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多媒体课件的视觉化设计研究

2018-07-12杨洒王会霞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8年12期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中小学

杨洒 王会霞

摘要:本文从视觉化相关理论及应用的角度,阐述了多媒体课件在中小学教学中的作用,分析了中小学多媒体课件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并以“文本信息的结构化和形象化”PPT课件为例,提出了PPT课件视觉化设计的技巧,希望为中小学PPT课件的深度开发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中小学;多媒体课件;PPT课件;视觉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8)12-0068-04

伴隨着新课改的深入和信息技术应用的不断发展,中小学教学中已经广泛应用了大量的多媒体课件。使用多媒体课件展开的教学主要是教师通过视觉与听觉两种方式向学生传达信息,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视觉类信息。[1]与传统教学资源相比,多媒体课件视觉表现更丰富,因此进一步提高多媒体课件信息视觉化设计的质量是改善多媒体教学与学习效果的关键。笔者从视觉化相关理论及应用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了多媒体课件设计的常见问题,并以“文本信息的结构化和形象化”PPT课件为例提出了课件视觉化设计的技巧,希望能够充分发挥课件视觉化表现力强的优势,帮助教师深度开发课件,从而达到优化教学、促进有效学习发生的目的。

● 视觉化相关理论及应用

美国纽约大学心理学专家吉米·布洛诺在试验中发现,人们能够记住10%听到的东西、30%读到的东西,但是却可以记住80%看到的东西。由此可以看出人们对“视觉化”的信息记忆非常深刻。视觉化也称为可视化,主要指运用各种视觉化元素把抽象信息直观化,激活受众的形象思维,使其头脑里呈现出视觉化的图像,从而达到提升传播效果的目的。[2]如果我们将中小学的知识以视觉化的方式不断呈现在课堂中,那么学生对所学内容必然会产生持久的记忆。

2004年7月,马丁·开普勒和雷默·克哈德首次提出了知识可视化的概念。这个概念的实质就是“将知识通过合适的图解方式表征出来,促进不同人之间的知识创造和传递”,如图1所示,其中“O-知识”表示原有知识,“V-知识”表示可视化之后的知识,“P”代表人。

因此,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应用视觉化理论,如从学生的视觉心理出发,对抽象的数据与知识进行合理、系统的视觉化表达等。多媒体课件是承载现在中小学课堂教学的主要媒介,是知识视觉化的一种方式,故教师也可以将视觉化理论具体应用到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中,进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创造、接受、理解、应用和传递。

● 多媒体课件在中小学教学中的作用

伴随着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课件在中小学教学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多,其中主要体现在表层作用和深层作用两方面。

表层作用: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现教学内容的同时增加自己要补充的新知识以及学生要完成的任务,进而帮助学生学习。

深层作用:①多媒体课件能够创设教学情境。②多媒体课件能加深学生的学习记忆。③多媒体课件可以实现插入操作视频、动画、图片、音乐、人机交互等功能,进而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

● 中小学多媒体课件设计中常见问题分析

1.文字多,重点不突出

在中小学教学中使用的很多PPT课件中都充斥着大段文字,而这些文字仅仅是对课本内容的搬家,这就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不能帮助学生理解、建构知识的意义,而且容易导致学生视觉疲劳,使学生对PPT课件产生厌烦情绪。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因为教师在设计时没有考虑中小学生的视觉感知规律,没有注意到学生视觉感知具有简化倾向的特点,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简化处理。同时,教师忽视了学生注意力稳定性较差的特征,只是简单地将PPT课件作为课本内容的电子化展示工具,缺乏对教学内容进行提炼、重点突出化处理及版面节奏化的呈现。

2.图文编排不当

多媒体课件的画面并不是越多越复杂越好,重要的是如何依据教学重点与难点,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思维规律、情感需求的高质量内容。[3]如图2所示,图片、艺术字、普通文字的混合使用,杂乱的编排,无法呈现出清晰的内容逻辑关系。假如每张幻灯片都这样,那么势必会造成整个PPT课件逻辑性不强,增大了学生的认知负担。而造成这种现象的产生,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教师没有突出重点内容,另一方面是忽视了学生对幻灯片信息结构化呈现的视觉需求。

3.色彩搭配不合理

在中小学阶段,色彩丰富且合理的具象物体很受学生青睐,并且前景与背景色彩明度差别较大的视觉形象,也非常容易引起中小学生的注意。而如图3所示的杂乱的颜色与背景降低了文本信息的可读性,学生无法准确地识别幻灯片中的重点信息。

● “文本信息的结构化和形象化”多媒体课件的视觉化设计分析

1.介绍

《文本信息的结构化和形象化》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中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视觉化呈现信息的方式。“文本信息的结构化和形象化”多媒体课件是针对这节课所设计的,主要内容是文本信息结构化与形象化的各种方式与手段。

2.视觉化设计技巧

(1)色彩选择需结合学生视觉认知规律

制作课件时,色彩的选择需结合学生视觉感知规律,即将文本颜色与背景颜色选用不同色系,以展示中小学多样的教学内容。如下页图4的黄色系文本颜色与绿色系背景颜色是区分度大的色系,这样能够使学生瞬间注意到文本内容,进而突出重点。

(2)逻辑性布局版面

优美且能与教学内容相呼应的布局界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多媒体课件设计过程中,首先需要运用理性思维对大量教学素材进行大胆地选择和删除,然后要对所选素材进行逻辑性布局。

在秩序方面,要设计多媒体课件整体内容的组织思路。在对称与均衡方面,内容要先有对齐的编排,方法是左对齐、居中对齐、右对齐、两端对齐等;同时,内容要聚拢,方法是将课件内容聚集在视觉的中心点上,并加入一些背景元素,以获得稳定与和谐的观感效果。在版面的空间感方面,要巧妙得当地留白,使内容在对比中形成强调效应。

总之,逻辑性布局版面可以更好地烘托主题、渲染气氛,使整个PPT课件优美又稳重。

(3)文本结构化呈现

小学生抽象思维初步发展,但仍以形象思维为基础,他们对知识的获取除了来源于具体的实物,还源于抽象的文字、语言、示意图等;中学生抽象思维、逻辑思维、推理能力逐渐增强,他们主要通过文字、语言等抽象的形式获取知识。尽管中小学生思维发展不一样,但他们用文字、语言等获取知识的抽象方式是一致的。文字的作用是便于学生快速理解教学内容、记忆知识,它有很多呈现方式:从文字内在样式方面看,笔画均匀的微软雅黑足够大、字距及行距适度的宽、颜色明显突出,是投影效果更佳的字体。从文字外在呈现方面看,大脑偏爱结构化的呈现,文本恰当的结构化呈现有助于提高中小学生注意力、记忆力、分辨力和认知能力。

如图5所示,在“文本信息的结构化和形象化”课件中文本进行了结构化处理,这样做可以将文本形象、清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结构图把文本隐性的逻辑显性化、视觉化,便于学生个体间思考、交流与表达,更利于学生对“文本信息的结构化和形象化”这一主题的理解,也更容易促进学生自己建构认知结构。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以及提高学生的理解,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知识类型,选择常用的文本结构化表达方式。例如,用概念图表示知识体系中的抽象概念、概念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概念及相关关系;用流程图表示事件的发展过程;用饼状图表示比例关系;用思维导图辅助整理思维脉络;用SmartArt图表示知识的逻辑关系;用Excel图表呈现复杂的数据等等。

(4)信息形象化表达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着非常多的劣构知识,即知识应用的每一个实例都同时涉及到了许多概念,不能将其用一种结构化的方式表达出来。此时,教师可以通过图像的使用、图示转换、图表归纳、图标运用对知识信息进行形象化表达。

如图6、图7所示,在“文本信息的结构化和形象化”课件中,繁多抽象的文字能够以恰当的图表现出来,促进了学生更快、更准确地理解信息。另外,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图与教学内容要相关,图像呈现的必须是文本的关键含义;保证图像传达信息意义准确、科学,不能误导学生;删除模糊失真的图,使用清晰度高的图。[4]

● 結语

虽然多媒体课件只是庞大的教学系统中辅助教师教学的一个小手段与工具,但是若能将这种小手段和工具设计精美、应用得当,多媒体课件就会变成教师手中的魔棒,带给学生求知的快乐和学习的放松感。笔者从视觉化相关理论及应用的角度提出了多媒体课件视觉化设计的技巧,希望能为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

猜你喜欢

多媒体课件中小学
浅谈高校师范生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的培养
多媒体课件优化英语课堂的反思性研究
论多媒体技术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多媒体课件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