫正课堂。从质量检测的数据中帮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通过平台回溯学习经历,利用工具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范式归纳为:数据支持,发现问题;回溯经历,自我诊断;梳理反思,解构重构。
范式四,信息技术活动课堂。综合运用前三种范式,围绕一项信息技术实践活动,使用平台师生共同完成的信息技术主题活动。范式归纳为:活动提出,任务分解;过程跟踪,动态调整;形成结论,提出创新。
“互联网+”时代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案例
整体感知课堂案例《信息的数字化+认识二维码》
本课是苏科版七年级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第一章“走进信息世界”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第三课时内容。
问题情境,自主探究
教师:请使用PAD观看微课——中国的“新四大发明”:高铁、扫码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要求关注“新四大发明”中的二维码,同桌互相用PAD扫一扫。学生看完微课后既感到新鲜又充满疑惑。
设计意图
扫码支付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到新鲜,富有时代感。二维码的使用是“互联网+”时代的一个典型案例。
互动交流,对话分享
任务一:二维码原理
教师:请同学们使用PAD上网搜索有关二维码的知识,了解二维码的原理。
教师:二维码其实就是一张图片,与日常超市刷的条形码不同的是,它是二维分布的,因此一般为一个正方形。二维码具有储存量大、保密性高、追踪性高、抗损性强、备援性大、成本低等特点。
任务二:二维码的生成方法
教师:二维码怎么在线生成?请同学百度一下二维码的生成方法。
学生:打开百度,在输入框里输入“二维码生成器”,然后点击“百度一下”,在搜索结果里找到“在线二维码生成器”,然后点击链接,然后打开在线生成二维码的主页,我们可以选择要生成二维码的类型。
任务三:制作个性化名片
教师:二维码名片就是把传统名片和二维码结合起来。既然二维码如此方便,应用又如此广泛,你有没有想过拥有一张自己的二维码名片呢?请同学们尝试访问联图网。
学生:打开联图网首页,呈现的就是二维码制作界面。网站左侧可切换二维码所包含的内容,如文本、名片、网址、短信、WIFI账号、电话、邮箱、地图等。网站右侧是二维码实时预览界面。在网站左侧区域输入信息,右边会实时显示生成的二维码。
设计意图:扫码支付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倍感新鲜,富有时代感。二维码的使用是“互联网+”时代的一个典型案例。
抽象表征,应用迁移
教师:在生活中二维码名片可以使用在哪些场合?除了传统的黑白颜色外,课后还可以通过插入个性头像、嵌入图案等方式来定制二维码。
学生:二维码名片一般是通过手机里的扫码来使用。可以用作印章、请柬、证照识别、票务销售、微信关注、打折促销、抽奖等等。
设计意图:信息技术服务于生活,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迁移运用到生活当中。
解决问题课堂案例《制作首页》
本课是苏科版8年级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第三章“主题网站设计与制作”第二节“网站的制作”第二课时内容。
情境创设,发现问题
教师:首先请同学们登录到信息技术课堂云平台,观看视频微课《多彩家乡网站》。同学们都喜欢在网上冲浪,大家有没有想过自己做个网站?请大家观看微课,通过《多彩家乡网站》主题网站分析网站的基本结构和主题。
设计意图
从多彩家乡网站入手,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展示范例网站主页,告诉学生自己也能完成,激发其制作愿望,增强其学习动力。
问题探究,沉浸体验
教师:展示云平台上的“中国的传统节日”“美丽花世界”“我爱我家——古城扬州”“车行天下”“星际穿越”这五个主题的素材文件夹,要求任选一个主题来制作首页。
学生:观看云平臺上提供的主题微课,跟随微课制作首页;在云平台上填写自评表,提交作品。
设计意图:信息技术教学中经常面临学生水平存在差异的情况,面对同样的讲解,有些学生听一遍讲解就能熟练掌握,而有的学生却无法理解。教师在课前录制好不同主题的微课视频,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情况自行回放。五个不同主题,提升了学生作品的多样性,更具个性化。并且微课主题和学生的五个素材文件夹主题不同,这样避免了学生单纯复制、模仿教师的操作步骤,让学生在操作中进行思考,真正掌握制作首页的方法。
教师:对制作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提供自评和互评量化表格,运用Aischool平板把互评结果进行拍照,当场展示,同时记录上传到云平台。
设计意图:学生互评使学生不仅巩固了网站制作技术,还学会了如何评价同学作品,提高了审美水平,并让学生从互评的数据中发现自身问题。
应用拓展,解决问题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制作首页,通过对网页的自评和互评,课堂实录已经同步上传到云平台。课后请同学们收集素材,做一个自拟主题的网站首页,上传到云平台。
设计意图: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建构知识体系,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互联网+”时代课堂教学范式研究目前已经进入了推广应用的阶段。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积极探索“互联网+”时代各项新技术,并结合中学课程的特征,结合混合式学习模式,推动区域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