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效果

2018-07-12许卫青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8年14期
关键词:巴利格林神经功能

许卫青, 刘 利

(陕西省商洛市中心医院, 1. 康复科; 2. 供应室, 陕西 商洛, 726000)

格林巴利综合征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对患者的运动神经、周围神经及脑神经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1], 严重时引起呼吸肌麻痹,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应用早期康复训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进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为更好改善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预后,以本院收治的80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重点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80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纳入对象均无意识障碍、精神疾病且生命体征平稳,排除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根据门诊单双日顺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29~51岁,平均年龄(35.9±5.2)岁; 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32~55岁,平均年龄(36.4±6.0)岁。研究经医院伦理会批准,患者知情并同意参与研究。2组患者的性别及年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符合分组研究的要求。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用早期康复护理。

1.2.1心理护理: 格林巴利综合征的发病具有一定的突然性,患者普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护理人员首先应采用简短易懂的语言向患者介绍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病理知识、治疗方法、注意事项及早期康复的意义[2], 消除患者由于未知而引起的负面心理并提升其依从性。另可通过成功治疗的案例的讲解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1.2.2体位调整: 每2小时帮助患者进行1次翻身,并协助患者叩背、排痰; 将患者的肢体摆放为抗痉挛体位,处于平卧/侧卧位状态时,将患者的肩关节适当屈曲,肘关节尽量处于伸展状态,以加快静脉回流[3]。

1.2.3肢体被动/主动运动: 以患者的身体状况为基础,初期以运动量较轻的床上被动运动为主,如关节背伸、前臂旋前旋后,并协助患者以健肢带动患肢作下垂、上举运动; 随着康复进程的推进,可指导患者进行手指/腕的伸缩运动、抓握运动等主动训练, 2~3次/d, 20 min/次,以患者无明显不适应为宜。

1.2.4步行训练: 指导患者双手扶墙或床边,将双腿保持与双肩同宽,下肢膝关节屈曲下蹲、起立,随着康复进程的推进科逐渐负重, 5~15 min/次, 3次/d, 为确保步行训练的安全,该环节须在护理人员或家属陪同下进行。

1.2.5呼吸肌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以患者自我感觉调整至最佳体位,将双手平放于胸腹部位置,以相对较缓的频率进行鼻吸气、口呼气[4], 2~3次/d, 10~20 min/次。

1.2.6生活能力训练: 随着康复进程的推进,可在康复中加入洗脸、穿衣、独立进食等基本生活能力训练,并告知患者上述活动尽可能以患肢为主、健侧为辅。

1.3 评价指标

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比较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0~45分, 评分越高则提示患者的神经功能情况越差。Brathel指数比较2组患者后的生活活动能力,干预后评分以患者干预后3周为准,评分越高提示患者生活活动能力越好。采用焦虑状态量表(SAS)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评分,表格共计20个条目,采用4级评分法,分界值50分, 50~<60分为轻度焦虑, 60~70分为中度焦虑, >70分为重度焦虑; 采用抑郁状态量表(SDS)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抑郁评分,表格共计20个条目,分界值53分, 53~<63分为轻度抑郁, 63~72分为中度抑郁, >72分为重度抑郁。采用自拟量表比较2组对在院期间的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2 结 果

2.1 2组干预后CSS、Brathel评分

观察组干预后CSS评分低于对照组, Bra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2组干预后CSS、Brathel评分比较 分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干预前后心理状态评分

2组干预后SAS、SDS评分均有所改善,观察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2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分

与干预前比较, *P<0.05;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 论

格林巴利综合征是临床上相对较为常见的一类神经系统病症,具有发病急、病程长、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明显的特点[5]; 疾病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巨大的损害,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早期康复能够加快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其预后。

临床上将发病2周内进行的康复护理工作,定义为早期康复护理; 且在患者身体状况允许的条件下越早进行早期康复,整体效果越好[6-7]。心理干预是目前临床上各类疾病患者护理中使用率最高的一类护理措施,旨在改善患者由于各原因引起的负面情绪,提升其依从性[8-9]。在康复护理中,心理干预的效果在于帮助患者正确认识早期康复的意义,改变其“大病静养”的错误思维,保证后续各项康复活动的顺利开展[10-11]; 其次,在体位调整、肢体主被动训练、呼吸肌训练、步行训练、生活能力训练等环节,须严格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各项运动的开展均要求以患者的身体状况为基础,并告知患者不可根据自身主观臆测随意增减运动量或改变运动方式[12-13]。早期康复护理的社会意义,早期康复护理改变了传统护理体系下患者被动接受医护服务的情况,通过科学的指导让患者参与到疾病治疗的管理中来,不仅能够提升患者的依从性,还能让患者更为真切的感受到医护人员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诚心,有助于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14-16]。

研究结果的数据统计显示,观察组干预后CSS、Brathe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提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实施能够推进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进而改善其生活活动能力; 另一方面,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提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完美贴合了“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通过耐心的健康知识宣教和心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由于各原因引起的负面情绪,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17-18]。

综上所述,格林巴利综合征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类神经系统疾病,疾病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巨大的破坏,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辅以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推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进而改善患者的身心健康,同时随着护理质量的提升及人性化理念的注入,还能有效拉近护患之间的联系和感情,值得在临床中予以借鉴和推广。

猜你喜欢

巴利格林神经功能
中医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麻辣老师
我喜欢小狼格林
绿毛怪格林奇
格林的遗憾
高压氧辅助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5-HT、NE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针刺改善血管性痴呆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