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2018-07-13陈崇康
陈崇康
心理学家认为,人一出生就具有多种能力,如语言智能、视觉空间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自然观察智能、人际智能等,这么多能力不是相互制约的,它们以各自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着,教育必须促进多种智能的全面发展,让学生的优先智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完善。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笔者现就多元智能理论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能力,发展学生的优先智能
研究学生、了解学生是多元智能理论在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应用的基础。因此,应当对学情有深入的了解和具体的分析,为教师备课及实施教学所用。优秀的教学设计、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的重难点突破等都是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展开的。比如今年我所教的班级整体水平比较低,两个班级的水平又相差很大,每次集体备课时组内研究的教法和教学内容我都要進行一定的调整,因为我的教学设计要符合我的班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九年级上《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第二课时的例2营销利润问题,学生在寻找时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一个班级的学生水平较高,学生在认真审题的前提下,利用表格分析数量关系,得出如果设每台冰箱降价x元,则每台冰箱的利润是(2900-x-2500)元,但是我发现在课堂上还有一部分学生无法理解数量间的关系。而到另外一个班级上课,这个班级的基础比较薄弱,如果还是按上节课的方法来处理的话,估计效果会更不好,于是我运用了另一种方法:
原利润:2900-2500 原数量:500
↘50 ↗4
↘x ↗——
引导学生思考:1.___处填什么?2.能否结合箭头的方向写出销售利润和数量?这样的示图学生能很清晰地观察出降价后的利润和数量关系,从而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这种直观、简洁的分析方式更容易令学生接受,而且比上一种方法掌握得还要好。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要这样去想问题:运用这种方法来分析不能使学生听明白,那我们可以换另外一种方法,总有一种方法适合我们的学生,如果我们经常反复地实践和积累,那么下次在处理这个问题时,就可以选择最佳的、最适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了。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特别注意为学生创造更多思考和表现的机会,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努力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提高智力的同时能够理解知识和加深认知。所以,课堂的教学是依托事先预设的教学设计来开展的,但又不能一成不变,我们得根据课堂上的突发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改变,使它更接近学生的认知水平,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各种智能。
灵活处理预设的内容,努力探求学生的潜在智能
教学是不断生成的。正如布卢姆所说:“人们无法预料到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课堂教学具有较强的现场性,课堂教学会随着学生的状态、思维、情绪、想法的变化而改变,当条件改变时,教师预设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需要融入弹性和灵活的元素,应对始料未及的突然变化,这就需要对所设计的教学过程和方式手段进行合理有效的调配。
如九年(上)《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一)》的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动手操作,步骤为:
(1)画一个△ABC,使得∠ABC=60°,与同伴交流,你们所画的三角形相似吗?
(2)一人各画一个三角形,使得∠A=∠A′, ∠B=∠B′,问∠C=∠C′吗?对应边的比相等吗?这样的三角形相似吗?
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本课的教学目的,教学第二个问题两个角统一时给定两个具体的值如60°和45°,让学生将所画的三角形剪下来进行交流,这样的处理比较具有形象性。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相似图形,能迅速地判断出两个三角形相似,从而得出结论“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三角形相似”,并且在应用的时候一直强调 “两角分别相等”为条件,这样及时地处理教学细节,不仅让学生掌握了预设的内容,也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点以及体验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
随着课堂教学的推进,现有的教学设计将呈现出不合理、不完善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用合理、有效的方式进行知识的讲解。教师要做学生潜能的挖掘者、激发者,使每个学生身体里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让新的教育理念进入课堂,认识和培养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自身的基础上实现最优发展。
注重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
学生是拥有个体差异的群体,每个人的潜能是不同的。有的学生擅长语言表达;有的学生可能在音乐舞蹈方面有惊人的天赋,教师应通过观察、研究学生,寻找并应用适合学生的方法,激励学生开发自身潜能。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一个班级的学生,学习能力分为好、中、差三个等级,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能力各不相同,而教师的教学方式并不能满足所有学生,这时候我们作为教师应该要多关心和鼓励学习能力差的学生,要寻找适合他们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如,(二次根式)计算教学中,大部分学生能熟练应用合并同类项的法则解决问题,而课堂观察中我发现一位学生很认真,但就是写不出正确答案,对加减运算不熟练,对于这种情况,我就琢磨着能不能将这个问题转化为与他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改为问:“你借同学一元钱,妈妈给你三元钱,还同学后你还剩几元钱?”之后,这个学生马上就回答出了正确答案,后来我通过观察,发现他几次遇到类似的计算题都能解决。再比如方程2X=1,很多学生得出的结果都是:X=2,没想到两边要同除以2,除数2放分母。要防止这样的错误答案,我转而提问学生:“两次共用去一元钱,平均每次用了多少钱?”这样,他们就轻松地得出了答案是二分之一。综上,说明我们可以用这样浅显的、接近生活的方法教会那一部分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解答问题,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次根式一直是很多学生觉得比较难的知识点,其中化简题就使很多学生无法很好地完成,如 很多学生就化解为,这样就没办法化为最简二次根式。这样的情况经常困扰着大部分中等及中下的学生,这时候我就发动小组讨论,找出能克服这种困扰的办法,有一个小组通过一些具体例子发现:如果被开方数a是偶数,就将a分解为4×___,16×___,36×___……奇数类似,空格上填的数是另一个最小的整数因数。这样,就能快速正确地解决学生化简不彻底的问题。学生们对自己潜在的智力不了解,需要教师的帮助和指导。因此,我们更应关心学生,充分尊重学生,坚定地相信学生的无限潜能,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使原本缺乏自信的学生慢慢开始相信自己的潜力和能力,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评价多元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如果能多角度地评价学生,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多几把衡量的尺子,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全面发展而又有个性的学生。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能单一地用成绩来衡量学生。
课堂评价多角度
我们可以改变教师的评价方法,让学生和教师参与评价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由小组进行评价,根据平时组员在课堂上听课、发言、思考、讨论交流以及作业的完成情况等各方面,进行多角度、鼓励性的评价。如今年笔者任教的班级中有一个学生,成绩不太好,但画画很棒,这样的学生我们就可以和组长及其他组员商量,能否从画数学图形方面给予合适的评价,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全面推进其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作业评价多种类
教师给学生布置作业时要有针对性,尤其是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作业可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去完成(班内有3个学生,我对他们的作业要求是:认真、工整地抄写当节课的例题)。除此之外,还要布置收集资料、背诵定理、制作教具等作业,并针对学生各类作业情况进行评价,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正如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纳多所说:“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方式。”只有灵活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手段,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潜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结语
人无全才,但有其特殊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低并不意味着语言学习缓慢;肢体动作笨拙并不意味着没有艺术天赋;没有优美的音调并不意味着不擅长人际交往。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善于发现其隐藏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找到一个可以充分展示才能的平台,并挖掘他们的特殊潜能。同时,我们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认真研究教育科学理论,与时俱进,让自己的数学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促进学生各种智能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