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课堂中融入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教学实践

2018-07-12刘群

新校园·上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民族音乐文化音乐课堂教学实践

摘 要: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本文对音乐课堂中融入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意义以及阻碍民族音乐文化融入课堂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在音乐课堂中融入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教学策略,以期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关键词:音乐课堂;民族音乐文化;教学实践

中国民族音乐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更是我国和谐发展、文化传承的证明。优秀的民族音乐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及藝术水平的综合体现。将民族音乐文化融入音乐课堂成为当前音乐教学工作的重点。

一、音乐课堂中融入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意义

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融入中国民族音乐文化,是传承并发扬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更是增强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高效手段。音乐是一种极具魅力的艺术形式,将民族音乐文化融入教学工作,能够展现我国传统艺术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特点,能使学生在积极的音乐思想感染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素质教育深度践行的当下,培养学生文化感知力成为教育工作中不容忽视的内容。中华文化的优越性经得起时间的洗礼和岁月的铅华。在时间长河中,中华民族音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对学生的音乐文化学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学生切实感受到中华民族音乐的魅力,提升了对我国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

二、阻碍民族音乐文化融入课堂教学的因素

1.传承发展民族音乐文化的使命感缺失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之所以会产生差异,是因为任何一个国家以及民族的文化成果都会受到民族性格以及民族气质的影响。所有的艺术创作都是在实践中探索并回归实践。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加深,世界各国之间的距离日渐拉近,要想保持中华民族的特点、彰显我国文化的优越性,就必须树立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文化的意识。当前我国音乐教学工作注重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忽视了民族音乐的内涵,文化传承、发展的意识不强,阻碍了民族音乐文化教学的效率。

2.受到商业、流行音乐、他国文化的冲击

音乐是客观社会生活的体现。随着当前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已进入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生活中处处充斥着外来文化的身影。流行音乐的兴起,使人们在音乐选择上出现了多元化现象。民族音乐在多元化音乐中夹缝生存,民族音乐商业化的现象屡见不鲜,逐渐失去原本的质朴纯真,导致民族音乐在发展中逐渐消失,这为民族音乐文化融入音乐课堂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3.教学评价方式不科学

当前教学工作中很多教师为了调动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往往会在音乐课程中融入大量的流行音乐以及国外音乐内容,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对中华民族音乐的重视,阻碍了中华民族音乐在教学中的作用。即使有一部分教师将中华民族音乐文化视为教学工作的重点内容,也由于教学模式过于陈旧、教学手段相对不科学,使得课堂气氛枯燥沉重,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学习产生反感心理,降低了民族音乐文化的实践效率。

三、音乐课堂中融入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教学策略

1.体现民族音乐的文化性

要想在课堂教学工作中彰显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优越性,就应该强调民族音乐的文化性。由于民族文化教学长久以来没有在课堂中得到有效的践行,使得学生在一定层面上认为“民族音乐跟不上时代潮流、民族音乐太土”等。因此,教师应该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角度出发,积极地在教学工作中彰显民族音乐的文化特点,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民族音乐的重要性,端正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知心态。例如,教师可以将我国的民族乐器与历史典故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民族音乐的源远流长。在教学我国古典弦乐器的时候,教师可将琵琶与《琵琶行》相关联,将七弦琴与“诸葛亮空城计”相联系,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我国民族音乐在历史中的重要地位。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看极具历史文化意义的国宝纪录片《国家宝藏》,让学生在“曾侯乙编钟”民族音乐中体会其在历史长河中的深沉绝唱。教师通过积极的引导,树立民族音乐的文化性,使学生感受到民族音乐的伟大意义,使学生在惊叹中增强自身的民族自信,提升民族自豪感。

2.夯实民族音乐的地位

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认清中华文化在我国的主体地位,并将其作为当前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中华文化在历史长河中从未断层,要想使新一辈继承并发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就必须体现民族音乐在我国音乐中的重要地位。在民族音乐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参与到听、模、唱、奏、论、想中,让学生通过参与来感受中华民族音乐的魅力,坚定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例如,教师可邀请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到课堂进行讲学,引导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此外,教师也可积极开展民族音乐文化体验活动,安排学生对我国不同民族的音乐形式进行表演,通过实践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使学生感受到民族音乐在我国的重要地位,在良好的氛围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感知音乐魅力

传统的民族音乐教学内容相对单一枯燥,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教学内容设置以及教学开展的过程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不仅降低了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感知力,而且很难使学生感受到民族音乐的快乐。情境创设为学生课堂学习提供了有效的教学手段,情境教学内容多样,能够满足素质教育工作的需求。学生通过对民族音乐内容的分析,对音乐作品产生联想与感知。教师通过积极引导,使学生在民族音乐教学中,感受善恶美丑,规范行为,培养热爱音乐、热爱祖国的情操。教师可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学,提升学生对音乐与文化的感知力。例如,赏析《梁山伯与祝英台》时,教师可向学生详细介绍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并利用多媒体手段将截取好的影视片段给学生观看。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两人的分别之苦。学生在学习民族歌曲文化知识的过程中,伴随着音乐的旋律,深切地感受到蕴藏在民族音乐中的内涵。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融入音乐教学,利用更加直观、有效的方式,使学生感受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切实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在评价中彰显民族音乐特色

高效的评价是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彰显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内容,为了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文化感知力,教师应设置合理、科学的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教学评价中融入民族音乐元素,能帮助学生感知民族音乐的魅力。例如,欣赏蒙古族传统音乐“呼麦”,当学生对呼麦有一定的了解之后,便可以带领学生赏析《成吉思汗颂》中呼麦的主要表现形式,使学生感知“啸性呼麦”和“唱性呼麦”之间的微妙差异,理解单人呼麦和群体呼麦的发声技巧。当学生根据教师传授的知识,切实感受到民族音乐的魅力时,教师再积极进行知识的引申。继而带领学生欣赏一首通俗的民族音乐歌曲《玛尼石》,引导学生自行进行赏析,通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音乐元素的积累,使学生感受到藏族音乐带来的独特魅力。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玛尼石》的音乐旋律,为歌曲编排一定的舞蹈动作。另外,在单元小结评价中融入民族音乐赏析及知识拓展,能使学生切实感受到被教师认可的喜悦,能激励学生不断学习。通过听辨,能使民族音乐深深地烙在学生心中;通过教师的循循善诱,能引导学生转变对民族音乐的误解,带领学生进入民族音乐的美妙殿堂。

5.在探究中弘扬中华文化

中华民族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从未出现文化断层,是依靠广大中华儿女的传承和发扬。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在人们长期生活中形成的,具有民族性格以及民族气质。中华优秀文化的共同点在于劳动人民积极、热情、宽容、乐观的心态。学生是中华文化继承并发扬的主要群体,只有使学生感受到中華文化的魅力,提高审美高度,才能使学生主动融入中华文化的继承发扬中。积极培养学生民族音乐审美能力,是中华文化传承发扬的必然要求。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传统音乐。例如,在针对“西南风情”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搜集我国“西南风情”的民族音乐,使学生在搜集音乐元素的同时,对侗族、彝族、白族、傣族、苗族的音乐风格有一定的了解。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上讲台,对不同民族的音乐内容进行讲解。学生通过交流及探究,能感受到中华民族不同乐器、不同音乐的绝妙,进而提升审美能力,坚定继承并发扬民族音乐的决心。

四、结语

总而言之,积极在课堂中融入中华民族音乐文化教学的意义重大,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还能提升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传承并发扬中华优秀文化。在当前的民族音乐课堂教学中,往往忽视了民族音乐的文化作用,由于多元化音乐以及商业音乐的阻碍,使得民族音乐不得不在夹缝中生存,很难在课堂教学工作中彰显民族音乐的优越性。因此,在将民族音乐文化融入音乐课堂的过程中,应该利用知识引申的方式,强调民族音乐的文化性;积极开展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在评级中融入民族音乐赏析,在探讨中引导学生坚定对民族音乐传承发展的决心,充分利用多元化教学手段,使学生感受到民族音乐的内涵,增强学生的文化感知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慧萍.浅议中国民族音乐教育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革新,2011(7).

[2]王海瑞.浅谈民族音乐文化如何在音乐课堂中体现和传承[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6(9).

[3]何伟.中国民族音乐教学方法探究[J].中国音乐教育,2012(12):17-19.

作者简介:刘群(1989— ),女,河北馆陶人,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与教育科学(音乐方面)。

猜你喜欢

民族音乐文化音乐课堂教学实践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
小学音乐课堂中音舞结合教学措施的分析
音乐教育中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对策
适应性教材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实用性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