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好的习作课是知识逻辑与心理逻辑的统一
——“学写内心独白”教学及点评

2018-07-12执教金明珠点评王崧舟特级教师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18年7期
关键词:例句内心习作

执教/金明珠 点评/王崧舟(特级教师)

(作者单位:广西柳州市第二十四中附小/浙江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一、创设情境,引入探究主题,激发习作兴趣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要让你们进行一个挑战——请大家在1分钟之内背出曹操的这首《短歌行》。

(学生们目瞪口呆,难以置信,面面相觑。)

师:我从你们脸上看到了各种各样的表情。怎么样,接到这个任务,心里是不是有很多话想说呀?(生纷纷点头)

师:老师早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作文纸,拿起笔,把你此时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写下来。(生写作)

师:大家都写好了,谁愿意与我们分享你的心里话?

生:这首诗这么长,在1分钟之内背下来太难了。

生:这首诗恐怕1个小时也很难背下来。

……

师:同学们,像你们这样自言自语表达内心想法的句子,就叫“内心独白”。怎么写好内心独白呢?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

【点评:这节课的定位为习作专题指导课。相较于传统的习作指导课而言,专题指导课的课程目标更集中、更精细、更清晰。此外,这节课一开始,教师创设了挑战“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个情境,巧妙地激活了学生的内心独白,进而揭示了“内心独白”的含义,让学生明确什么是内心独白。

叶圣陶曾说:生活犹如源泉,写作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作为高年级的学生,他们对生活是有一定积累的。教师如果能寻找来自生活当中的素材,让习作回归学生常态的生活,就更真实了。比如:

师:昨天你们王老师跟你们说了吧,今天有个新老师要来给你们上课。你们有没有想过,这个老师是男的女的呀?长得高还是矮呀?

生:想过。

师:那你们还想了些什么呢?来,把你的内心独白写一写。

这时学生的内心独白是最自然、最真实的,同时也让学生明白,生活中有很多内心独白可写,这就是回归儿童的常态生活。】

二、范文引路,整合语言材料,探究表达策略

(一)探究活动一:内容多角度

1.投影学生的写话片段,发现提炼归纳。

师:大家读一读,看看这三位同学的内心独白是对谁说的。

生:是对自己说的。(板书:对自己说)

师:看看这两个同学的内心独白,也是对自己说的吗?

生:他们都是对别人说的。(板书:对他人说)

师:再读读这份内心独白,有什么特点?

生:他在心里一连问了好几个问题。(板书:连续发问)

师:虽然都是内心独白,可大家所想的内容与表达的角度是不一样的,这是写好内心独白的一种好方法。(板书:内容表达多角度)

2.出示例句,赏析巩固拓展。

师:像你们这样的表达方式,在很多优秀习作中都能看到,咱们一块来欣赏。

师:读读以上两个例句,想想作者以什么方式表达了怎样的内心。

生:例1是以连续发问的方式表达了内心的担忧。

生:例2是以与自己说的方式表达了内心的自责。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两个例句。

生:例3是以与自己说的方式表达了内心的懊悔。

师:除了与自己说,作者还在心里对谁说了?

生:对老师、对老天说。

师:还可以对老天说,由此你们明白了什么?

生:这个“别人”不仅可以是人,还可以是世间万物。

师:这个发现真好!再看看例4,你们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生:我读出了矛盾和纠结的心情。

师:作者这是在用假设的方法来表达内心独白。由此可以看出,写好内心独白的方法有很多,有时可以单独使用,有时可以穿插结合着使用。运用这些方法,可以将我们的内心独白写得形象具体。

【点评:这个环节教师采用的是一种尝试法。传统的习作指导课中,是教师先指导,然后才是学生练习。而在这个环节中,是学生先尝试,然后是教师讲评、点拨。这个讲评、点拨就是一种指导。这很好地体现了学为中心的原则,体现了先学后导的原则,体现了顺学而导的原则。】

(二)探究活动二:写想不用“想”

1.巧借文本,探究策略。

师:咱们把刚才的4个例句送回文本中,读一读,有什么发现?

生:整篇短文都用“我想”来作为内心独白的提示语,感觉重复啰嗦。

师:如果要避免这种简单的重复,可以用什么替换“想”字?

生:“觉得”或是“认为”。

师:除了用近义词替换“我想”,还有什么替换方法?我们来看课本中的一段句子。(出示课内例文)

师:这是谁的内心独白?

生:苏轼。

师:从这段话中,你们读出了大诗人苏轼怎样的内心想法?

生:我读出了苏轼内心的埋怨。

师:我们来看看课文中的原句,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课文中用表示心情的词语“埋怨”替换了“我想”。

师:除了心情,还有什么可以替代“我想”呢?(出示课外例文)

生:可以用表示动作和神态的词语替换“我想”。

师:其实替换的方法还有很多,如果我们能够用表示心情、动作、神态等的提示语来表达内心独白,就能将内心想法展现得更加淋漓尽致,丰富多彩。

2.牛刀小试,学以致用。

师:请大家四人小组合作,用学到的方法来给例句中的“我想”换个说法。(出示例句)

生:我低下了头,心里万分沮丧:唉……74分,怎么才考了这么点分?妈妈会生气吗?同学会笑话我吗?

生:我拍了拍自己的脑袋,不禁自责起来:王小丽呀,王小丽,你自己还是大队长呢!考了这样的成绩,还有什么资格当大队长?

生:我皱着眉头,十分纠结:如果我把试卷藏起来,那就是不诚实的行为;可如果带回家,爸妈看了一定会很伤心。真不知该怎么办。

……

师:用表示心情、动作、表情的词语来替换“我想”,果然使这些内心独白绽放出了不一样的光彩!

【点评:“‘我想’病”(即写自己的内心独白时,都以“我想”开头)是描写内心独白时最容易出现的问题,这会使学生的表达千篇一律,缺乏创新和突破。我们的课本中有不少好的写作范例,因此,本环节巧借教材内外的优秀范文,引导学生举一反三,从中探究出“写想不用‘想’”(即写的是“我想”的内容,但在表达上不出现“我想”这个字眼儿)的表达策略。不过,这个表达策略是本课的一个难点,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就要借助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来进行迁移。

内心独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内心独白的上位概念是独白。所以写内心独白是有基础的,写好内心独白的基础是写好独白,当学生会写独白之后,再来学写内心独白就简单多了。其实在我们的教材当中,出现过大量的说话提示语,比如《巨人的花园》里写到“巨人大声呵斥”,这是我们常见的对白,它也可以变成独白。因为我们在说话的时候,往往涉及到相应的动作、情绪、神态,这些转换成为内心独白,就自然引出“写想不用‘想’”了。

另外,教师在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内心独白表达出来后,可以顺势追问:“你当时的心理感受是什么?”学生的答案是害怕、紧张、避之唯恐不及等等。让学生把这些表示心情的词语放到提示语的位置,“写想不用‘想’”表达策略也就自然而然地运用到习作中了。】

(三)综合练习运用

师:今天我们的学习真愉快。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吧。实验就是用竹签戳气球,但气球不能被戳破。在实验过程中,你们一定会产生许多内心独白,请大家注意留心自己的想法。

(两名学生先后上台尝试,可无论他们是屏气凝神、小心翼翼,还是行动果断、手起签落,手上的气球最终都被戳破了,引得台下的学生尖叫连连,捂住耳朵,甚至有人紧张得闭上双眼,面部表情十分丰富。最后教师亲自示范,成功完成了实验,学生惊叹不已。)

师:在刚才的游戏过程中,你们的表情动作很丰富,你们的内心独白一定更丰富。我很想知道你们刚才心里在想什么。拿起笔来,选择一处最精彩的内心独白写下来。写的时候可以用上今天学到的两种方法。

【点评:这堂课安排的主体部分是做实验,实验的目的在于激活学生的内心独白。课堂上学生对这个实验很感兴趣,内心独白表达的欲望也很强烈,然而落实到写的时候,学生的习作却没能将自己绚烂多姿的内心独白写精彩,这是为什么呢?

问题主要出在习作时机点的选择上。从学生的心理角度来看,习作的最佳时机不应放在实验结束后,而应在实验过程中。

第一名学生手拿气球走到同学们中间,正准备将竹签刺进去的那一瞬间,这时候学生内心独白的表达欲望是最强烈的,所以教师应该把第一次习作时机点设在此时。先让学生把内心的想法说出来,然后动笔写,这时的内心独白才是最自然的。

第二次习作时机点应设在第二名学生戳气球之前,教师附在学生耳旁说悄悄话的那个瞬间。此时学生内心充满好奇,习作动机也是处于最旺盛的时候。

教师只有把握住了学生内心独白的高潮点,顺势而写,学生才能真情流露,笔下生花。】

三、习作讲评,巩固策略,加强自我建构

习作讲评,应该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在检验学生是否掌握本节课的训练要点,是否内化本节课渗透的习作素养。

师:哪位同学想与我们分享你的习作?(出示学生习作)

师:他的内心独白有没有吸引你的地方?

生:他以对别人说的方式将内心想法写得很具体,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从期待到惋惜再到赞赏的内心变化。

生:我觉得如果他能用上“写想不用‘想’”的方法,这段内心独白会写得更精彩。

师:你能够帮小作者参谋参谋吗?可以用什么来替换“我想”?

生:可以把“我想”改为“我不由得在心里为他捏了一把汗”。

师:这样一改,作者内心的紧张就刻画得更加入木三分了。还有哪位同学想分享你的习作?

师:觉得她的内心独白写得精彩吗?哪些地方让你觉得精彩?

生:她以“与自己说”“对别人说”“连续发问”这三种不同的方法描写自己的内心独白,把自己的想法写得很具体。另外,她还用歇后语、“紧张”“捂住”等词语替换了“我想”,把内心感受刻画得形象生动。通过读她的描写,我能感受到她内心的紧张和惊讶。

师:刚才这位同学做到了“内容表达多角度”“写想不用‘想’”,还能用歇后语为自己的习作锦上添花。相信别人的内心独白对你会有所启发,修改一下自己的习作,然后同桌互相欣赏欣赏。

【点评:传统的习作指导课结构和模式通常是“布置习作任务—引导学生讨论—教师指导写法”,按照这样的教学程序,学生有时间就在课上写一写,没时间就放在课后写一写或放到下一节课写,至于习作评改和反馈就更少了。这节课,实际上是打破了我们传统意义上的习作指导课,把习作指导、习作练习、习作反馈融为一体,既有指导,又有练习,既有反馈,又有点评。并且这个“指导—练习—反馈—点评”的环节还不是一个来回,而是有好几个来回。这样的教学结构,既高效又灵动。

对于这节课的改进建议,我的想法是这样的:这节课已经定位为习作专题指导,课程内容是学写内心独白。那么,从学科逻辑与课程结构上来说,还有两个需要进一步关注和挖掘的地方。

一、为什么要写内心独白

这是一个表达意图问题,也是一个习作动力问题。在一篇文章当中,什么地方是需要内心独白的?哪些地方本来可以有内心独白,但作者没写的?哪些地方根本不可能出现内心独白?这些问题很重要,因为写内心独白必须激活学生的表达动机。学生在实际习作过程中,对于什么时候要写内心独白、要不要写内心独白等问题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否则就是为写而写,失去了对习作动机和功能的体察。

二、怎样的内心独白算是好的内心独白

是不是应该有个基本的评价标准?学写内心独白是一个知识点,它一定可以在我们的教材范文当中找到相关的例文,比如毕淑敏的《学会看病》,其中穿插大量的内心独白,写得非常好。我们是否可以采取读写结合、读写迁移的方式,借助这篇教材来解决内心独白评价标准的问题?】

猜你喜欢

例句内心习作
内心有光,便无惧黑暗
做一个内心有光的人
原来占据你内心的不是我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习作展示
一块生锈的铁